APP下载

3D CE—MRA在糖尿病足下肢动脉病变诊断中的研究价值

2016-07-10周航

糖尿病新世界 2016年6期
关键词:糖尿病足

周航

[摘要] 目的 讨论三维血管造影成像(3D CE-MRA)在糖尿病足(DF)下肢动脉病变的应用研究价值。方法 采用3D FLASH CE-MRA技术对30例可能有下肢血管异变的患者行查体,从腹主动脉下段开始扫描,直到扫描到足背动脉,通过技术处理获得下肢的三维图像,仔细观察; 在治疗规定时间内七天左右,进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在检查过程中,血管狭窄的程度分为: A级为狭窄程度<50%、 B级为狭窄程度≥50%、 C级为闭塞,共 3个级别。DSA为确定值,定位金标准。综合评估CE-MRA的准确性。结果 30例3D CE-MRA检查,满意的血管率高达100%。CE-MRA与DSA对DF下肢动脉病变检出一致性较好;两种检查技术对血管狭窄程度A与C级判断一致性较好;两种检查技术对B级评估一致性一般。 3D CE-MRA对DF下肢动脉病变阳性诊断率95.04%,假阳性、假阴性分别为3.42%、2.31%,敏感性、特异性分别为93.8%、95.9%。3DCE-MRA对血管狭窄的A、B、C级灵敏度为96.11%、79.92%、84.56%;特异度分别为97.43%、93.05%、96.89%。结论 三维动态增强磁共振血管造影成像作为一种无创、无辐射、无肾毒性、快速、对比剂较少等优势,血管造影能给临床医生提供相对准确和全面的糖尿病足下肢动脉病变的评估,对DF下肢动脉病变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关键词] 磁共振血管造影术;糖尿病足;血管狭窄

[中图分类号] R587.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4062(2016)03(b)-0129-02

糖尿病足(DF)是糖尿病的严重并发症之一,使患者下肢疼痛,引起严重不良反应。早期诊治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非常重要,血管数字减影术(DSA)是血管性病变诊断的 “金标准”[1]。LEAD主要表现在膝关节腘动脉以下部位。检查时有许多因素影响DSA,例如说主要表现为多发节段性狭窄的是DF的LEAD,通过增加阻力,血流速度减慢,稀释造影剂来改变DSA检查碘对比剂,导致远端目标脉管的不能显示,其次操作需要很长一段时间、创伤和造影剂增强的足部疼痛和不良并发症的刺激[2]。显示器的DSA足背动脉不清晰。这项研究增强磁共振血管造影(3D CE-MRA)的三维动态成像,弥补了以上DSA缺点。同时解决了通过一次扫描同时获得两侧的血管,进而便于分析对比LEAD,并用核磁共振成像扫描相结合,能了解DF骨骼和周围的软组织的变化,它可以取代DSA血管闭塞位置,程度和范围[3]。下肢动脉疾病的选择MRI造影检测,有以往的文献报道,由于采集速度,扫描范围和成像技术等限制,高分辨率,范围大,有一些漏洞成像,仍有有一些问题。现在主要是在临床CTA下肢动脉造影检查中使用,主要是因为CTA扫描范围广,成像速度快,图像质量高[4]。该院选择了3D CE-MRA进行了广泛的下肢动脉造影及DSA比较对照,讨论DF的LEAD的好处,并值得推广应用。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自2014年1月—2015年12月在该院住院部30例患者,并且怀疑有糖尿病足者。行3D CE-MRA技术,年龄40~80岁,男24例,女6例,平均年龄60岁。临床表现为下肢疼痛,3例坏疽脚趾,7例间歇性跛行,9例肿胀,脚背脉搏减弱,4例皮肤温度降低,患者经过核实是患糖尿病并伴有8例高血压症,3D CE-MRA检查1周后进行DSA检查。该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同意,患者知情后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检查方法

选取7例患者是在磁共振扫描仪扫描,扫描后使用体部线圈、外周血管线圈、和头脊柱线圈进行采集图像,并进行数据记录,每段扫描序列,主要参数均为FOV 500 mm×500 mm,层厚 7.0 mm, TR3.95 ms, TE 1.98 ms,激励次数 2。选择预扫描从足部开始,分三段进行扫描。完成之后,进行适当调整,并按照顺序扫描MAS,对比剂在腹主动脉的层面时时跟踪此序列位于此,然后选择静脉推注。在腹主动脉造影剂观察的情况下,然后逐渐集中时在选择中断及时跟踪程序,设备根据具体的三段进行自动步进式扫描,所采集的数据自动与蒙片进行扫描,所采集的数据自动与剪影形成三段血管成像。

1.3 图像处理

将所获30例患者图像数据信息在GEADW4.4工作站进行处理后。使用的三维后处理功能的组合将合并到从下腹部血管三段来完成脚的血管图像,以便从的足背动脉及腹主动脉获得的全景图像。患者7 d以后30例中16侧进行DSA检查。MIP改造后,观察多角度,选择5个放射科专家进行CE-MRA图像的双盲评价。下肢血管6节段变化的观察。每段血管的狭窄程度在MIP图像上被分了3个级别:A级(正常/狭窄<50%),血管口径轮廓正常或稍不规则; B级(狭窄≥50%不堵塞),血管口径中度至重度狭窄,变薄,但未见节段性血管缺损信号; C级(阻塞),对其中的器管均没有效果,远端没有血流信号。狭窄范围和侧支血管和相邻软组织和狭窄程度有没有变化,并且结果与DSA进行比较。

1.4 统计方法

选用SPSS 17.0的统计软件包来进行数据分析,以DSA结果为标准,采用四格表,DSA和CTA狭窄程度的一致性对比分析,使用K值,所述方法使用Kappa检验,P <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Kappa值≥0.73,两种检查技术有较好一致性,Kappa值在0.75~0.4之间,一致性一般,Kappa值≤0.45,一致性较差。计算CTA诊断阳性及阴性预测率。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DF患者3D CE-MRA检查30例,减影处理和MIP处理后在6段下肢动脉诊断成像,图像显示100%。正常解剖结构和狭窄部位、范围、程度在CE-MRA可清晰的显示下肢动脉。30例患者1个月内行DSA,每腿按六个节段,选择一共有109段的DSA表现出明显的动脉段。狭窄<55%归类为正常,≥55%的狭窄或闭塞认定为病变。

3 讨论

糖尿病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DF)病变特点是起病早、进展快,病情发展至晚期可形成腔内血栓和血管闭塞[5]。严重者可出现缺血坏疽进而截肢,并且年龄大于65岁风险增大。是严重威胁糖尿病患者生存质量的疾病之一。因此尤其是高龄患者及早并及时发现糖尿病患者下肢动脉病变,相对于DF的早期控制和治疗意义重大。虽然DSA是“金标准”,但由于大的创面,辐射效果不理想,肾毒性大,对多个重度狭窄远端靶血管和足部动脉都比不上显示3D CE-MRA理想。血管狭窄可以从任何角度通过CTA观察,不仅可以选择CTV观察动脉血管疾病的进程,同时也很清晰显示钙化动脉壁,还可以提供结构血管外信息。有人对47例下肢动脉病变的患者结果在使用DSA CTA进行比较, CTA的特异性、敏感性为98%、 96%。

对此,曾经有学者研究认为,评估血管病变的首选方法是CTA[6]。并且还有学者将31例下肢动脉病患者的CTA与其DSA对比,并伴有2型糖尿病患者,股动脉和腘动脉以及胫前后动脉和腓动脉及足背动脉符合率分别是100%、99%、 97.21%、 90.27%、 86.89%、 76.43%。总符合率为95.23%。效果较理想。

此研究30例DF患者中,下肢动脉CT-MRI图像质量好,可以清晰显示血管狭窄,狭窄的轮廓和血管病变的部位和狭窄程度[7]。下肢动脉疾病检测的CE-MRA和病变的CE-MRA共30例,以确定狭窄的程度,这与DSA相似度极高 ;股动脉,腘动脉,围绕胫骨动脉,腓动脉,背动脉病变一致率分别为88.9%和94.4%,83.3%和83.3%和94.4%,100%,CE-MRA的DF患者LEAD 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97.03%和98.02%,与DSA的总符合率为90.01%,与有关文献报道一致。CE-MRA评估下肢动脉病变有高可靠性。从以往报道中,CTA下肢动脉病变诊断的特异性和敏感性与DSA相比相差不大,但是CTA依然有辐射,在X线中辐射相当大和碘剂过敏及肾功能损害危险因素等缺点,所以评估血管病变的首选方法可能是3D CE-MRA。

综上所述,MRA的应用为DF 血管病变提供了一种无创、快速、准确的检查方法[8]。且MRA与DSA虽然无法避免假阳性和假阴性,但有较好的相同性,但CE-MRA无创伤性、无辐射、无肾毒性等且敏感性、特异性高,。因此可认为DF下肢动脉病变的重要检查方法是3D CE-MRA,并且可作为DF下肢血管术前诊断及术后随访的首选方法。

[参考文献]

[1] 张继,赵小二,吴慧,等.磁共振成像[J]. 2014, 2(2): 23-25.

[2] 高艳, 陈连红, 王甲涛. CT血管造影对糖尿病足下肢血管病变的诊断价值[J]. 中国基础医药, 2015, 7(7): 965-967.

[3] 孟利民, 宋云龙, 张挽时. 糖尿病足病下肢动脉病变三维对比剂增强磁共振血管造影的研究[J]. 中国糖尿病杂志, 2012, 20(8): 598-600.

[4] 何明海, 杨文翔, 刘学彬. 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对诊断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的临床价值[J]. 西部医学, 2011, 23(7): 1247-1249.

[5] 周月圆, 胡曙东, 王亚非. 64层螺旋CT血管成像技术在糖尿病足患者外周动脉病变中的应用[J]. 江苏大学学报, 2011, 21(5): 453-455.

[6] 丁建荣, 潘璟琍. 磁共振血管造影结合灌注成像在糖尿病下肢动脉病变中的应用[J]. 实用医学杂志, 2009, 25(22): 3832-3834.

[7] 胡承雷. 糖尿病足CT血管造影研究进展[J]. 西部医学, 2011, 23(4): 783-785.

[8] 王丽云,葛坤元,谢伯欣.介入治疗糖尿病足的疗效观察[J]. 临床医学工程, 2011, 18(11): 1715-1718.

(收稿日期:2016-02-15)

猜你喜欢

糖尿病足
2020年糖尿病足基础及临床研究进展
给糖尿病足患者一个“立足之地”
糖尿病足,从足护理
做好六个方面促进糖尿病足康复
糖尿病足部门诊在预防糖尿病足溃疡中的体会探析
前列地尔联合胰激肽原酶治疗早期糖尿病足的疗效观察
中医综合治疗糖尿病足疗效观察
中西医对血管病变致糖尿病足的认识
中西医结合护理糖尿病足临床分析
全蝎软膏配合湿润烧伤膏治疗糖尿病足32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