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兴趣 方法 评价

2016-07-10郭光芳

儿童大世界·教学研究 2016年7期
关键词:读书课文情感

郭光芳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提出了:阅读教学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朗读是一种声读,需要视觉、听觉器官的共同参与,把无声的文字转化为有声的语言,是一种复杂的心智过程。朗读有助于学生走进文本,能提高对文字的理解能力和语言的表达能力,领略作品的精妙之处,增强语感,更好地直达作者的内心,领会作者的思想情感,还能在美的享受中提高鉴赏能力和艺术修养。

一、培养兴趣,让学生愿意朗读

1、创设情境读。

形象生动的画面,悦耳动听的声音,会令学生的学习变得轻松愉快,丰富的情感也会随之产生。教师适当的语言煽情也能增强学生的学习欲望,引发学生深层次的思考,让他们带着积极主动的情感进行个性化阅读。教学《在大海中永生》一课,播放歌颂伟人邓小平爷爷的歌曲《春天的故事》,让学生在歌曲中对小平爷爷有模糊的感触,激发其了解欲望。然后再适时引进补充资料,让学生说说自己所知道的邓小平爷爷,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感知了邓小平。在此基础上,再让学生朗读品悟,自然就能深受感染,邓小平爷爷的形象就丰满、鲜活、形象了,他的崇高风范也就显露出来了,如平易近人、慈祥和蔼、无私奉献……

2、比赛读。

进行朗读比赛这种方法能调动学生进入最佳的读书状态,展示他们朗读的最高水平。在课堂中适时进行一些朗读比赛,让他们有一个表现的空间和舞台,通过个人挑战赛、小组赛读、男女生赛读等多种形式,提高他们的朗读兴趣和热情,激发他们精益求精、不断进取的精神。同时也对自己的朗读有一个对比的过程。

3、表演读。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人的内心里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总想感到自己是发现者、研究者、探寻者。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求特别强烈。但如果不积极接触事实和现象,缺乏认识的乐趣,这种需求就会逐渐消失,求知兴趣也与之一道熄灭。”进行表演朗读,就能满足儿童的这种强烈的表现欲,不仅能生动地理解一些重点词句的意思,还可以积极挖掘他们的创新意识。

4、分角色朗读。

朗读时要有感情,要引导学生用心去感受,让他们进入角色。在教学《林冲棒打洪教头》一文时,就可以采用这种方式,让学生变身为文中的水浒人物,抓住“不敢,”、“请教了”、 “扫”等重点词句去深刻体会林冲的谦虚忍让、武艺高强,从“来,来”、 “把火烧天”等方面去领悟洪教头的粗鲁无礼、狂妄骄躁。学生在声情并茂的反复朗读中,通过对比就能获得自己的情感体验,从而就能很好地把握了人物性格的本质特点。

二、教给方法,让学生善于朗读

1、打好朗读基本功。

要读好课文,首先就要把课文读正确,做到:不漏字、不添字、不错字、不重复、不读破句子。宋朝著名的理学家、教育家朱熹强调了读书要“三到”—— 眼到,口到,心到。学生能达到正确朗读,也就初步形成了读书能力,那么把课文读流利也就水到渠成了。

2、范读引路。

学生要达到“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这个目标,只要多读几遍,就能水到渠成,但要做到“有感情”那就有点困难了。当学生读不出味道的时候,最有效的方法就是老师的范读。因为范读能帮助学生很快地把握课文的基调,让学生学有所依。这样,才能减少训练的盲目性,增强朗读的针对性,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儿童最擅长模仿,范读便能使学生很快入情入境。学生经过多次的模仿,慢慢掌握了朗读的要领,有了技巧的积累,那么读书的能力也就逐步提高了。当然,教师范读时先要充分钻研文本,把握感情基调,再把自己融入到作品之中,运用停顿、重音、速度和语气等的变化,使语调起伏跌宕,抑扬顿挫,营造一个能感染学生的课堂气氛,激发他们读书的兴趣,唤起他们朗读的欲望,使他们身临其境,真切感受作者所描绘的意境。范读时可让学生把眼睛闭起来,静静地感受,在头脑中形成一幅画面,达到一种境界,提高学生的欣赏水平,从而达到提高学生朗读能力的目的。

三、注重评价,让学生喜欢朗读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詹姆士曾指出:人类本质中最殷切的需求是渴望被肯定。苏霍姆林斯基也说过:只有集体和教师首先看到学生优点的地方,学生才能产生上进心。采取激励手段,抓住学生在朗读时表现出来的闪光点进行鼓励,使其得到成功的喜悦,产生“喜欢读,我要读”的强烈愿望。我常采用评比“朗读之星”、“朗读能手”,等方法,激励孩子去读书。在具体的教学中还采用不同的评价去鼓励学生。如学生在朗读《厄运打不垮的信念》时,就可以说: “从你的朗读中,老师感受到了一个拥有坚强信念的谈迁!”等。当然,评价应该多元化,采用师评、生评、自评等方式,以此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新课标指出:对学生进行多角度、有创意朗读的评价,可从语音、语调和感情等方面进行综合考察,还应注意考察对内容的理解和文体的把握。

总之,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是九年义务教育阶段阅读教学的重要任务。朗读可以感悟到作品中蕴含的人格魅力、思想情感,从而产生思想上的共鸣,得到精神上的享受,让人其乐无穷,有益于身心健康,让人受益终生。“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这是每一位语文老师应追求的境界,在语文课堂中,“读”应该占据核心地位,在读中去认识、体验、占有名篇佳作的精髓,主动地消化和吸收,在潜移默化中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

猜你喜欢

读书课文情感
我爱读书
正是读书好时节
情感
台上
端午节的来历
背课文
我们一起读书吧
读书为了什么
主题素材阅读之“情感”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