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彩9井区注水试验区微量物质示踪剂监测研究

2016-07-10刘磊喻高明邵长春

当代化工 2016年8期
关键词:微量油藏油井

刘磊 喻高明 邵长春

摘 要: 近年来,井间示踪监测技术发展迅速,尤其是微量物质井间示踪监测技术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和广泛的应用,已逐渐发展成为井间示踪监测技术的主流。通过井间示踪剂监测研究,可以找出注入水平面上水驱方向与水驱速度,油层物性的各向异性,注入水是否沿高渗层水窜,这些对油藏后期调整意义十分重大。

关 键 词:油藏; 示踪剂; 监测

中图分类号:TE 35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1-0460(2016)08-1788-03

Abstract: In recent years,interwell tracer monitoring technology rapidly develops, especially the micro substance interwell tracer monitoring technology has obtained rapid development and wide application. It has become the mainstream of the interwell tracer monitoring technology. Through study of interwell tracer monitoring, water drive direction and water drive speed, anisotropic reservoir properties can be determined as well as if injected water forms water channeling along a high permeability layer.

Key words: reservoir; tracer; monitor

彩9井區西山窑组油藏位于彩南背斜中东部,属湖成三角洲前缘亚相沉积,岩性主要是细砂岩,属特低渗透、非均质程度较强的油藏,受构造、断裂和岩相控制的断鼻油藏平均埋深2 230 m,油藏具有边水。油层孔隙度平均为16%,渗透率平均为10.03×10-3μm2,原始含油饱和度平均值56%。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水淹水窜严重,大部分油井因高含水而关井,开井数仅占油井总数的19%,采油速度由开发初期的3.4%下降到目前的0.11%。预测采收率仅能达到25%左右,远远达不到32%的标定水平。为了了解油藏非均质和动态特征,以便对开发方案进行及时合理地调整从而增强开发效果,所以对C2380井组进行井间示踪测试,为以后的开发调整提供指导。

井间示踪监测是开展油藏评价工作中公认的、最直接有效的手段之一[1-3]。彩9井组C2380井组示踪监测设计取样情况,见表1。共设计取样监测井11口,其中,一线取样油井3口,二线取样油井8口,井位分布情况见图1。

1 踪剂方案设计

1.1 示踪剂类型筛选

本次井间监测采用微量物质井间示踪监测技术[4],室内评价实验结果和现场应用效果表明:微量物质系列示踪剂安全环保,无毒、无放射性,检测精度可达10-12~10-15g/mL,有效示踪物质之间以及与地层流体间无干扰,在地层中基本不吸附,接近于理想示踪剂,完全可以满足水驱示踪剂要求(表2)。

1.2 示踪剂用量设计及取样

综合考虑井距、砂岩厚度、有效厚度、综合含水等造成示踪剂稀释的因素和孔渗条件、泥质含量、地层水矿化度、吸附、施工浪费度等造成示踪剂损耗的因素后,采用最大稀释体积法计算示踪剂用量[5]:

式中: —示踪剂用量,kg; —圆周率,取3.14; —监测层平均含水饱和度,f; —井组内平均注采井距,m; —油水井监测层的平均射开油层厚度,m; —监测层按油层厚度加权平均计算的孔隙度,f; —经验保障系数,无因次;MDL—仪器最低检测限与本底浓度二者之间的最大值,ng/mL; —有效示踪物质在示踪剂中占的质量分数,%。

本次微量物质井间示踪监测设计的11口取样监测油井中,示踪监测期间8口井能够进行正常取样测试。其中C102、C2407、C2060三计关井,未能正常取样。取样频率为每天取1个样,取样时间自2012年9月9日开始至2013年2月10日结束,时间跨度154 d(表3)。

2 示踪剂解释

2.1 见剂情况判断[6]

把同一井段的同一种示踪元素的产出情况绘制成一幅图进行对比,确定各井的见剂时间、示踪剂产出曲线形态、峰值时间及浓度,合理确定各井段的见剂情况,各油井示踪剂产出情况见表4,示踪剂见剂方向见图2。

2.2 示踪剂推进速度和方向分析

通过各井段单井示踪剂推进速度分析(见图2及图3),监测区域内示踪剂平均推进速度22.99 m/d。推进速度最快的是C2048井,C2380井第2段注入的示踪剂Nd在该井突破速度为73.68 m/d;示踪剂推进速度最慢的是C2058井,C2380井第1段注入的示踪剂Er在该井的突破速度为1.93 m/d。单井及井段间见剂速度差异大,一线油井见剂速度普遍小于10 m/d,平均见剂速度7.19 m/d,二线油井见剂速度均超过20 m/d,平均见剂速度为51.44 m/d。

就一线监测井而言,从各层段示踪剂推进速度来看,整体上第5段>第2段>第1段,第3段、第4段未见剂。C2380井组8口监测井中,6口井见剂,见剂井数比75%,3口一线油井均明显见剂,说明相应的一线油井均能够受到注水井的有效控制。40监测井次中仅12井次明显见剂,见剂井次比30%,见剂井次比例较低。6口见剂井中,C2331井、C2057井仅见到了一个层段注入的示踪剂,C2048井及C2079井见到了两个层段注入的示踪剂,而C2058、C2069两口一线井均明显产出了三个层段注入的示踪剂,受效层位多,且示踪剂产出速度缓慢,有利于注入水有效驱油。从各井段示踪剂见剂情况对比来看,第5段、第1段、第2段均有至少两口井明显见剂,说明注入水在平面上存在多个推进方向,各方向注入水推进速度差异明显,表明层段内具有较强的平面非均质矛盾;而第3段、第4段注入的示踪剂仅在一口井上明显产出,且注入水推进速度快,均大于45 m/d,注入水存在单向窜流迹象。

3 结论与认识

通过对彩南油田C2380井组进行微量物质井间示踪监测,明确了注采连通对应关系、注入水推进速度及方向。通过示踪监测主要得到以下结论和认识:

1)本次正常取样监测的8口取样井/40监测井次,见剂6井/12井次,油水井间注采连通程度相对较低。一线井C2058、C2069与五个注水层段中的三个层段连通,C2331仅与C2380井一个注水层段连通,井间隔层可能不密封。二线井C2079、C2048与注水井两个层段连通,C2057井仅与注水井一个注水层段连通。C2380井第三、四注水层段存在向二线井单向窜流迹象。

2)注入水推进速度介于1.93~73.68 m/d之间,各监测井段注采井间注入水推进速度平面差异大,一线井水驱速度较为缓慢,有利于有效驱油,二线井注入水推进速度快,窜流突进明显。

参考文献

[1] 杨士荣,闫学红,杨玲,王伟,苗杰. 微量物质井间示踪测试技术在大港油田的应用[J]. 石油天然气学报,2010(03):274-277.

[2] 于瑞香,张泰山,周伟生. 油田示踪剂技术[J]. 工业水处理,2007(08):12-15.

[3] 杨士荣,刘同敬. 微量物质井间示踪测试技术简介[J]. 测井技术,2007(05):408-412.

[4] 陈维余,黄波,高云峰. 井间微量物质示踪剂技术在绥中36-1油田的应用[J]. 天津科技,2009(05):58-61.

[5] 梁娟,庞巨丰,李强,王磊,李震. 井间示踪测试技术及其应用[J]. 石油仪器,2008(06):41-43+101.

[6] 陈方鸿,刘春国. 姚店油田注水试验区微量物质示踪剂井间监测技术的应用[J]. 油气井测试,2005(05):75-76+82.

猜你喜欢

微量油藏油井
深度水解蛋白配方奶配合早期微量喂养对极低出生体重儿营养支持的作用分析
兽医实验室微量移液器使用期间的核查
低渗透油藏C02吞吐选井条件探讨
捞油井捞油周期优化与捞油管理研究
关于低渗透油藏地质特征与开发对策探讨
浅谈油藏地质特征及开发对策
玉米淀粉水解液的制备及对油藏中产甲烷菌的激活
玉米淀粉水解液的制备及对油藏中产甲烷菌的激活
谈刑事侦查中微量物证的作用及常见发现方法
反复见水井的治理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