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手绘教学中的阶段性特点
2016-07-09刁晓峰
刁晓峰
摘 要:手绘的教学任重道远,然而这个学习的过程并不可怕。教学之路路漫长而纠结,根据笔者多年来在手绘表达的教学经验,将学生的学习过程拆解为五个阶段,并分别解析每个阶段的特征和教学行为。
关键词:手绘教学;阶段特点
中图分类号:H3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6)15-0202-01
一、初级技法的萌芽期(持续时间约为一整年)
初入环境艺术专业的学生,对整个学科的概念都很懵懂,更别说环艺的其中一门必备技能“手绘表达”,学校并未开设手绘课程,而是搭着空间课程顺便讲解一下。
马克笔作为一个独特的表达工具,中间的层次和色调,需要悉心分析和总结,冷暖虚实,需要多种笔触去调试。很多学生完全不了解马克笔,只知道拿起笔头齐刷刷地刷出一些笔触就叫做帅气了,作为摸索的开始,或许这就是本阶段最真实的状态。此时由于处于盲目摸索自学的阶段,因此,很多技法浮于表面。马克笔的笔法也以“块状”笔触为主,不追求物体的美感,而追求工具的笔触感。当然,对物体的认知能力很弱,在这样各种因素影响下,就会催生一些比较奇怪的效果。
每次开展手绘教学,笔者都会把这个问题作为重点向学生解说。因为这是每个学生迈向手绘学习的第一步,不管基础扎实与否、悟性高与低,都会遇到困境。所以如何避免形成过多的笔触块面就是第一步教学需要迫切解决的问题。由于抽象性,目前只能通过不断地研究物体形体和笔触的关系来慢慢缓解,形成软着陆。
二、手绘的矛盾期和摸索期(持续时间约四到五年)
学生们开始慢慢地上手,但仍充满了矛盾。因为这时候其实还未真正入门,但已经意识到第一阶段的问题,并希望通过各种方式进行改变,也意识到了自己的马克笔笔触没有能够给人解决实际表现问题。因此用水彩、彩铅等媒介进行尝试处理,有意避开马克笔的笔触,寻求细节和多样性。然而由于对设计的不了解,画出来的东西显得生搬硬套,不太合理。可以毫不客气地说,画面上剔除作秀和分析的部分,具有实质性表达意义的部分几乎没有。
三、学习的迷茫期和纠结期(持续时间约为四到五年)
这个时期的学习过程将更加纠结,因为线条的动感和物体的形体感之间很难形成一个让自己满意的平衡,要么太狂,要么太板,缺少力度和韵律感。
此时的学生通常会提出是不是只单独学室内或者景观的问题。其实两者不可孤立学习,一定要相辅相成、相互补取才能得到手绘训练最大的稳定和进步。景观手绘需要从室内的简单形体训练(如沙发、衣柜等)进行入门级练习,等待上手之后再练习景观;室内的同学由于不易抓住室内的几条大的结构线,所以先培养他们画一段时间的景观小场景,再画室内,便会有不少心得和更稳定的进步。因此,学习手绘要八方并包,不能只单单巨头针对性地练习自己会直接用得到的部分,比如,如果室内软装设计师只盯着家具画,或者景观设计师只盯着植物山石画,都是不利于发展的。
四、手绘的进步期和探索期(持续时间约为两到三年)
经过长时间的练习及不断地总结问题和教训,慢慢地,学生们的状态开始稳定下来了,并且取得了较大的进步。场地感开始凸显,空间感变得明朗,并且正在为如何把控画面的格调和情感努力。或许和大多数喜欢手绘的发烧友一样,场地和氛围的矛盾永远是最难攻克的难题,这也是学习中最大的一道瓶颈,必须冷静对待,逐层剖析,先技法后空间再情感,慢慢地就会寻找到一条适合自己的路。切忌照搬临摹,临摹的价值在于汲取经验而并不是要迷失自己。
用手绘纯线稿进行创作和空间的思考,实践项目和写生类手绘有一些区别,弱化画面的艺术感,强化场地的设计感。很多同学在这一步的把握走得不是特别稳健,因为对设计类手绘的根本作用出现了一些偏差,大量的临摹资料充斥着网络搜索引擎,给学生们提供方便的同时也弱化了学生对设计感的认同性和重视。任何用于空间表达的手绘,不管风格是严谨还是狂草,思路必须清晰,空间必须明朗。
五、手绘的稳定期和反思期(持续时间会更长)
经过第四阶段的探索,绝大部分学生会形成鲜明的个人风格。此时会遇到一个更麻烦的问题,就是很难在维持美术功底的基础上进行再创作,学生很容易在此时分流,一部分为了追求精深的表现技法而在效果图层面绞尽脑汁,一部分为了追求盲目的个性化而失去效果图本身的功能性。作为老师,在引导他们的时候尤其需要注意观察学生在纸面上流露出的潜意识用笔,及时分析该学生可能在以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可能遇到的问题并且帮助解答。
这时笔者想说的一句话就是:心静自然凉。心静是学习氛围的基础,直接关系着手绘学习漫漫长路的成败。以前遇到不少学生,在遇到难关和瓶颈的时候就显得很浮躁。其实,手绘训练对大部分人而言是一个重新洗牌的过程。有的学生进校来基础很好,但由于各方面的因素让自己的手绘之路变得艰难;相反,不少考进高校的时候底子一般的学生,迅速抓住了基础素描速写向手绘表达过渡的这次质变,以平和的心态,超过了无数过曾经基础好于自己的同伴。所以,心态尤其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