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RFID技术的智慧图书馆构建

2016-07-09虎啸

数字技术与应用 2016年6期
关键词:RFID技术智慧图书馆

摘要:随着RFID技术在图书馆应用创新方面的不断推进,图书馆的工作效率与服务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为管理者和使用者提供了许多便利。本文介绍的基于RFID技术的智慧图书馆构建,主要从借阅者的角度出发,结合云计算、数据挖掘等技术解决图书馆找书难、找座位难、热门图书借阅难的问题。

关键词:RFID技术 基础应用 智慧图书馆

中图分类号:TP39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416(2016)06-0000-00

1 RFID技术的简介

RFID 是一种非接触式的自动识别技术 , 它通过对射频信号能自动识别目标对象并获取相关数据 , 实现人们对各类物体或设备的管理。RFID技术一般是和阅读器、电子标签、RFID中间件和应用软件构成RFID系统来进行实际应用。电子标签附着于待识别物体的表面,标签中保存有统一格式的电子数据。阅读器通过天线发送一定频率的射频信号,当电子标签进入磁场时,无需与阅读器进行接触就可以产生感应电流,再由标签内置射频天线发送标签信息到阅读器,经过阅读器读取并解码后送至电脑主机,由RFID中间件将RFID阅读器读取的数据信息进行提取、解密、过滤、格式转换、导入信息管理系统进行相关处理后再反应到应用软件界面上。

2 RFID技术在图书馆中的应用优势

在RFID技术出现之前,条码技术作为主要的自动识别技术被广泛地应用在图书馆中。条码阅读器需要在近距离且没有物体遮挡的情况下,扫描光源照射到条形码上才能读取,而RFID标签只要在阅读器发出的无线电波之内,就可以穿透纸张、木材等非金属非透明的材质与阅读器进行通信。传统条码的载体是纸张,印刷后就无法更改,常伴随着物品使用寿命的减短而减短,而RFID标签内存储的数据可以根据需要进行删添,同时其防水、耐高温,可重复使用,同时使用寿命较之标签也更长。RFID标签还具有动态实时通信的优点,即当附着有电子标签的物体出现在阅读器的有效识别范围内 , 就可以对根据其动态位置进行监控,有助于对信息的进一步处理。

现在的图书馆常用RFID技术对读者或工作人员进行身份认证,例如:在大学校园中,用于图书馆识别的电子标签常置于学生或教职工的一卡通内。将持有者的个人信息放在电子标签,既安全保密,也降低了对系统存储的要求,同时电子标签可重复使用,使用寿命较长。如砂砾大小的RFID被贴放到书脊内,不影响图书美观也不易被察觉,配合阅读器识别,进行后续操作的同时,还可以有效的防盗。RFID系统的应用将图书管理员从过去手工清点图书的耗时费力中解放出来,现在图书管理员只需要拿着阅读器,对图书逐层逐架进行扫描,就可以快速的完成对图书的清点、整架。随着基于RFID技术的自助借还书机的使用和推广,为读者的借阅还书提供了便利,也减轻了图书管理人员的工作负担。RFID作为条码的无线版本具有多重优势,在图书馆应用中具有较多优势和创新潜力。

3 智慧图书馆构建

在基于RFID技术的图书馆基础应用的同时,本文介绍的基于RFID技术的智慧图书馆构建,主要用于解决找书难、找座位难、热门图书借阅难的问题。

3.1书架感应

通过对本校学生的学生卡或具有RFID电子标签的手机、证件等标签进行识别,身份确认后进入图书馆,在获取书籍相关信息的同时,借阅者还能获取书籍所在楼层、书架的信息,再携带学生证或电子标签前往相应位置。当学生证或电子标签位于该书所处书架10米范围之内,电子标签就会被附近标签识别器自动感应,并通过WiFi技术,将感应的信息传到数据处理中心,书架不同排、列上装有的小型LED信号光就被点亮。由于可能存在多人到同一书架的不同位置找书籍的情况, LED信号灯会发出不同颜色的光,以示区别。需要查阅资料或者借阅的使用者,可以在检索图书时,得到该书所在位置信号灯的颜色信息,以此缩短使用者查找图书所花的时间。

3.2 座位使用

通过基于RFID技术的传感器来监测图书馆桌位的使用情况,并将数据采集整理到数据中心,并配合开发相应IOS和Android客户端,方便需要桌位的用户由移动终端利用3G/4G网络的随时可接入性,按需访问实时使用信息,给正在寻找座位的人提供较为可靠的参考,同时通过ETL技术对数据进行有效的分析,并预测桌位的使用时间、给用户建议使用时段以及查找其它的桌位。为了给使用者提供更加人性化的服务,可将靠窗、向阳、有插座、有空调等情况通过录入数据或传感器系统的实时感应情况收集到数据中心,当用户需要将这些条件纳入筛选的范围时,可通过系统处理,给用户提供更优选的信息。

3.3 图书借阅

对于热门图书借阅,在图书馆自助借书机的书目查询系统上检索所需书目,如果已被借阅,在检索书目的当前页面上可获取归还日期等信息,同时可以通过扫描与该书目对应的二维码,将图书与手机相应APP关联,从而实现书目归还时给借阅用户提醒的功能。以此来减少超期借阅给用户和其他借阅者带来的不便。类似的,在用户借书时也可以以扫描二维码的方式关联手机相应APP,实现借阅后还书的提醒功能。

4 结语

图书馆信息化建设逐渐从数字化向智能化转变,将传感器、数据采集设备、RFID和WiFi等技术应用到图书馆的管理和服务系统中,再结合云计算、大数据技术与智能终端相配合,利用3G / 4G移动网络的随时接入性。一方面,可以为用户提供更好的服务,另一方面,采集的数据、处理的结果、分析的规律能为相关的工作人员和部门提供更直观可靠的管理依据。

参考文献

[1]年华.RFID技术在图书馆的应用现状与问题分析[J].物联网技术, 2012(12):79—80,83.

[2]余显强.RFID于图书馆应用实务之规划与探讨.高校图书馆工作,2010(2):3-9.

收稿日期:2016-04-25

作者简介:虎啸(1994—)女,云南楚雄人,西南民族大学大三在读,主要研究方向: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猜你喜欢

RFID技术智慧图书馆
基于“互联网+”视阈下的智慧图书馆用户服务
基于RFID技术的输电施工现场人员“同出同入”管理系统研究
浅谈在电力企业计量资产管理中RFID技术的应用
RFID技术在电子产品逆向物流系统中的应用
RFID技术在高校图书管理系统中的应用
对高校图书馆取消“代书板”的思考
公共图书馆弱势群体智慧信息服务模式探析
RFID技术在我馆的应用及其局限性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