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适护理模式在小儿急性哮喘急诊护理中的应用
2016-07-09李慧
李慧
【摘 要】 目的:研究对哮喘患儿急性发作期进行急救过程中采用舒适护理模式的效果。方法:选取本院急诊科于2014年9月至2015年9月期间收治的78例急性哮喘患儿,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两组,常规组采用一般护理模式,干预组采用舒适护理模式,观察两组患儿的生存质量评分及患者对护理服务满意度。结果:常规组患儿正常生活能力、社会融入度、家庭融入度及情绪心理方面评分均低于干预组,P<0.05;常规组满意度为76.9%,干预组为97.4%,干预组高于常规组,P<0.05。结论:为哮喘急性发作期患儿提供舒适护理,包括为患儿家属做好健康指导,详细说明哮喘的诱因、疾病发展过程,做好用药及饮食指导,嘱咐家属督促患儿坚持用药,及时来院复查等,有效提高患儿生存质量及对护理服务满意度,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关键词】 舒适护理; 急性哮喘; 影响
支气管哮喘是一种以反复出现咳嗽、喘息及呼吸困难为特征的呼吸系统疾病,同时伴有气道高反应性,呈可逆转性的呼吸道梗阻疾病[1]。目前临床上哮喘病因尚不明确,可能与家族遗传、地理因素、大气环境及工业等原因有关[2]。本文研究对哮喘患儿急性发作期进行急救过程中采用舒适护理模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急诊科于2014年9月至2015年9月期间收治的78例急性哮喘患儿,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常规组39例与干预组39例,其中常规组男23例,女16例,年龄1~4岁,平均年龄为(2.6±1.1)岁,病程1~6个月,平均病程为(3.5±1.6)个月;干预组男21例,女18例,年龄1~5岁,平均年龄为(3.9±1.0)岁,病程1~7个月,平均病程为(4.1±1.3)个月。纳入标准:所有患儿均符合急性哮喘临床相关诊断标准;患儿无言语障碍;患儿无心力衰竭等其他器质性疾病;患儿无智力障碍。排除标准:患儿有严重心、肺、肝肾疾病。两组患儿一般资料均无明显差异,P>0.05。
1.2 护理方法
常规组实行一般护理,包括遵医嘱对患者进行用药治疗,为患儿制定相应饮食计划,向家属做好健康宣教等。干预组实施舒适护理,包括:1)急救时为患儿采取端坐位,背后可垫一软枕,同时指导患儿放松身体,不要紧张,指导其进行有效呼吸。2)观察患儿生命体征情况,保持患儿气道通畅,遵医嘱采用药物雾化吸入治疗,嘱咐患儿多饮水,稀释痰液。3)帮助患儿进行翻身拍背,促进痰液有效排出。4)为患儿提供整洁、舒适的治疗环境,保持室内空气流通。5)分析患儿心理状态,观察其情绪,与患儿保持情感交流,通过适当肢体语言表达,如握手及拥抱等,消除患儿对陌生环境的紧张感及恐惧心理。6)嘱咐患儿家属陪伴在患儿身边,让患儿感受家庭温暖。7)做好健康宣教,向家属详细讲解哮喘病因,可能诱发因素,对药物和饮食进行指导。
1.3 观察指标
通过自制生存质量评分表观察两组患者生存质量情况,主要观察指标包括:正常生活能力较好、家庭融入正常、社会融入度较好、情绪正常无心理问题等,采用百分制,评分越高,患者生存质量越好。两组患者共同治疗半年。统计患者对于护理服务的满意度,包括满意、较满意、一般满意、不满意,满意度=(满意+较满意+一般满意)/总例数×100%;90~100分:对于护理服务高度认可,患者感到满意;80~89分:对于护理服务较满意,满足患者基本需求;70~89分:护理操作能力有待提高,患者一般满意;69分以下:护理服务质量较低,患者基本需求得不到解决,患者不满意。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8.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生存质量评分
常规组患儿正常生活能力、社会融入度、家庭融入度及情绪心理方面评分均低于干预组,P<0.05。见表1。
2.2 两组对护理服务质量满意度
常规组满意度为76.9%,干预组为97.4%,干预组高于常规组,P<0.05。见表2。
3 讨论
小儿哮喘是儿科常见疾病,具有起病较急,病情发展较快的特点,发展至后期会严重影响患儿日常生活及学习,严重者甚至会影响其生命健康,如果没有接受及时治疗,会引起较多并发症,所以临床在患儿哮喘急性发作期实施的护理工作对患儿预后起到了关键作用[3]。
有学者经研究发现[4],对哮喘急性发作期患儿进行舒适护理,可有效提高患儿生存质量评分及对护理服务满意度,本文经研究得出常规组患儿正常生活能力、社会融入度、家庭融入度及情绪心理方面评分均低于干预组,P<0.05;常规组满意度为76.9%,干预组为97.4%,干预组高于常规组,P<0.05。与上述学者研究相符。
综上所述,为哮喘急性发作期患儿提供舒适护理,包括对患儿家属做好健康指导,详细说明哮喘诱因、疾病发展过程,做好用药及饮食指导,嘱咐家属督促患儿坚持用药,及时来院复查等,可有效提高患儿生存质量及对护理服务满意度,值得在临床广泛应用。
参考文献
[1] 张芳.临床护理路径与传统护理在哮喘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比较[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4,33(01):71-72.
[2] 周莉,韩春晖,马鸿雁,等.居家自我护理行为干预模式在学龄期儿童哮喘管理中的应用[J].中华护理杂志,2013,48(01):70-72.
[3] 蓝莹.延续护理对哮喘患儿负性情绪和生活质量的影响[J].护士进修杂志,2013,28(14):1291-1293.
[4] 张丽莉.家长协同护理对哮喘患儿住院舒适度及远期效果的影响[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4,20(14):1677-16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