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宫腔镜联合B超及腹腔镜在剖宫产切口憩室诊治中的应用

2016-07-09赵瑞娟

中外女性健康研究 2016年6期
关键词:宫腔镜腹腔镜

赵瑞娟

【摘 要】 目的:探究宫腔镜联合B超及腹腔镜在剖宫产切口憩室诊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接收的22例剖宫产切口憩室患者,对行宫腔镜联合B超及腹腔镜的诊疗情况进行总结性分析。结果:22例患者剖宫产切口处均有局部损伤,肌层断裂且存在无回声区,其中轻度9例,中度8例,重度5例,经宫腔镜联合B超检查及腹腔镜手术后,21例患者完全恢复,手术前后比较差异显著(P<0.05),治疗有效率为95.5%,仅有1例重度患者需接受进一步治疗。结论:宫腔镜、B超及腹腔镜联合诊疗剖宫产切口憩室,效果确切,安全性高,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关键词】 剖宫产切口憩室;宫腔镜;腹腔镜

随着我国剖宫产率的持续升高,由剖宫产术引发的并发症也越来越多,已经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和临床的高度重视,关于剖宫产切口憩室的研究屡见报端,作为剖宫产术较为常见的一种远期并发症,目前在诊疗方面尚未形成统一的标准,有必要对其做出进一步的探讨。本研究选取我院诊治的22例剖宫产切口憩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联合诊疗手段取得了较为理想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以我院2014年6月至2015年3月诊治的剖宫产切口憩室患者22例作为研究对象,年龄范围为24~37岁,平均年龄为(32.5±3.3)岁;初产妇16例(占72.7%),经产妇6例(占27.3%);部位:子宫下段剖宫产15例,腹外剖宫产7例;原因:胎膜早破11例,有剖宫产史7例,主动要求剖宫产4例。所有患者术前月经周期、经期、经血量及血清各项指标均正常,其中术前宫缩6例;术后出现经期延长、经血量增加等症状,月经期延长15~25d共12例,经血量增加明显者10例,其中术后出血时间在42d以上13例,出现感染8例。均行宫腔镜联合B超及腹腔镜诊疗。

1.2 方法

1.2.1 宫腔镜联合B超诊断 行宫腔镜检查前,嘱患者适当憋尿,检查未见宫颈管形态及黏膜异常情况,宫腔内无占位性病变,子宫内膜正常,子宫下段剖宫产切口部位局部缺损并伴有血管增生,整体形态呈拱形穹窿样改变,可见陈旧积血。联合B超检查,三相超声影像显示子宫下段剖宫产切口出现“断裂”,存在无回声区,确诊为剖宫产切口憩室;分别以憩室内缘及子宫内膜线和黏膜层为界,测量其长度、宽度和深度,排除子宫内膜病变,平均长度为(8.1±1.2)mm,宽度为(8.5±1.2)mm,深度为(11.5±1.5)mm,均为分泌期子宫内膜[1]。

1.2.2 腹腔镜手术治疗 手术在月经结束后7d内进行,术前1d晚置入宫颈扩张棒,手术在全麻下进行,通过宫腔镜及B超引导,气腹压力设置为20kPa,采用三孔法。腹腔镜分离盆腔粘连及膀胱腹膜,充分暴露子宫下段,明确切口憩室大小及位置后,以单极电切环切憩室活瓣,再以电凝球电灼憩室创面,将探针置入宫腔内并顶出,腹腔镜下可直视探棒位置及子宫下段后壁,提起子宫下段薄弱处,切开峡部;术毕冲洗创面,分别以横行连续锁边法和内翻褥式法缝合第一肌层和第二肌层,关闭子宫膀胱腹膜,给予抗生素预防感染。

2 结果

2.1 诊断情况分析

22例患者剖宫产切口处均有局部损伤,肌层断裂且存在无回声区,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将其分为轻度、中度和重度3类,其中轻度9例(占40.9%),中度8例(占36.4%),重度5例(占22.7%)。

2.2 治疗情况分析

经宫腔镜联合B超检查及腹腔镜手术后,21例患者完全恢复,手术前后比较差异显著(P<0.05),治疗有效率为95.5%;1例重度患者术后月经经期未恢复正常,可能合并其他妇科疾病,需接受进一步治疗。见表1。

3 讨论

剖宫产切口憩室属于医源性疾病,多由剖宫产时子宫内膜清理不彻底、缝合对合不严等因素引起,切口愈合不全最终形成憩室,采用宫腔镜联合B超检查,两种方法优势互补、诊疗合一,既可以使诊断准确性得到很好的保证,又能够高效完成腹腔镜手术治疗,进一步降低手术治疗风险,有效改善患者预后[2]。关于腹腔镜在剖宫产切口憩室诊治中应用的报道较多,如赵倩等[3]对58例剖宫产子宫切口憩室患者进行分组研究,比较结果显示,除肛门排气时间外,腔镜组术中和术后各观察指标均优于阴式组(P<0.05),随访均未见复发病例,治疗有效率和再孕率比较差异并不显著(P>0.05),证实宫腹腔镜联合手术治疗可减轻患者疼痛,促进术后康复,且能够收到与经阴道手术治疗相一致的效果,因此可作为该类病症治疗的首选方案;沈春辉[4]对48例剖宫产子宫切口憩室患者进行分组研究,结果显示,采用宫腔镜联合腹腔镜修补治疗的实验组24例患者,手术治疗总有效率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95.8%和4.2%;采用经阴道手术治疗的对照组24例患者,手术治疗总有效率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91.7%和29.2%,且实验组手术各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联合诊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和均得到很好的证实。

本组研究发现剖宫产切口处均有局部损伤,肌层断裂且存在无回声区,其中轻度9例,中度8例,重度5例,在联合诊断基础上行腹腔镜手术,21例患者完全恢复,临床症状消失,治疗有效率为95.5%,仅有1例重度患者需接受进一步治疗,诊疗的准确性和高效性均得到进一步验证。所得结论与相关研究报道基本一致。概括而言,联合诊疗剖宫产切口憩室的可行性已经在临床上获得肯定,宫腔镜联合B超及腹腔镜在该类病症诊疗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均能得到很好的保证,应用价值极高,值得在临床上加以推广。

参考文献

[1] 张文悫.宫腹腔镜联合诊治剖宫产切口憩室23例临床分析[J].中外医疗,2015,35(15):34-35.

[2] 石彩萍.宫腔镜治疗11例剖宫产子宫切口憩室的体会[J].基层医学论坛,2014,16(20):2714.

[3] 赵倩,秦玲,边爱平,等.宫腹腔镜联合手术与阴式手术治疗剖宫产术后子宫切口憩室的疗效比较[J].中国妇产科临床杂志,2014,15(02):138-140.

[4] 沈春辉.宫腹腔镜联合修补48例剖宫产术后子宫切口憩室的疗效观察[J].临床医学工程,2014,21(12):1573-1574.

猜你喜欢

宫腔镜腹腔镜
辨证论治五行理念下中医情志疗法对宫腔镜手术患者围手术期的影响
腹腔镜疝修补与传统开放疝修补的比较
宫腔镜下电切术和冷刀切除术治疗子宫内膜息肉的效果比较
腹腔镜在子宫肌瘤治疗中的应用分析
研究患者卵巢功能在腹腔镜下剥除卵巢囊肿术后影响
子宫内膜息肉宫腔镜下电切术围手术期护理分析
腹腔镜下胃袖式切除术在基层医院的运用
宫腔镜联合腹腔镜对子宫肌瘤患者的治疗作用及预后分析
有关宫腔镜的这些真相,一起了解一下!
宫腔镜绝育术后意外妊娠率较腹腔镜稍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