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医药院校学生婚恋价值观现状及高校教育对策

2016-07-09叶兰

现代商贸工业 2016年7期
关键词:德育教育大学生

叶兰

摘要:恋爱和婚姻是大学校园里比较现实而又敏感的话题,也是高校德育工作的重点关注领域。以皖南医学院学生为调研对象进行调研,根据调研结果,总结了目前医药院校大学生婚恋价值观的现状,提出加强高校大学生婚恋价值观教育的若干政策建议,高校应重视对学生婚恋价值观的培养,积极引导学生处理恋爱与学业的关系,结合当前形势,积极探索多途径的教育形式并大力改革理论课教育方式,充分发挥心理咨询中心和朋辈教育的作用。

关键词:医药院校;大学生;婚恋价值观;德育教育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16.07.091

作为大学生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恋爱和婚姻始终是大学校园里比较现实而又敏感的话题。自高校取消在校生严禁结婚的规定后,意味着大学生婚恋开禁的开始。随着大学生婚恋观的价值多元化和情爱关系形式的多样化的日益明显,有关大学生婚恋问题引发的各种矛盾也日益增多。医学生的性观念将直接影响着医学生的心理健康,容易使医学生对性产生不正确的认识。只有充分了解目前医学院校大学生的婚恋价值观,才能有的放矢地对医学类高校开展婚恋教育提出有效的建议。

1 调查基本情况

为了解医学院校大学生婚恋价值观,本人在皖南医学院开展了一次问卷调查。问卷采用随机抽样方式发放。调查对象为大一至大三年级的学生,共发放问卷420份,回收402份,问卷回收有效率为95.7%。其中大一年级135份,大二年级150份,大三年级117份;男生158份,女生244份;城市学生92人,农村学生310人。

2 调查结果分析

本次调查内容涉及大学生的恋爱观、择偶观、性观念、婚姻观、学校婚恋教育开展情况,共设计问题21道。

2.1 恋爱观

受访学生中有45%的学生没有恋爱过,有恋爱经历或经验的占到了55%,城市学生比例明显高于农村学生。关于“在大学期间谈恋爱的原因”,36.7%的学生选择了“情感需要”,30.7%的学生选择了“想找个伴共同进步”,选择“空闲时间太多,排遣空虚寂寞”和“别人谈自己不谈没面子”的分别占到16.1%和1.5%,这说明医学院校相对来说课程压力较大,空闲时间少,学生恋爱盲目跟风的少,更加体现了理智性。关于恋爱忠诚度,88.5%的受访者选择了“既然谈了就要专一,对对方负责”,关于“谈恋爱是否影响学习”,只有11.2%的学生认为影响学习,其余受访者认为不影响或者可以协调。对于校园高调谈恋爱的现象,42.4%的受访者觉得正常,无所谓,51.4%的受访者认为谈恋爱不应不干扰其他人。对待失恋的态度,男生选择“正常,过段时间就好了”的较多,而女生选择“感觉难以接受”、“会尝试挽回”的比例明显高于男生,这也反映了面对失恋时男生的心理承受能力明显强于女生。

2.2 择偶观

择偶观是婚恋观的有机组成部分之一,并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婚姻恋爱关系的稳定与否。本次调查列举了以下择偶考虑因素,调查结果如表1所示,排名前三位的分别是人品、性格、能力,可见,受访的大学生还是比较注重内在软实力的,有好的人品和修养才能在为人处事方面给对方安全感,而个人能力的情况则是一个人素质的主要体现,在经济状况与处理问题上给予对方的保障。当前社会群体择偶比较看重的家庭背景和经济条件,而本次调查社会地位排名较后,这也可能与受访者年龄较小,还未正式接触社会有关。

问题“你对男女在恋爱中角色的看法是?”选项结果如表2所示,结果显示,绝大多数受访者无所谓谁更优秀,可见随着女大学生越来越注重独立,“男强女弱”的观点已经很弱化了。但是,选择“男生一定要比女生优秀”的女生比例还是超过男生,说明女生相对于男生,还是更注重男生在恋爱角色中的主导地位。

由于医学院校今后就业方向比较确定,在择偶时职业因素可以提前考虑,特设置了问题“作为医学院校学生,你倾向于寻找医护专业人士作为配偶吗?”40.2%的受访者倾向于寻找医护专业人士作为配偶,因为有共同的专业背景,便于交流,工作性质可以互相理解,但是58.8%的受访者不倾向于,因为作为医学院校学生,深知医护类工作的工作强度大。

2.3 性观念

402位受访者中,82人能接受大学生同居,75人不能接受,245人表示发生在别人身上可以接受,自己会慎重考虑;129人能接受恋人在与自己恋爱之前与别人有过性行为,273不能接受。说明绝大多数受访者在性观念方面比较保守,比较理智,不同于社会上对大学生性观念开放的普遍评价。

2.4 婚姻观

关于“大学恋情与婚姻的关系”,52.1%的受访者选择“应该抱着寻找结婚对象的态度寻找恋爱对象”,12.5%的认为“婚姻要有经济基础,对学生时代恋情不抱结婚期望”,只有35.4%的受访者选择“大学恋爱与结婚没有必然联系”。这也体现了大多数受访大学生恋爱目的明确,是奔着结婚为目的。2005年施行的《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中取消了“在校学习期间擅自结婚而未办理退学手续的学生,作退学处理”的规定。对于“在校大学生结婚的看法”,46.5%的受访者能接受,22.5%不能接受,其余的“视情况而定”。关于“婚姻与房子的关系”,统计结果如表3所示,可见,绝大多数受访者认可房子在婚姻中的必要地位,随着新婚姻法的实施,男女双方对房的态度也趋于理性,不再是之前的一味的要求男方买房,而是可以接受双方共同为房而努力。不过随着年级的提高,认可必须有房的比例在提高,可以接受租房的比例在下降。说明高年级学生相对低年级学生考虑房子与婚姻关系时更加理性、现实。

2.5 学校婚恋教育开展情况

关于受访者“婚恋方面资讯来源途径”,按照百分比排序,依次为:朋友交流(33.58%)、社会接触(25.87%)、网络传播(18.91%)、电视相亲节目(13.68%)、其他(6.47%)、学校教育(1.49%)。可见学校在婚恋方面开展的教育是缺失的,这个现状在问题“遇到婚恋问题时首要求助对象”中得到了同样的反映。61.94%的受访者选择朋友、同学,26.12%选择家人,3.48%求助于网络,学校心理咨询中心为2.49%,而老师仅占1.74%。

为了进一步了解同学们对学校开展婚恋教育期望的途径和内容,特设置了相关问题,统计结果如表4一表6所示。

3 高校开展婚恋教育的对策建议

3.1 引导学生处理恋爱与学业关系

医学生的学业负担较重,一旦坠入爱河,处理不好恋爱与学业之间的关系,极易导致学习成绩下降。因此,要引导好学生处理恋爱与学业的关系,不要因为感情原因而荒废了学业,耽误了前程。从国际范围内看,医学教育一直奉行的是精英教育,表现在医学生的入学分数高,学制长,培养成本高。以所调查的皖南医学院为例,近年来二本批次录取的最低分均高出省控线30分左右,部分专业如临床医学专业录取平均分接近或超出一本省控线。如果因为不能正确处理好恋爱与学业的关系而导致留级,甚至退学,那么,不仅对学生本人、学生家庭来说损失巨大,对社会也是一个重大损失。

3.2 积极探索多途径教育形式

高校要想有效的开展婚恋教育,需要积极探索形式多样的婚恋教育平台,要充分利用网络、专题讲座、心理咨询、团队心理辅导等途径进行婚恋道德观的教育。尤其是在网络传播对大学生的影响远远超过其他传播方式的情况下,高校婚恋教育者要积极运用网络这个非常实用、受欢迎的交流平台,对大学生进行婚恋道德教育,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婚恋观。

3.3 大力改革理论课教育方式

理论课是高校的主要授课形式,婚恋课程也不例外。但是目前德育课教材中关于婚恋教育的内容十分简单,并且缺乏时代性和针对性。由于传统观念,大多数高校性教育方面仍为空白,部分同学对性知识、性道德仍处于贫乏、愚昧状态,因此在进行婚恋教育时,教师应与时俱进,不断更新教材内容,适当增加学生感兴趣的内容,如:恋爱心理、爱情与婚姻等,还应有针对性的增加性健康教育,使大学生能够具有系统的与性有关的生理、心理及感情成熟过程中的应有知识,具有足够的知识,可以驱除对性生活恐惧心理,防止性放纵和性异常,能保护自己并且不损害自己的身心健康。此外,授课形式也可以适当改进,摒除一贯的教师单纯传授的形式,增强同学间的互动,增加实景模拟和案例分析。使授课形式更加贴近同学们的日常生活。

3.4 发挥心理咨询中心的作用

调查结果显示,相当一部分学生还是比较信赖心理咨询中心的,我们要充分心理咨询中心的高校婚恋教育中的作用。通过心理咨询可以发现大学生婚恋现状中存在的具有代表性的普遍问题,并将其反馈到婚恋教育工作中,进一步指导婚恋教育的开展,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婚恋观。

3.5 充分重试朋辈教育的作用

在大学生婚恋观教育中朋辈教育也可以起到一定的作用。朋辈教育通过群体效应,能有效消除大学生在青春期教育,特别是性教育中传统教育者(老师、家长)与受教育者之间的沟通障碍。通过朋辈教育和师辈教育的有机结合,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厦门大学、集美大学、福建师范大学社会工作专业的教师和学生通过设立“异性关系处理”的小组,即通过工作员运用专业的工作理论和方法,引导小组成员正确处理与异性的关系,学习与异性交往的技巧。在婚恋观教育中,也可以尝试建立工作组,用朋辈教育的方式,帮助大学生解决在婚恋方面的疑问,直面恋爱方面存在的问题。

猜你喜欢

德育教育大学生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新大学生之歌
以德立身 以德施教
自我教育活动是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途径
初中科学课程中利用情境教学法渗透德育的探讨
浅析小学校园文化的德育教育
初中政治教学中德育教育的渗透分析
德育在新传媒时代播音主持专业教学中的重要性
大学生实习如何落到“实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