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当代大学生对传统礼文化的传承与发扬

2016-07-09汪少文

现代商贸工业 2016年7期
关键词:大学生

汪少文

摘要:众所周知,传承了数千年的中华文化,一直以“礼”作为最核心的思想,影响着每一个人。当代大学生有责任也有义务承担起继承和发扬传统礼文化的重任,而学好礼仪对他们立足社会也会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成为他们的修身立世之本。针对当今大学生所暴露出来一些礼仪文明现状和缺失问题,从社会、家庭、学校三个层面进行了分析,阐明了当代大学生如何才能更好地发扬和传承传统礼文化。

关键词:传统礼文化;大学生;传承发扬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16.07.075

1 传统礼文化的基本内涵

古语云:“不学诗,无以言;不学礼,无以立”强调了为人立身处世离不开礼。这里的礼指的不是什么具体的礼仪、礼节、礼貌,也不仅仅是指礼制,而是包括所有这几方面在内的传统礼义,相当于我们今天所说“传统文化”的概念,具有广泛的意义。张晋藩先生曾指出:“礼是古老中国的一种社会现象。礼不仅起源早,而且贯穿于整个中国古代世界”。有关于礼的观念和学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它影响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一直持续了数千年之久。中国古代的“礼”起源于远古的原始崇拜,并逐渐发展成为道德伦理上的礼乐教化,用以维护社会秩序,成为指导人们在社会交往中的行为规范和交际艺术。梁启超也曾说过:“中国重礼治,西方重法治。”东西方文化所表现出来的最大差异也就在于一个“礼”字。

中国的核心思想就是礼,中华文化中的礼,又与修身密切相关,内涵丰富,对于当代精神文明建设的作用不可小觑,尤其是针对当代大学生这一群体而言,意义非凡。

2 当代大学生礼仪现状及缺失原因

大学生是社会的一个特殊群体,他们接受高等教育,是社会新思想的前沿群体,代表着最先进的流行文化,承载着国家和民族未来的希望。当下在大学生这一群体中施行“礼”教,复兴中华文化就显得极为重要,已是势在必行。

2.1 大学生对传统礼义的认识存在偏差

现代社会中礼文化存在的作用和功能往往被忽视。新时期大学生缺少传统的伦理道德意识和礼仪行为的知识,不理解中国传统文化中“礼”文化所包含的精深内涵,对中国传统礼文化的认知存在着明显的不足。“人之初,性本善”,知书达礼、知礼而后行,这是传统的礼仪观念。知礼,行礼是对一个人整体素质的要求,是现代社会人的文明表现最为重要的标志。而对于相当一部分的大学生而言,仅仅只是做到了知礼,却止于行礼。仅拿时下热议的“低头族”为例,社会各界一致的声音几乎都是:现在的大学生上课就是玩手机,完全不懂得尊师重教,全没有一丝礼义教养。可即便是如此,大学生有了最基本尊师重教的认识,可还是行为上不懂得尊师重教的内在涵义,个中原因,不得不令人深思。

2.2 社会对传统优秀文化的不合理舍弃

回望中国近代百年历史,传统文化或被视作珍宝,或被视作糟粕,走过的是一条无比坎坷的道路。而礼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内容,在社会更替的过程中受到的冲击更是首当其冲,以至于过分的夸大它的危害,不能被客观公正的对待,使传统的礼文化“弃”之过激,而又“扬”之不足,故而传统文化的传承在这里发生了严重的断层,使得优秀的传统礼义文明的延续变得越发艰难。直至发展到现代社会,国学不昌,各种功利主义思想大行其道,使得本该有着高知识、高素养的大学生这一群体,也难以明了传统礼义的价值内涵。

2.3 家庭对子女教养的疏失

家庭是社会的基本单元,家风传承“礼”,也体现“礼”,在个人的礼仪文明观形成的过程中,家庭教养的作用居功至伟。然而在现代社会中,家庭教养普遍存在重视知识技能教育,而忽略品德教育的现象。当代大学生大多是出生于20世纪90年代之后,生长在一个相对和平安定的社会年代,家庭的过于溺爱,生活环境的安逸,很容易就形成一种“一切以自我为中心”思想观念。而这种“以自我为中心”的思想观念在社会交际的过程中表现出来,就是缺少妥协、谦让的品质、无法做到理解和包容,做不到换位思考,什么都要争,什么都要抢。殊不知“辞让之心,礼之端也”。学生时代正是一个人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一个时期,很容易就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家庭如果因为过于溺爱孩子就疏于管教,那么这样培养出来的一个大学生定然也是不明礼义的。

2.4 学校对学生的礼仪文明未有足够的重视

学校是传播知识的地方,同时也是礼义的传承之地。古有稷下学宫汇集天下贤士讲学传道,各方思想在此汇聚,百家争鸣,辨明礼义,进而传播四方。立足当下,现代社会中作为国家高等学府,培养社会精英人才的大学校园也应当有所担当,成为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传授礼义的主阵地。而不应该是单单只重视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培养,重视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却对大学生的礼仪文明之风未加重视。因此,在大学校园内,未形成一种知书达礼、知礼而后行的大文化氛围,从而对作为个体的大学生来说,自然也难做到知礼、行礼。

另外,教师作为学校在培养学生过程中的直接传播者,对大学生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所起到的作用也是不可忽视的。“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老师教学生的第一要务就应当是为其指明道路,明确方向,让学生知道自己日后要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因此,要让学生明礼知义,老师的自身素养也要达到。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当老师自己能够做到持身端正,做出表率时,不用下命令,学生自然也就会行动起来,跟着效仿。

3 当代大学生如何才能更好地发扬和传承传统礼文化

3.1 社会要引导一个正确的舆论导向。传播礼义

现代社会,国家的媒体是党和政府以及人民的喉舌,新闻媒体尤其是主流媒体对社会有着巨大的影响力,是构成社会文化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传统礼义的价值内涵若要传播四方,发扬光大,社会必然要坚持一个正确的舆论导向,以弘扬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为核心,向民众大力宣传一个礼义文明的价值观念,在社会上营造一种礼义文明的大氛围。

3.2 学校要主动承担起传授礼义的责任和义务

(1)学校可以编订教材,安排礼仪课程。试想,现代社会的大学校园里,如果有师长对学生在一旁的谆谆教导,耳提面命,传授礼义,这何尝又不是一种文化熏陶、文化的传承!除此之外,还可以采取讲座的方式,邀请社会上的学者,亦或是学校的老师,按期举行座谈会,办成一个礼义文化大讲堂。

(2)重视学生社团的建设,积极开展社团活动。学生社团是我国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载体,是中国高校第二课堂的引领者,在建设和宣传校园文化方面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通过社团开展一系列的礼仪文化教育活动,在各类文体活动中渗透礼仪的因素,将相关礼仪文化融入到学生感兴趣、愿意参加的活动中去。也可以专门针对礼仪文化的宣传来举办学校大规模的活动,推广一些现在部分高校已经在践行的“礼仪文化月”类似的活动,丰富活动的内容,使得更加广泛的大学生能够真正做到“知书达礼,文泽于心,礼行与身。”

(3)借助新媒体的平台,传播礼义文化。在信息社会的今天,已经广泛兴起的新传媒对大学生生活和学习的影响是巨大的。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的《第36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5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达6.68亿,其中总体网民中的55.2%都属于10-29岁的青年,这个年龄段的网民中学生网民群体占据重要地位”。因此,借助互联网向当代大学生普及礼仪文明知识,宣扬礼仪的价值内涵是一种明智的选择。微博和微信是时下大学生最热衷的两个社交软件,大学生几乎有一半的信息都是通过这两个平台来获得,而国内几乎各大高校都已经开通了新浪官方微博、腾讯微信公众号,并且在建设校园文化,通报各类消息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如果能够借助微博和微信这两个平台来进行传统礼文化的宣扬,所取得的效果将是巨大的。

3.3 大学生自己也应有所担当

北宋理学家张载重视《周礼》,曾说过这样的一句话:“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当代大学生作为现代社会的精英分子,国家和民族未来的中流砥柱,也应当有这种历史使命感和勇无谓的担当精神。传承和发扬传统礼文化,当代大学生义不容辞,理应身先士卒,自己先做到知书达礼,知礼而后行!

4 结束语

传统礼文化作为中国文化的核心内容,作为走向世界的一张名片,我们不能舍弃,在现代社会也更应该发扬光大。明代思想家颜元说过:“国尚礼则国昌,家尚礼则家大,身有礼则身修,心有礼则心泰。”礼仪作为社会交际过程中的行为规范和道德准则,体现着一个人的文明素质、精神状态,也体现出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整体素质和社会风貌。既然礼义如此重要,那么作为新时代主人翁的大学生也应当须臾不可离身,知礼,行礼!

猜你喜欢

大学生
大学生付费实习“天坑”必须提防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大学生缴存公积金,这个可以有
新大学生之歌
从8 个字看大学生的政治认同
大学生实习“注水”谁之过
大学生实习如何落到“实处”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
他把孤儿院办成大学生摇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