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物理课程教学方式及改革方向初探

2016-07-09杨全成

现代职业教育·高职高专 2016年7期
关键词:大学物理教学方式物理

杨全成

[摘 要] 大学物理是理工类专业的一门基础课程,其教学方式和改革方向一直是教师所关注的问题。如何使学生克服学习物理的困难,以及究竟怎样的教学方式才是学生乐于接受的,等等,这些都需要每个教育工作者认真思考、反复研究。

[关 键 词] 大学物理;素质教育;多元结合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6)19-0139-01

一、学生物理学习困难的原因

(一)学科内容上的原因

1.物理教材的文字叙述比较严谨,需要较强的理解力,学生有时虽然能够读通文字,但并不理解其内涵,因而产生对概念、定义、规律理解上的困难。上课听得懂,课本看得清,但一解题就错。

2.认识过程理性强。物理学在探究问题时不仅要从实验出发,有时还要从已经存在的概念出发,建立抽象的物理模型。例如质点,光滑平面等等。学习过程也不一定遵循从感性到理性的顺序。一些学生学习时很不习惯,自然感到难学。

3.对现象缺乏感性认识。物理现象往往比较复杂,而且与日常生活现象的联系也不像中学那样紧密,甚至会遇到在生活中见不到的问题,因而缺乏感性认识。

4.抽象思维增多。物理学习中,抽象思维多于形象思维。学生的思维方式不易跟上,由此产生思维上的困难。空间关系往往出现二维和三维问题,需要较强的空间想象力。另外,人们在生活中会产生一些错误的观念,也影响了物理的学习。

5.练习题难量多。物理练习题不但需要弄清楚研究对象所遵守的物理规律及经历的物理过程,还需要较强的数学基础才能建立方程并求解,而学生首先遇到的难题就是数学知识不到位。

6.课堂容量大。大学物理内容多,信息量大。学生往往难以适应,学习节奏跟不上。一些较难的问题对发展学生的理解力、思维能力、抽象概括能力、判断力、推理能力等有很大的益处,但解决这一类问题通常费时费力,令学生力不从心。

(二)学习方法上的原因

在中学阶段,主要听教师讲,所学内容多次复习并有大量习题与之对应,学生的自学能力不强。大学的学习方法、习惯以及对学生的思维能力、抽象能力、自学能力、运用数学的能力都比中学有更高的要求。很多学生不注意这点,仍停留在上课听讲、下课做作业的学习模式,不注重课后自我完善,思考总结,导致知识没有吃透,无法灵活运用。

(三)学生心理上的原因

听说物理难学,产生畏惧心理,失去兴趣和信心。升入大学以后,学习、生活环境等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许多学生一时还不适应新环境,认为中学阶段已经付出很多努力,要趁大学好好放松休息,导致对学习缺乏足够的认识和必要的准备,对待考试也采取临时突击的方法。当半学期、一学期过去时,才发现自己已欠了很多账。而大学所学科目较多,各学科内容多、知识难,课时压力大。时间、精力都要付出很多,补习起来非常不易。而物理学又贯穿于整个理工类课程之中,是重中之重。普通物理的基础没打好,严重影响以后的学习。

二、新型教学模式探究

(一)教师要把课堂的主体,即“学生”的位置摆正

在物理教学中,我主张采用探究式的开放型教学模式,把课堂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当然,必要的课堂秩序也是应该保证的。大学生都有较强的自制能力,且好奇心很强。作为教师,可以在课前提出可以引起兴趣的问题,然后给出一定的时间让学生自己看、自己思考、自己讲述,调动学习热情和积极性,让他们学会学习,提高能力,教师给予适当的点评。这样学生的学习效率提高,教师也轻松,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体。

(二)教师要把提出问题的权利还给学生

传统的授课方式是老师讲满一堂课,学生只是被动接受。现在变成了老师以提问启发的方式授课,学生终于有了发言的机会。但还应该更进一步鼓励学生自己提出疑问,再自己想办法解决。所提问题不局限在课堂内,各种稀奇古怪的大自然问题、生活生产实践中的问题等,都可以提出。相应地,教师也要多看书学习,多了解相关知识,才能使自己立于不败之地,同时学生也会被教师的知识魅力所折服。

(三)教师要把解决问题的权利还给学生

做实验是解决物理问题的一个重要途径。物理的教学目的就是尽量让学生多做一些实验,而不是让学生看着老师做。所以如果有学生提出问题,教师可以适当加以鼓励和引导,让学生知道从什么地方入手可以得到答案,指导学生通过实验来检验得出的结论。而不是直接将答案给出。这样做,学生也会非常高兴,觉得自己可以像科学家一样,通过实验来研究问题,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热情。

(四)教师要把下结论的权利还给学生

课堂上应该让学生自己多想、多写、多说,可以不需要固定模式的板书。学生自己通过思考得出结论,记录下来,又经过一次次的修改,印象自然特别深刻,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创造力。

总而言之,物理教师在课程改革中一定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该紧就紧,该松就松。

参考文献:

[1]王亚伟,崔青义,卜敏,等.大学物理学课程内容设置特征分析与建议[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2).

[2]石中英.如何理解基础教育的“基础性”[J].人民教育,2005(24):11-12.

猜你喜欢

大学物理教学方式物理
应用型高校大学物理实验教学改革研究
留言板
“真”学习:基于“教学做合一”的教学方式改进
浅谈新型信息化教学方式的困境及解决策略
关于《大学物理》中一道习题的讨论
MATLAB在大学物理课程中的应用实践教学研究
物理必修1、必修2第一轮复习检测题
运用导数法巧解大学物理习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