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树造林方法
2016-07-09滕伟
滕伟
杨树具有早期速生、成材快及广泛用途等特点,在我国分布很广。无论营造防护林,还是作为用材林,它都是主要的造林树种。同时,作为道路绿化、园林景观,杨树又以其干行高大、迅速成林、树姿美观、吸收废气、防风护沙等优点而成为优秀的树种。遵循科学规律,选用适当方法种植杨树,不仅可以在短期内得到较高的经济效益,而且能够缓解我国实行退耕还林和天然林保护后木材紧张的局面。可见,种植杨树具有巨大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
一、造林方法
1. 选地
选择适宜杨树生长的土层深厚、土壤质地较轻、地下水位适宜、土壤养分含量较高、土壤无盐碱或轻度盐碱的地块造林。造林地最佳土质为砂土和青砂壤,砂土至轻黏土之间的质地也可选用;有效土层1 m以上;土层有机质含量在 1.5%以上。在造林前进行细致的深翻整地能使低产的林地转变为丰产林。深翻整地能降低土壤的紧实度,改善土壤的通透性,有利于杨树根系对深层土壤的利用。根据地势在土壤封冻以前进行土地平整,也可开展冬季林业整地挖穴,挖穴时底土与表土应分开堆放。
2.苗木选择
根据不同的培育目标选择不同的杨树品种,如适于培养胶合板材的主要是黑杨派的优良品种。选用根系发达完整、粗壮、枝梢木质化程度高、具有充实饱满的顶芽、无机械损伤、无病虫害的苗木。
3.栽植
以春季造林为主,从化冻之后开始至其放叶前栽植为宜。在放叶前造林,先生根,后放叶,苗木体内水分能保持平衡,有利于提高成活率。如果栽植过迟,先放叶,后生根,则会降低成活率。总之,在生根之前,要保证苗木体内水分平衡。根据造林密度,在定植点上挖80 cm×80 cm×80 cm以上的大穴,最好提前1年进行挖穴,使挖出的土壤能在这一年中进行熟化,增加肥力,穴距一般为3 m×3 m,树穴呈“品”字形排列,如果有间作要求,也可以适当放大到3 m×4 m。杨树速生丰产栽培,宜采用“三大一深”栽植技术,即大苗、大穴、大株行距和深栽。这样可以提高造林成活率,促进杨树根系发育,增强抗旱、抗风能力,有利于培育圆满通直的无节良材。在起苗、运苗、栽植的各个环节,都要防止苗木失水。在苗田应遵循先灌水后起苗的原则,苗木起运中要注意保护好根系,使根系完整、新鲜、湿润,尽量做到随起、随运、随栽。不能及时栽植的苗木,要用清水浸泡,然后随栽随取。栽前要剪去全部侧枝和梢部。栽植时扶正,分层填土、踩实,使苗木根系舒展与土壤密接,栽后立即浇水,水渗后扶正苗木,培土封穴。
4.肥水管理
松土每年进行1~3次,深度5~10 cm,注意里浅外深,不要伤根。松土可安排在农林间作期间,也可安排在秋末冬初结合翻压落叶一起进行,或在生长季节结合除草一起进行。施肥分基肥和追肥。基肥是在植树时施入穴中,一般施有机肥5~10 kg/株或过磷酸钙250 g/株,将所施肥料与熟土掺匀,回填于30~60 cm的根系活动层内。施追肥在树冠边缘下开施肥沟,沟长80 cm、宽20 cm、深 20~30 cm,施尿素250 g/株。
5.整形
林木在生长过程中,为培养高干、大径、少节、强壮的优质良材,一方面需要进行整形抚育,及时去除、剪掉或控制影响顶部主梢生长的竞争侧枝,保留辅养枝,防止出现双杈,并修除树干基部的萌条,保证树干通直,提高林木生长量;另一方面,需要进行修枝抚育,对于一至三年生的林木,要在秋冬树木落叶后进行少量修枝,而对四年生以后的林木,要逐步修除树冠下层生长衰弱的枝条,六年生以后可修枝到树高 1/2~2/3。修剪于秋冬生长停止时行,修枝时应掌握合理的修枝强度和修枝方法,切口要平滑。应贴近树干,不得留茬或撕裂树皮。
二、病虫害防治
杨树是一个多病虫害的树种,随着其造林面积的不断扩大,导致杨树病虫害大面积频繁发生。因此,一定要高度重视,采取综合措施,在增强林木的抵抗力和忍耐力、提高树体健康水平的同时,对于已发病虫害的林木,要加强监测、预报、管理,采取措施及时除治,将病虫害控制在经济允许的水平以下,从而达到速生丰产的目的。杂草消耗土壤养分、水分,不利于林木的生长。除草可以改善土壤的理化性质,要及时做到“除早、除小、除了”。
三、采伐
纯林较密的林分(2 m×4 m或3 m×4 m),在树龄4~5年、林地接近郁蔽时,应在休眠期内进行隔行间伐。宽窄行双行带状林分进行隔株间伐,并清除间伐剩余物。
(作者单位:154004黑龙江省佳木斯市郊区林业局群胜林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