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建平县气象为农服务建设现状及对策建议

2016-07-09徐丽谷惠刚宁向阳

安徽农学通报 2016年12期
关键词:建平县对策建议现状

徐丽 谷惠刚 宁向阳

摘 要:现代农业正朝着多元化、精细化的方向发展,气象服务的质量、范围、深度也要与时俱进,气象服务要更多元化、精准化、高效化。气象服务在农业生产尤其是特色农业、设施农业中起到了关键性的指导作用,充分发挥好气象为农服务,能够有效地减灾保产。该文结合建平县近几年气象为农服务工作实际,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气象为农服务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气象为农服务;现状;问题;对策建议;建平县

中图分类号 S1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6)12-0135-03

1 引言

建平县属于北温带半干旱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区,属于辽西山地丘陵区。境内努鲁儿虎山自东北向西南纵贯全县,以建平镇、张家营子镇等乡镇为界将建平县分为南北两个不同的气候区。年平均气温南部为8.8℃、北部为5.8℃,年平均降雨量南部450mm、北部430mm,平均无霜期南部145d、北部128d,全年平均日照时数南部2 779h、北部2 910h。建平县是农业大县,耕地面积18.4万hm2,其中可浇水地面积5.67万hm2,多数地方仍是雨养农业。近年来,建平县特色农业、设施农业的发展已初具规模,现代农业的发展对气象服务以及气象灾害防御的需求更为强烈,气象为农服务工作的有效开展也逐渐成为政府和农民最为关心的问题。受厄尔尼诺现象的影响,建平县近几年自然灾害频发,2014、2015年连续两年遭受不同程度的旱灾,局地还有冰雹、暴雨、大风、低温霜冻等灾情不时发生。面对多变的气候,为更好地服务“三农”,将农业损失降到最低,为更快地实现贫困人口的精准脱贫服务,必须要建立健全农业气象服务体系和农村气象灾害防御体系。

2 县级气象为农服务能力建设现状

建平县东西长75km、南北长175km,是一个狭长的地形。境内南北气候差异较大,气象为农服务工作的开展,不仅应放在首位不动摇,还要因地制宜,多元创新,不能一概而论之。

2.1 逐步完善气象为农服务手段

2.1.1 全力打造快捷高效的农业气象业务服务平台 我局安装并运用了省局研发的网络版县级农业气象业务服务平台,新建无缝拼接屏,进一步完善气象业务平台与预警信息发布平台。业务岗位人员均能熟练使用农业气象业务服务平台,为本地农业气象服务提供有力支持。

2.1.2 开展乡村气象培训,强化气象知识普及 气象知识的普及是一项惠民工程,在全县春耕备耕之前,结合本地多年气候特点,建平气象局专门组织气象技术人员认真详细编制《气象为农服务手册》、《农业气象实用技术》、《乡镇气象信息员培训教材》等,通过乡镇已下发到各农业站及农户手中。并邀请气象、农业等部门专家组织开展了乡镇气象信息员培训班,培训班上讲解了气象基础知识、主要气象灾害类型、气象灾害预警信号及防御指南、气象信息员管理、乡镇气象信息服务站业务平台使用等气象知识。

2.1.3 制定并完善切合本地实际的农业气象周年服务方案 在省、市气象局的指导下,根据建平县农业生产实际完善了农业气象周年服务方案。方案规范了气象为农服务的主要内容、服务方式、服务范围等,对本地从事种养业的农户在农时关键时节、农作物关键生育期作出调整,提供了切合实际的建议,从而更好地保障了服务“三农”。

2.1.4 开展“一键式”针对性直通气象服务工作 进一步更新了“一键式”直通气象服务信息库,重点针对建平县的部分种粮大户、设施农业大户、家庭农场、专业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供气象服务,主要通过以短信的形式,提前告知天气突变情况,使农业大户能提前做好准备,减少农业损失,为增加收入提供有力支撑。2014年服务户数为136户,2015年达到160户。通过手机短信平台每7d至少发布一次气象信息。并对种植规模大、服务效果好的重点服务对象开展不定期培训。“一键式”直通气象服务工作的开展,拓宽了气象服务领域,让气象为农服务更具有针对性、时效性。

2.1.5 完善农业气象适宜指标,推广农业气象适用技术 完善了建平县主要农作物玉米、特色作物马铃薯、杂粮、设施作物葡萄等气象适宜指标和主要农业气象灾害指标,制作并向乡镇农业站下发了《建平县气象为农服务指标集》,基本满足农户的需求。继续示范推广设施葡萄提早栽培、玉米适时早播增产的农业气象适用技术,其中葡萄推广面积0.67hm2,通过向种植户推广应用了《大棚葡萄提早栽培技术》、现场服务以及短信平台发布天气预报等方式,使葡萄提前成熟上市,平均增收3万元/hm2,收到了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为玉米增产提供了有力支撑,为农民科学种田、增产、增收提供切实指导依据,为下一步在建平县及周边区域技术推广奠定了坚实基础。

2.2 强化气象为农服务工作,保障粮食生产

2.2.1 加强农忙时节气象服务 建平县是农业大县,常年种植农作物面积在17.33万hm2以上,其中玉米常年种植面积在10万hm2左右。建平县地理位置特殊,气候“十年九旱”,常年发生“春旱秋吊”现象。因此,在农业生产期间,气象服务的准确性、及时性尤为关键。尤其是及时向农民专业合作社、种养大户、农业种植企业、各级政府提供专题气象服务,科学有效地指导农户抓住有利天气状况开展适宜农业活动,保障了农业生产的顺序开展。其中,2015年开展的关键农事气象保障玉米高产服务,我局发布产品期数6期,农业气象灾害预警评估信息2期,及时发布预警信息,指导农户及时做好相关针对性措施,保障了粮食产量。

2.2.2 开展农用天气预报服务 针对重点粮食作物玉米,在玉米的播种期、生长期、收获期等过程中,合理采纳发布上级业务单位下发的、符合本地实际的农用天气预报,提供施肥、喷药、病虫害防治、收货等精细化的指导服务。

2.2.3 加强农村气象灾害防御工作 针对在农时季节即将发生的干旱、暴雨、冰雹、低温等灾害天气,我局安排专职农业气象服务人员结合省、市局发布的各类农业气象灾害监测预警信息,及时发布符合本地的重大农业气象灾害监测预警信息,有效评估灾害的产生不良影响,提出可操作的防御措施,指导农民进行有效地防灾、减灾。同时,建立并完善农业气象灾害监测预警效益评估机制,定性和定量分析气象灾害造成的农业损失。

2.2.4 开展设施农业气象灾害影响预报服务试点 针对葡萄、花卉观测数据收集整理,结合小气候站观测资料及棚内生长状况,发布精确性灾害性天气警报,针对农业病虫害发生发展情况,与县植保站联合制作发布病虫害发生预报。

3 县级气象为农服务存在的不足

3.1 气象为农服务的意识还有待加强 我国是农业大国,“三农”问题始终是重中之重,十三五规划中提到精准扶贫7 000万人,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平县是农业大县,气象为农服务在保障粮食生产,实现贫困人口脱贫的过程中起到重要的作用。县乡级气象科技人员为农服务的意识要与时加强,停留在仅仅依靠电视传媒、广播等渠道发布气象信息的服务意识、观念必须要做出改变,新的科技手段不断更新,农民对气象服务的要求更加的强烈,因此气象工作人员要把为农服务的意识放在首位。

3.2 新开发气象为农服务的产品不足 随着社会的发展,农村的经济结构也在不断地调整,借着朝阳“百万亩设施农业”发展的契机,建平县的设施农业也大力发展,草莓、葡萄、香瓜、角瓜、西红柿等水果蔬菜产业不断壮大。建平县的特色农业也应运而生,杂粮、马铃薯、中草药、烤烟、甜菜等产业的发展已渐渐成规模,建平县农业产业的品种和布局已发生了深刻改变。摆在气象工作人员面前的问题是如何开发更多更好适合本地农业产业的气象服务产品,我局已经做了葡萄、马铃薯、玫瑰等产业的气象服务产品,产生了不错的经济效益,获得农户的好评。但气象服务的产品远远不能满足农户的需求,下一步要把更多的精力放在新型气象服务产品的开发上,力争为更多的农业产业做有针对性、精确性的气象服务。

3.3 气象专业技术人才不足 现阶段面临的一个主要问题是气象服务人员的断层。在基层做气象为农服务是一件辛苦的工作,气象工作的特殊性,要求工作人员更多的时间要在野外来完成相关气象数据的收集,工作辛苦乏味、和外界接触少、工资待遇低等,都制约着县级气象工作的进一步发展。

3.4 经费不足制约着气象为农服务的质量“一键式”直通气象服务深受农户喜欢,建平县2015年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养殖大户以及种植规模在3.33hm2以上的大户共计2 300多个,受经费的限制,目前还不能做到全面覆盖,不能让更多有气象服务需求的农户满足;乡镇气象为农服务培训开的班次不多,暂时不能让更多的农民了解学习气象知识。

4 加强县级气象为农服务的对策建议

4.1 加强领导重视,真正让气象为农服务工作深入民心 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深入推进气象为农服务工作。政府成立气象为农服务工作组,农业、水利、畜牧等相关单位为成员,责面组织开展气象为农服务工作,各单位组织农业技术专家组,在农忙时节深入田间地头,指导农户进行农业生产。

4.2 开发更多气象为农服务产品 根据建平县农业发展的特点,在传统农业和现代农业共同发展的情况下,县级气象部门工作人员乡镇气象站人员要深入到一线农户中,详细调查、深入了解,结合农民的实际需要,开发出专业性高、时效性快、针对性强的新型气象为农服务产品。采用网络、电视、智能手机等现代科技传媒手段对紧要的气象信息,短时频发或短时滚动的形式进行发布。

4.3 建立健全农村综合气象服务体系 为更好地服务新农村建设,应建立健全农村综合气象服务体系。首先,要做好加农业气象的监测、预报、预警、评估和防御体系建设,在现有的乡镇气象观测站的综合条件下,通过现代科技创新,进一步深化气象改革,提高农业气象灾情的监测预警能力,提高农业生产减灾保产的能力。其次,打造一支优良、素质高、技术硬的基层气象队伍,为县级气象为农服务工作长期良好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包春芳.浅析提升三农气象服务能力的途径与措施[J].农技服务,2015,32(4):132-132.

[2]刘金付.浅议气象服务在为三农服务中的优势和提高措施[J].农业与技术,2015,35(20):193-193.

[3]许永姿.灵璧县“三农”气象服务建设成效浅谈[J].农民致富之友,2015(24):293-294.

[4]刘玉巧,李俊峰,何海旗.气象服务“三农”专项建设的实践与思考[J].北京农业,2014(30).

[5]李志锋,李志光.气象为农服务“两个体系”建设的现状及思考[J].中国农业信息,2015(17).

[6]吴寒.提升三农气象服务能力的途径与措施研究[J].农业与技术,2014(7):211-211.

[7]金梅,杜海旺,胡生江,等.加大基层气象科普,服务地方三农经济[J].生物技术世界,2015(1):28-28.

[8]蔡永伟,刘志鑫,王明涛,等.关于气象如何为“三农”服务的几点思考[J].中国农业信息月刊,2014(5):201-201.

[9]罗立信,胡滨,罗忠科,等.湖南省怀化市气象为“三农”服务的2个体系建设与发展[J].北京农业,2014(18).

[10]张顶,史建勋,苏祥语.县级气象部门做好农业气象服务工作的建议[J].农业与技术,2016,36(2). (责编:张宏民)

猜你喜欢

建平县对策建议现状
建平县矿山开发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及恢复对策
建平县实施国家坡耕地治理项目成效及经验
建平县农技推广体系现状分析
浅谈建平县马铃薯高产栽培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