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淮地区麦茬稻不同机插秧秧龄比较试验
2016-07-09戚士胜陶如良余承良
戚士胜 陶如良 余承良
摘 要:水稻机插秧是解决水稻生产的劳动力瓶颈的有效措施,但机插秧受田块大小、平整程度、灌溉条件等因素影响较大,特别是如不能及时灌溉栽插,秧盘营养跟不上,秧苗素质下降,将会导致减产,甚至无法栽插。通过开展不同机插秧秧龄比较试验,探讨适于机插秧的最佳秧龄和最长秧龄,对江淮之间一季中稻机插秧技术的推广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水稻机插秧;秧龄;比较试验
中图分类号 S51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6)12-0121-02
1 试验时间和地点
试验时间为2015年,试验地点为处于江淮地区的寿县陶店回族乡湖滨村小北岗村民组陶善本承包田。
2 材料和方法
2.1 供试土壤 试验田长(东西)39m,宽(南北)30m,面积1 170hm2。土种为黄白土田,耕层厚度20㎝,土壤肥力中等,土壤理化性状如下:pH6.5、有机质18.7g/kg、全氮1.09g/kg、碱解氮97mg/kg、有效磷15.2mg/kg、速效钾97mg/kg。试验田耕作类型为水稻—小麦两熟制,前茬作物为小麦,2015年小麦单产6 000kg/hm2。
2.2 供试水稻品种 试验水稻品种为Y两优5867。
2.3 试验设计 试验设5个不同秧龄的处理,分别为:处理1,秧龄35d;处理2,秧龄30d;处理3,秧龄25d;处理4,秧龄20d;处理5,秧龄15d。
3 试验过程
3.1 育苗 按6月15日移栽倒推育苗时间,即处理1育苗时间为5月10日,处理2为5月15日,处理3为5月20日,处理4为5月25日,处理5为5月30日。播种量均为70g/盘。每个处理在播种前1d,用咪鲜胺浸种8h,晾干后播种,在室内堆放3d,立针后移入秧板田。秧田期按正常水平管理。
3.2 移栽 6月15日移栽,每小区用6行插秧机栽插2行,共12行,行距为30cm,株距17cm,栽插密度为19.5万穴/hm2,每小区宽3.6m,长15m,面积54m2,小区与小区间留40cm为操作行。
3.3 田间管理 6月20日,追施分蘖肥,用量为尿素37.5kg/hm2,用30%异丙·苄300g/hm2化除;7月14日烤田;8月4日烤田结束复水,追施穗肥尿素150kg/hm2,并且分别用施彪特(5%氟虫双酰胺·1%甲维盐)、世苗(25%苯甲·丙环唑)、25%吡蚜酮、75%三环唑统治二化二代、稻飞虱、纹枯病、稻瘟病;8月13日,施20%氯虫苯甲酰胺(康宽)、鲜润(45%咪鲜胺·三环唑)、12.5%氟环唑、25%吡蚜酮,分别防治稻纵卷叶螟、稻飞虱、稻曲病、穗颈瘟。
3.4 观察记载
3.4.1 移栽叶龄 处理1为4.3叶,处理2为4.0叶,处理3为3.8叶,处理4为3.1叶,处理5为2.5叶。
3.4.2 基本苗及各时期茎蘖数调查 茎蘖数调查按每小区横向取10行,定点调查的方式进行,6月23日调查基本苗,7月14日开始烤田,8月3日烤田结束;10月5日理论测产,调查平均有效分蘖;10月15日分小区单收单打,计算实际产量。其调查结果见表1、表2。
4 结论与讨论
4.1 适于机插的秧龄 本试验旨在研究正常情况下,推迟栽插时间对机插秧的影响,极端的秧龄超过35d的情况,一般不适于机插,不在研究范围。通过试验,可以看出,秧龄达到35d左右,仍然可以机插。生产上可以根据常年来水和腾茬时间,倒推20d左右育苗,即便因来水推迟不能及时栽插,秧龄一般也不会超过30d,不会对机插有太大的不利影响。
4.2 秧龄对产量的影响 本试验未设重复,无法进行方差分析,从各处理理论测产和实收产量直观的看,移栽秧龄20d、25d、30d三个处理的产量较高,相差不大,秧龄35d和15d两个处理的产量明显较低,说明栽插秧龄在20~30d时,产量较高,秧龄过低和过高,均不利于形成高产。2015年的气候特别有利于水稻的生长,全县水稻产量普遍较高,各处理的产量也都达到10 500kg/hm2以上。
4.3 秧龄对生育期的影响 播期最大相差20d,成熟期相差5~7d,不影响按时收割。但在生产上要注意,在栽插秧龄许可范围内尽量早播,一方面可以更充分地利用温光资源,有利于高产,另一方面要特别注意9月15日前安全齐穗的问题,江淮之间一季中稻一般要在5月20日前完成播种。
4.4 机插秧管理上需要注意的问题 一是如不能及时栽插,秧龄超过25d以上,应保持相对旱育的环境,防止秧苗生长过高不便于机插,对后期营养不足发黄的秧苗,可结合浇水,补充少量氮肥和叶面肥等。二是机插秧单穴基本苗多,后期穴茎蘖数多,有利于水稻纹枯病的发生蔓延,易倒伏,应注意及时烤田。三是机插秧一般比手插秧偏迟,应注意后期病虫害的防治。 (责编:张宏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