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宜机插早籼稻新品种(系)对比试验
2016-07-09孔德权
孔德权
摘 要:机插技术在庐江水稻种植区已经广泛应用,但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发现部分早籼稻品种在机插后出现生产性能下降问题,因此开展机插早籼稻品种进行筛选,选择适宜机插的早稻品种。通过随机对照试验分析各品种生长性状,结果表明,早籼320、早籼310、中嘉早17、中早33、中早39、浙辐203适宜机插。
关键词:机插;早籼稻;新品种(系);庐江县
中图分类号 S51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6)12-0024-03
庐江县位于安徽省中部,北临巢湖,南近长江,西靠大别山脉,境内耕地面积约7.3万hm2,其中90%左右为水田,以水稻为主要农作物。随着现代农业技术的快速发展,水稻机插秧技术已在全县范围内广泛应用,因其具有省工节本、稳产高产等优势而受到广大农户特别是新型农业种植主体的欢迎[1-2]。但我区在实际推广过程中发现部分早稻品种在机插后表现出适期秧龄缩短、秧龄弹性小、缓苗期延长等问题,更为严重的是在生育期稍长的高产品种种植中难以应用,早晚稻茬口衔接困难等,进而限制了机插技术的推广,对该区现代农业的发展造成阻碍[3]。为此,本研究结合庐江地区实际,开展适宜机插早籼稻新品种(系)对比试验,选择出适宜机插早籼稻品种,为全县水稻生产增产增收奠定基础。
1 材料与方法
1.1 供试材料及试验地 供试品种共10个,其中早籼807、早籼201、早籼108、早籼310、早籼320由安徽省农业科学研究院水稻所提供,中嘉早17、中早33、中早39由中国水稻研究所提供,嘉早305由嘉兴市农业科学院提供,浙辐203由庐江县种子公司提供,并选中嘉早17作为对照(CK)。试验地点位于庐江县台创园新渡村,前茬为双晚茬冬闲田。田块形状方正,面积3 000m2,土壤为砂泥田土,肥力水平中等,田块肥力均匀。栽插机械使用井关PC8-25型插秧机,插秧行距25cm。
1.2 试验设计及插秧要求 随机区组设计,每个品种设三个平行,分品种培育瘫状秧,插秧行距为25cm,株距12cm,栽插密度为36.3万穴/hm2,控制基本苗数量为165.0万株/hm2,小区面积为80m2,长度16m,宽5m。每个小区之间设置宽度为0.5m的走道,同时在每个试验小区四周设立保护行,保护行栽植中嘉早17(CK)。
1.3 试验操作与田间管理(1)播种育秧。育秧前对稻种进行晒种,并进行浸种、消毒、催芽等处理,播种量为600.0kg/hm2,播种后进行踏谷。秧田基肥为45%复合肥600.0kg/hm2。当秧苗长至1叶1心时用15%多效唑粉剂加水75㎏进行喷雾,2叶1心期时使用尿素作为断乳肥,使用量为75.0kg/hm2。(2)试验小区整地和插秧。试验田提前进行翻耕晒垡,插秧前4~5d进行灌水,栽植前1d将田中水放干,施足基肥后旋、耙整田,使其表面平整,高度差不超过2cm。完成后用井关PCS-25型插秧机插秧。(3)田间管理。各品种水肥管理同一,均采用当地常规高产栽培管理方法进行。全生育期总施氮量235.5kg/hm2,磷肥90.0kg/hm2,钾肥189.0kg/hm2。氮肥中基肥∶孽肥∶穗肥∶粒肥=55∶25∶10∶10,磷肥作基肥一次性施入,钾肥中基肥∶孽肥∶穗肥∶粒肥=45∶20∶20∶15。
1.4 评价指标(1)秧苗素质评估。插秧前,选择长势一致的秧盘,切取10cm×10cm方块观察各品种叶龄、苗高和白根数目。(2)生育期分析。对各品种播种期、移栽期、拔节期、抽穗期、齐穗期和成熟期等生育进程进行观察。(3)产量。成熟期后每个小区调查连续10个横丛,10个竖丛的有效穗数,计算每穗瘪粒数、千粒重和结实率。
2 结果
2.1 各早籼稻品种秧苗素质比较 由表1可知,参试各品种叶龄在3.3~4.1,从高到低依次为中早33,早籼320,早籼310,中早39,浙辐203,中嘉早17(CK),早籼108,早籼807,早籼201和嘉早305。各品种苗高在11.7~17.3㎝,从高到低依次为浙辐203,早籼320,中早39,早籼310,中早33,中嘉早17(CK),嘉早305,早籼807,早籼201和早籼108。各品种白根数在8~17个,从高到低依次为浙福203,中早33,早籼320,早籼310,中早39,中嘉早17(CK),嘉早305,早籼807,早籼201和早籼108。
2.2 不同品种生育期比较 由表2可知,各品种在播种期、出苗期和移栽期基本一致,而在始穗期、抽穗期、齐穗期和成熟期等生育期表现出差异,进而直接导致了各水稻品种在播始历期和全生育期的差异。播始历期从高到低依次是早籼807,嘉早305,早籼201,早籼108,浙福203,中嘉早17(CK),中早39,中早33,早籼310和早籼320。全生育期从高到低与播始历期基本一致。
2.3 各品种产量构成 由表3可知,各品种有效穗从高到底依次为中早39,浙福203,早籼320,早籼310,中早33,中嘉早17(CK),早籼807,嘉早305,早籼201和早籼108,最高为576.0万/hm2,最低为421.5万/hm2,对照品种为483.5万/hm2。穗长从高到底依次为早籼310,中早33,浙辐203,中早39,早籼320,中嘉早17,早籼201,早籼807,早籼108和嘉早305,其中早籼310最长为19.3㎝,嘉早305最短为15.1㎝,对照品种为16.2㎝。每穗总粒数从多到少依次为中早39,中早33,早籼310,早籼320,浙辐203,中嘉早17,嘉早305,早籼108,早籼201和早籼807,最多为132.4粒,最少为97.5粒,对照品种为113.2粒。各参试品种瘪粒数从少到多依次为早籼320,中早39,早籼310,浙辐203,中早33,中嘉早17,早籼108,嘉早305,早籼201和早籼807,其中最少为18.01粒,最多为25.12粒,对照品种为22.18粒。千粒重从高到低依次为早籼201,早籼108,早籼807,浙辐203,中早39,中早33,早籼320,嘉早305,早籼310和中嘉早17。各品种理论产量从高到低依次为中早33,中早39,浙辐203,早籼310,早籼320,中嘉早17(CK),嘉早305,早籼201,早籼108和早籼807。
3 结语
(1)庐江县90%以上耕地为稻田,是安徽省粮食主产区之一,区内的郭河现代农业示范区是2014年农业部水稻高产创建与增产模式攻关单季稻“万亩示范片”,总面积953.3hm2。示范区内水稻产量10 500kg/hm2以上,核心示范区单产可高达11 250kg以上[4]。机插技术能够大大提高秧苗移栽效率,节省人力,提高产量,为此庐江县近年来一直致力于机插技术的推广。
(2)全县水稻钵育机插技术水平目前已处在全国先进水平,但农技人员在生产过程中发现部分早籼稻品种在机插后出现生产性能减退现象。为了继续深化机插技术研发,力争在水稻钵苗机插技术上有突破,全力打造安徽省一流的高产创建示范基地,为选育出适合庐江县机插的早籼稻品种成为此次试验研究的方向[5]。
(3)本次试验通过比较发现在秧苗素质方面,早籼320、早籼310、中嘉早17、中早33、中早39、浙辐203在叶龄、白根数以及苗高均优于对照品种中嘉早17,且上述品种全生育期也较对照品种明显缩短,更为重要的是上述品种理论产量均显著高于对照品种。综合上述分析,适宜庐江县机插的早籼稻品种有早籼320、早籼310、中嘉早17、中早33、中早39和浙辐203,其他品种有待继续展示试验。
参考文献
[1]吴春赞,林华,赖联赛,等.机插常规早籼稻的适宜群体起点探析[J].江西农业学报,2011,23(11):48-50.
[2]吴春赞,赵佩欧.常规早籼稻机插栽培配套技术探讨[J].中国稻米,2015(1):81-84.
[3]黄朝阳.龙游县机插早籼稻高产栽培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14(10):39-40.
[4]吴晨阳,吴小文,吕和平,等.庐江县双季早籼稻适宜机插新品种(系)筛选试验[J].安徽农学通报,2015,21(18):132-135.
[5]黄铁军,寿建尧.早稻中早39机插精确定量栽培技术[J].浙江农业科学,2012(5):618-620.
(责编:吴祚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