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课改背景下如何培养学生探究性学习的能力

2016-07-09李国利

学周刊·下旬刊 2016年11期
关键词:合作探究探究性学习新课程改革

李国利

摘 要:自从实行新课程改革以来,笔者作为一线的教育教学工作者,经历了新旧课程的不同变化,在教学实践中,通过对新旧课程的比较分析,不断地探索与创新,在培养学生探究性学习能力方面,有一些独到的见解。新课程改革对我们现有的教学理念、教学行为及教学过程带来了强大的冲击,要求学生在民主、和谐的课堂气氛中通过自主探究和合作的学习方式使学生得到全面的发展。

关键词:新课程改革;探究性学习;合作探究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6)33-0186-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6.33.122

甘肃省从2010年开始实施新课程改革,而新课程改革对我们现有的教学理念、教学行为及教学过程带来了强大的冲击,要求学生在民主、和谐的课堂气氛中通过自主探究和合作的学习方式使学生得到全面的发展,而传统的历史教学内容程式化,从分析背景、概括过程到总结意义,生硬刻板,教师上课吃力,而学生埋头苦记,更是苦不堪言。

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我在今年高一的历史教学中做了一些尝试,试图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培养学生探究学习的能力,变学生的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一、把课前交给学生

把课前交给学生,是指通过课前活动,让学生先活动起来,我常用的方式有两种:一是课前预习,二是进行课前探究活动。 关于预习我就不再赘述,主要谈一下关于如何开展课前探究的问题:在新课程高中历史教材中每一节课都有一个“探究”活动,涉及到本课的重要内容,有史实、图表、材料分析等,内容丰富,形式活泼,问题设计具有启发性。

在平时的教学中我充分利用这些资料,并且根据我们班的实际情况进行一些调整,补充、改编、创作一些新材料、新问题,使之更切合当堂课的需要和学生的实际情况。

例如《鸦片战争》这一节,我设计了这样的一个探究问题:“结合鸦片战争爆发前的中英社会情况,谈谈英国发动鸦片战争是偶然的还是必然的。”这个探究问题既贴近生活又让学生思维得到发散,活跃了课堂气氛,占用时间又不多,效率高,效果好。

二、把课堂交给学生

把课堂交给学生,是指通过课堂设计,调动学生的主体性,把课堂的主体时间交给学生,把教学的主体任务交给学生,并借此实现“自主、合作、探究”的主体学习方式,如何把课堂交给学生,具体做法有以下几点:

(一)设计提纲,引导自学

通过这几年的教学实践,我深切地感觉到在历史教学中,最有效也是最好的方法之一就是让学生把教材内容当成材料来读,在读的过程中,总结、归纳、提取信息,为了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课堂效率,可以给出自学问题。自学问题的设计不强调探究性,而强调基础性,重在知识的梳理,让学生的自学过程有理有序。

(二)设计问题,引发探究

探究问题可分为课堂问题、课后问题两类。不需要其他资料辅助,根据教材上和学生已有知识可以解决的问题,可以在课堂上探究,需要学生到室外动手,或者需要查阅资料才能解决的问题,就放到课后去探究。

例如在学习《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时,我设计了这样几个探究问题:“如果没有秦始皇中国会不会建立统一的中央集权制度国家?”“假如晁错不上《削藩策》还会发生‘七国之乱吗?”这两个问题根据教材和学生已有的知识就能解答,所以更适合课堂上去做。

又如在学习《古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这一课时,我又设计了这样的两个问题:“比较中西文化异同”“为什么东西方民族性格有这么大差异?”这两个问题比较有深度和广度,需要学生查阅大量的资料,所以更适合课后探究。

(三)学生提出的问题由学生讨论解决

在课堂上,常有学生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我并不急着帮学生去解决,而是让学生讨论来完成,课堂上到处闪烁着智慧的火花,讨论让学生由独立思考拓宽到集体思考,许多争辩就在这当中产生,当学生的思考被激发后,往往有许多独到的见解。有时学生在小组里解决不了的问题,甚至离开座位,到其他组中去寻求答案,大家各抒己见,大胆发言,大胆提出反对意见,课堂上洋溢着集体的智慧,其乐融融。

(四)让学生自己主持上课

我们学校近几年常举办一些青年教师的赛讲课或优秀教师公开课,在这些课堂上我们经常可以看到学生走上讲台,展示课件,讲授部分教学内容。这样做的最大好处并不在传递知识本身,而是给了学生一个展示的舞台和培养能力的空间,通过学生讲课,我们可以发现学生的思维特点,了解学生思考问题的方式,以便于我们从学生的角度、学生的水平作为起点来分析问题,缩小师生之间的差距。学生讲课,时间和内容方面应该有所选择,时间不宜过长,内容不宜过多、过难。可以在每一单元或者每一节课的教学中选择一小部分内容交给学生,让他们提前准备。

三、把课后交给学生

主要是一节内容学习结束以后,给学生布置一些和教学内容实际生活联系紧密的问题,让他们在课后完成。例如,在学习《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后,我布置的课后探究问题就是——考察秦皇祭天广场的文物古迹,哪些能够体现秦朝专制主义制度的特点?而学习《中国近代社会生活的变迁》后,我又给学生布置这样一个课题:考察华亭县生活习惯和婚丧礼仪的演变。这两个问题都需要实地考察、借助网络和其他书籍,并且需花费较长时间才能完成。所以我就让学生在假期完成,并且在假期结束后让他们展示他们的学习成果,上交考察资料。通过这些做法,激发了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培养了学生学习的能力,让学生学以致用,注意身边的历史现象,用历史知识去阐释生活中的问题,在日常生活中想着历史,用着历史,对于历史思维和历史兴趣的培养都有益处。

我们常说构建生动和谐的课堂,所谓“生动”,就是要让学生“动”起来,只有学生动起来,课堂才会生动。把课前、课中、课后交给学生既调动了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变苦学为乐学,又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在潜移默化中提高了历史综合素质。

[责任编辑 金 东]

猜你喜欢

合作探究探究性学习新课程改革
探究性阅读在高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高中政治课“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教学模式初探
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探究策略的培养
初中生物学案编写的一些心得
论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