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青少年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心理互助

2016-07-08陈梦燕

关键词:心理健康青少年

陈梦燕

【摘要】 青少年学生的心理互助,主要是指受过一定专业心理助人教育的学生在同龄人之间开展的心理帮助。在心理学上,这种行为是有着重要的理论基础作为依据的,它的开展符合当前青少年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和各级学校心理学教育的现实要求。积极探索青少年学生的心理互助有利于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同时培养助人者的助人为乐品格,有利于促进学生身心的全面健康发展。

【关键词】 青少年 心理健康 心理互助

【中图分类号】 G635.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992-7711(2016)07-013-01

0

随着社会的发展,心理因素逐渐成为青少年成长中的重要影响因素,也因此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但是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复杂的外部条件造成了青少年心理问题的多元化,传统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已经不能完全适应当下青少年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新要求。心理互助是通过彼此有交集的人群的沟通来达到心理互助的目的,对于解决青少年心理问题有着先天优势,因此应当对这种心理教育方法引起重视和采用。

一、心理互助的意义

1.构建心理互助机制有助于青少年学生实现其主体地位

伴随着家庭教育模式的更新和外部条件的变化,当前我国青少年的一个突出心理特征就是十分强调自我意识,面对形势的变化很多教师和家长没能及时调整对青少年的心理教育方式,造成很多青少年得不到有效的心理疏导。通过心理互助,可以让青少年学生之间进行沟通和帮助,承认其主体地位,实现主动发展。

2.构建心理互助机制符合青少年心理特点

相比于心智成熟的成年人,还处于青春发育期的青少年学生往往缺乏合理的心理宣泄渠道,容易出现各种心理问题,他们的心理需求不能通过有效途径得到满足,这时候就需要他人来帮助其进行排解。根据马斯洛对需求层次的研究表明,社交和自我实现需求是人类需求的必然阶段,青少年学生都有帮助别人和需要别人帮助的愿望。

3.构建青少年心理互助机制有利于培养青少年的优良品质

从物质上给人以帮助比较简单容易,但是进行心理上的帮助时往往比较难,因为要把很多因素考虑在内,比如受助者的心理感受、采取的沟通方式等,在互助过程中还要学着理解别人、尊重别人和鼓励别人,这就能够帮助助人者培养良好的品质。在心理互助中,仅有同情和理解是不够的,必须在此基础上通过适当的方式给予他人有效的帮助,排解他心中的郁结。

4.构建青少年心理互助机制有利于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开展

我们在各级教育中都会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其目的就在于促进青少年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心理互动活动不仅强化了学生的参与性,还让他们主动地接受了心理学知识,并且从实践功能来看,作为一种自主活动,心理互助可以增强青少年学生的自律意识,提高自制力。

二、心理互助形式

1.互助式心理训练

互助式心理训练是一种群体式的活动,在活动中青少年学生得自同班的帮助和鼓励要更有效。无论是作为训练者还是被训者,青少年学生都会在获得别人的帮助的同时,将自己的感悟介绍给同伴;在正确面对自身心理问题并学习心理知识的同时,他们会在心理方面帮助其他人,实现双方共同提高。在互助式心理训练中,青少年学生通过角色扮演和情景再现,释放出日常生活中心理积累的压力,使心理问题的出现得到扼杀。同时,在训练中青少年也从他人的角度出发换位思考,能够达到最终改变自己人生观和价值观的目的。

2.互助式心理激励

它是指青少年学生通过彼此间积极的刺激来传播正能量,让每一个人都能形成积极面对生活。青少年学生愿意认识自己,但主观的自我判断是不够的,仍需要在别人的帮助下充分认识自己。在处于困境中时,青少年学生渴望别人的关注,需要来自同伴的支持和鼓励。基于此,在青少年学生群体中开展这种互助式的心理活动就是要通过青少年学生间彼此的鼓励,来保持积极的态度迎接生活和困难。

3.互助式心理辅导

互助式心理辅导就是指让具备专业心理学知识的人员根据青少年学生不同发展阶段的心理特点,结合社会发展形势,运用心理学与教育学等相关知识对青少年施加积极影响。它可以有效促进青少年学生心理成长,进一步了解自己,接纳自己。

三、心理互助的构建

1.组建青少年学生心理互助社团

通过组建心理互助社团的方式,宣传心理知识和心理健康方法,同时吸引更多同龄人加入社团,营造良好的氛围更好地带动心理互助活动。

2.设立固定人员进行心理互助

选取一批心理知识丰富、有经验同时具备较强交际能力的人员进行培养,使之成为固定的心理互助活动参与者,帮助更多学生解决自身心理出现的问题。

3.开展心理互助活动

心理互助活动是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形式之一,通过让青少年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情景再现来消除心理困扰,再进行角色互换重新演绎,让学生从他人角度了解问题所在。

结语

总之,心理互助模式的探索和构建必须以青少年学生的心理特点为研究主体,不能脱离主体,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给予他们充分的信任和尊重,让他们丢掉包袱,完全释放自己,这才有利于最终解决心理问题。

[ 参 考 文 献 ]

[1]吕春艳.青少年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心理互助[J].教学与管理,2012,03:58-59.

[2]张大均.青少年心理健康与心理素质培养的整合研究[J].心理科学,2012,03:530-536.

[3]陈少华,周宗奎.同伴关系对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影响[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07,04:76-79.

猜你喜欢

心理健康青少年
蔬果能让青少年的心理更健康
偶像崇拜 与青少年成长
心怀阳光,健康成长
幸福感强的青少年更健康
运动过度不利于心理健康
融入式心理健康教育的路径探索
微课在心理健康团训师培养中的应用探讨
基于人际交往的心理健康课程
中日青少年体质PK
青少年打篮球注意事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