噻托溴铵联合丙酸氟替卡松治疗稳定期D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临床疗效
2016-07-08张宁宇王兴善
于 蓉 张宁宇 王兴善
噻托溴铵联合丙酸氟替卡松治疗稳定期D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临床疗效
于 蓉 张宁宇 王兴善
【摘要】目的 探讨噻托溴铵联合丙酸氟替卡松治疗稳定期D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4年6月至2015年6月大连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101例稳定期D组COPD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Ⅰ组(34例)、Ⅱ组(34例)及Ⅲ组(33例)。Ⅰ组患者采用噻托溴铵粉吸入剂进行治疗,Ⅱ组患者给予丙酸氟替卡松治疗,Ⅲ组患者采用噻托溴铵联合丙酸氟替卡松治疗。比较3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肺功能、6 min步行距离(6 MWT)及呼吸困难情况。结果 治疗后,Ⅲ组患者的用力肺活量(FVC)、第1秒钟用力呼气容积(FEV1)、第1秒钟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及6MWT均明显高于Ⅰ组、Ⅱ组,呼吸困难评分明显低于Ⅰ组、Ⅱ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噻托溴铵联合丙酸氟替卡松治疗稳定期D组COPD患者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单用噻托溴铵或丙酸氟替卡松,可明显提高患者肺功能,改善呼吸困难症状。
【关键词】噻托溴铵;丙酸氟替卡松;稳定期D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功能;临床疗效
大连市第二人民医院,辽宁大连 116011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由慢性气道炎症引起,其炎症可导致气道壁损伤和修复过程反复循环发生。主要特征为持续性气流受限,病情发展缓慢但较难治愈,可严重影响患者生命质量以及健康。如果治疗控制得当,可以有效延缓病情发展[1]。药物是治疗COPD的主要手段。噻托溴铵作为一种新型抗胆碱类药物,可以明显改善气道痉挛情况,缓解气道炎症。近年来,两种药物已逐渐联合应用于临床。本研究就噻托溴铵联合丙酸氟替卡松治疗稳定期D组COPD患者的临床疗效进行探讨,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6月至2015年6月我院收治的101例稳定期D组COPD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Ⅰ组(34例)、Ⅱ组(34例)及Ⅲ组(33例)。Ⅰ组患者中,男17例,女17例,年龄56~69岁,平均(57.5±1.7)岁;合并症:高血压3例,糖尿病4例,高血脂9例。Ⅱ组患者中,男18例,女16例,年龄55~69岁,平均(56.9± 1.1)岁;合并症:高血压2例,糖尿病5例,高血脂8例。Ⅲ组患者中,男17例,女16例,年龄56~67岁,平均(55.5±1.0)岁;合并症:高血压4例,糖尿病6例,高血脂7例。所有患者均符合本院医学伦理委员会相关要求,均签署了知情同意书。3组患者性别、年龄、合并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COPD综合评估为D组,即风险高、症状多、肺功能分级为Ⅲ-Ⅳ、急性加重每年≥2次、呼吸困难分级≥2级、COPD评估测试(CAT)≥2[2]。排除标准:①支气管哮喘、支气管扩张、肺结核、变应性鼻炎等其他呼吸系统疾病;②入组前2周有呼吸系统感染;③严重肝肾功能不全以及糖尿病血糖控制不佳;④对研究药物过敏。
1.3 治疗方法 所用患者均给予COPD稳定期常规处理措施,嘱其禁烟酒,预防呼吸道感染,行呼吸肌锻炼等。同时,Ⅰ组患者采用噻托溴铵粉吸入剂(浙江仙琚制药股份有限公司,批号:20140908)进行治疗,18 μg/次,1次/d;Ⅱ组患者给予丙酸氟替卡松[葛兰素史克制药(重庆)有限公司,批号:20130708],500 μg/次,2次/d;Ⅲ组患者给予噻托溴铵粉吸入剂18 μg/次,1次/d,丙酸氟替卡松500 μg/次,2次/d。3组患者均治疗3个月。
1.4 观察指标 比较3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肺功能、6 min步行距离(6 MWT)及呼吸困难情况。肺功能:包括用力肺活量(FVC)、第1秒终用力呼气容积(FEV1)、第1秒钟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采用borg量表对患者的呼吸困难程度进行评估,分值越高,表明患者呼吸困难越严重[3]。
1.5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17.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F检验,两两比较采用q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治疗前后的肺功能、6 MWT比较 治疗前,3组患者的FVC、FEV1、FEV1%及6MWT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3组患者的FVC、FEV1、FEV1%及6MWT均明显高于治疗前,且Ⅲ组患者的FVC、FEV1、FEV1%及6MWT均明显高于Ⅰ组、Ⅱ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Ⅰ组、Ⅱ组患者的FVC、FEV1、FEV1%及6MW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3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肺功能、6 MWT比较(±s)
表1 3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肺功能、6 MWT比较(±s)
组别 例数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FVC(L) FEV1(L)Ⅰ组 34 2.16±0.14 2.25±0.13 1.07±0.19 1.28±0.17Ⅱ组 34 2.16±0.17 2.25±0.11 1.07±0.15 1.27±0.10Ⅲ组 33 2.16±0.13 2.45±0.19 1.07±0.16 1.38±0.13 F值 0.95 3.23 0.69 2.98 P值 >0.05 <0.05 >0.05 <0.05组别 例数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FEV1%(%) 6MWT(m)Ⅰ组 34 46±10 57±10 98±25 234±23Ⅱ组 34 46±10 57±10 99±24 235±33Ⅲ组 33 45±11 65±10 94±26 285±17 F值 0.84 3.06 0.87 3.12 P值 >0.05 <0.05 >0.05 <0.05
2.2 治疗前后呼吸困难情况比较 治疗前,3组患者的呼吸困难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组患者的呼吸困难评分均明显低于治疗前,且Ⅲ组患者的呼吸困难评分明显低于Ⅰ组、Ⅱ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2。
表2 3组患者治疗前后呼吸困难情况比较(分,±s)
表2 3组患者治疗前后呼吸困难情况比较(分,±s)
组别 例数 治疗前 治疗后Ⅰ组 34 2.6±0.9 1.2±0.7Ⅱ组 34 2.7±0.8 1.2±0.8Ⅲ组 33 2.7±0.6 1.0±0.6 F值 0.98 3.90 P值 >0.05 <0.05
3 讨论
COPD是一种肺功能障碍性疾病,主要病理基础为气道狭窄、肺功能障碍以及肺弹性回缩力下降。临床治疗原则为改善气道痉挛情况、提高肺功能、预防并发症发生等。噻托溴铵可通过作用于神经末梢减少乙酰胆碱释放来缓解支气管痉挛[4]。气道中的胆碱能受体包括M1、M2、M3,当M1、M3受体与乙酰胆碱结合后可导致腺体分泌以及支气管平滑肌收缩[4],M2受体与乙酞胆碱之间是负反馈作用,乙酞胆碱分泌减少,气道阻塞可得以缓解[5]。当噻托溴铵作用于机体时,可加速M2受体分离,进而减少乙酞胆碱分泌[6]。噻托溴铵可通过阻断气道上的M2受体,发挥强大的支气管保护作用[7]。噻托溴铵在缓解支气管收缩的同时,还具有抗炎作用[8]。研究显示,噻托溴铵可以作用于上皮细胞,抑制炎性细胞释放[9]。同时,噻托溴铵还可以减少气道分泌物释放,在改善患者气道炎症的同时缓解其咳嗽、咳痰症状,对COPD患者帮助甚大[10]。丙酸氟替卡松是糖皮质激素类药物,具有较强的抗炎作用,有多个靶点作用于上皮细胞,阻断气道炎性细胞的活化以及生成,减少炎性介质释放,且可增加β2-受体敏感性,不良反应较少[11]。研究显示,两组药物联合治疗稳定期D 组COPD患者临床效果明显[12]。
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Ⅲ组患者的FVC、FEV1、FEV1%及6MWT均明显高于Ⅰ组、Ⅱ组,呼吸困难评分明显低于Ⅰ组、Ⅱ组。提示噻托溴铵联合丙酸氟替卡松治疗稳定期D组COPD患者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单用噻托溴铵或丙酸氟替卡松,可明显提高患者肺功能,改善呼吸困难症状。
参考文献
[1] 吴健卫,徐方林,冯立娅,等.噻托溴铵和沙美特罗/丙酸氟替卡松联合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的疗效[J].实用临床医学, 2011,12(8):31-32.
[2] 何慧洁,张冬,王慧敏,等.噻托溴铵联合大剂量沙美特罗/替卡松治疗中重度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患者的疗效观察[J].2012, 19(3):73-85.
[3] 戴沛军,冀雪娟,王恒辉,等.噻托溴铵联合沙美特罗/丙酸氟替卡松治疗稳定期重度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疗效观察[J].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2013,27(1):68-69.
[4]柴晶晶,柳涛,蔡柏蔷.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评估测试中文版临床应用意义的评价[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11,34(4):256-258.
[5] 柳涛,蔡柏蔷.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断、处理和预防全球策略,2011年修订版介绍[J].中国呼吸与危重监护杂志,2012,11(1): 1-12.
[6] Jones PW,Harding G,Berry P,et al.Development and first validation of the COPD Assessment Test[J].Eur Respir J,2009,34(3):648-654.
[7] 汤彦,王虹,钟淑卿,等.噻托溴铵在重度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治疗中的依从性及疗效评价[J].实用医学杂志,2010,3(6):1034-1036.
[8] Gilifanov EA,Nevzorova VA.The functional state of the upper respiratore trait and oars in tha patients presenting with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cy disease[J].Vestn Otorinolaringol,2013,16(6): 9-12.
[9] Rassler B.lmpaired function of upper limb muscles in patients with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J].lndian J Med Res,2013,138(4):443-445.
[10] 沈慧,费晓,云沈策,等.噻托溴铵与沙美特罗替卡松及二者联合吸入治疗中重度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疗效观察[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4,13(23):2004-2006.
[11] 岳莉莉.沙美特罗丙酸氟替卡松吸入治疗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疗效观察[J].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2013,27(7):695-698.
[12] Li LS,Caughey GE,Johnston KN.The association between co-mor-bidities and physical performance in people with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v disease:A svsfemafio,review[J].Chron Respir Dis,2014,11(1):3-13.
【中图分类号】R563
【文献标志码】A 【DOI】10.12010/j.issn.1673-5846.2016.05.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