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石蒿退热散治疗急性上呼吸道感染高热临床观察

2016-07-08杨继君重庆市綦江区人民医院重庆410420

中国中医急症 2016年2期
关键词:连翘金银花体温

刘 敏 何 彦 杨继君(重庆市綦江区人民医院,重庆410420)



石蒿退热散治疗急性上呼吸道感染高热临床观察

刘敏何彦杨继君△
(重庆市綦江区人民医院,重庆410420)

【摘要】目的观察石蒿退热散治疗急性上呼吸道感染高热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急性上呼吸道感染高热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两组均同时予以阿昔洛韦注射液静滴、常规补液、物理降温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石蒿退热散口服。结果治疗组较对照组能更快退热、缩短发热时间,改善临床症状,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石蒿退热散能有效地降低急性上呼吸道感染高热患者的体温,安全有效。

【关键词】石蒿退热散急性上呼吸道感染高热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是临床常见病和多发病,为外鼻孔至环状软骨下缘包括鼻腔、咽或喉部急性炎症的概称,约有70%~80%由病毒引起[1]。患者表现为恶寒、发热、头痛、身痛、咽痛、鼻塞、流涕、咳嗽等,部分患者可出现高热,甚至惊厥,目前西医治疗上呼吸道感染高热是在抗病毒药物的基础上加解热镇痛药,或配以激素治疗,其退热虽然较快,但往往使患者出汗较多,且常常出现体温降而复升,疗效不能持久。而现代研究发现清热解毒的中药汤剂具有较好的抗病毒、退热作用[2-3]。本研究采用中药石蒿退热散治疗急性上呼吸道感染高热,观察石蒿退热散退热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选取2014年5月至2015年5月本院门急诊诊断为急性上呼吸道感染高热患者60例,其中男性32例,女性28例;年龄17~63岁,平均(40.3±12.5)岁;病程8~72 h;腋温38.5~39℃者49例,39.1~40℃者11例。按患者就诊先后顺序获得选取的随机数字。再对随机数字进行处理分组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腋温、实验室检查、X线表现等临床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2病例选择1)西医诊断标准符合《常见疾病的诊断与疗效判定标准》中的有关“急性上呼吸道感染高热”诊断标准[4],(1)起病急,有受凉、过度劳累等诱因或与呼吸道感染患者接触史;临床症状可表现为咳嗽、痰可多可少、咽痛、身痛、鼻塞、流涕、声嘶;腋下体温在38.5℃以上;查体两肺听诊呼吸音正常或增粗,胸部X线检查正常或肺纹理增多。(2)发病在72 h以内。(3)年龄在14岁以上或70岁以下。(4)无用药禁忌证。(5)未合并有心脑血管疾病及严重肝肾疾病。(6)患者知情同意。2)中医诊断标准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医政司《中医内科急症外感高热症诊疗规范》[5]制定,确定察对象。凡属急性发热,恶寒,咽干痛,头身痛,鼻塞流浊涕,咳嗽,咳痰,口渴,舌质红或淡红,苔薄黄或黄腻、少津,脉浮数,体温在38.5~40℃者均属观察对象。3)排除标准:(1)合并有肺部其他严重原发性疾病者或明确的细菌感染性疾病;(2)合并有心脑血管疾病及严重肝肾疾病者;(3)年龄在14岁以下或70岁以上者;(4)妊娠或哺乳期妇女;(5)体温>40℃。

1.3治疗方法两组均同时予以利巴韦林注射液静滴,0.9%氯化钠注射液500 mL静滴补液,温水擦浴,治疗疗程为3 d,同时嘱患者多饮水。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石蒿退热散:石膏30 g,青蒿20 g,蝉蜕10 g,升麻15 g,金银花10 g,连翘10 g。冲服,每次50 mL,每2小时1次,每日2剂。两组均在初次用药后每2小时测体温1次,连续观察72 h体温。若体温降至正常后,改为每4小时测体温1次。治疗期间若病情严重者,合并细菌感染适当加用抗菌素。

1.4观察指标通过观察两组体温开始下降时间、首次降至正常时间、完全降至正常时间及主要症状(包括咽干痛、头身痛、鼻塞流浊涕、咳嗽)积分变化情况。主要症状按无、轻、中、重度分别记为0、1、2、3分。

1.5疗效标准参照文献[6]制定。临床控制:治疗24 h内,体温恢复正常,且无反复。显效:治疗24 h内,体温降低≥1.0℃,但未至正常。有效:治疗24 h内,体温降低0.5~1.0℃(不含1.0℃),但未至正常。无效:治疗24 h内,体温降低不足0.5℃。

1.6统计学处理应用SPSS17.0统计软件处理。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两组退热时间比较见表1。经治疗后,治疗组与对照组退热时间相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提示治疗组较对照组能更有效退热,缩短发热时间。

表1 两组退热时间比较(h,±s)

表1 两组退热时间比较(h,±s)

与对照组比较,△ P<0.05。

组别 首次降至正常时间完全退热时间治疗组12.26±2.8△ 23.61±4.16△ 对照组15.72±6.72  27.98±6.76 n 开始退热时间30  6.98±1.47△ 30  8.85±1.36

2.2两组治疗前后主要症状积分变化比较见表2。治疗后两组主要症状均有明显改善,而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2 两组治疗前后主要症状积分变化比较(分,±s)

与本组治疗前比较,* 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 P<0.05。

组 别 时间 咽干痛 头身痛 鼻塞流浊涕 咳嗽治疗组 治疗前(n=30)治疗后对照组 治疗前1.82±0.48  1.95±0.36  1.03±0.65  1.26±0.46 0.35±0.21*△ 0.56±0.32*△ 0.14±0.26*△ 0.20±0.15*△ 1.84±0.43  1.90±0.51  1.04±0.76  1.28±0.68 (n=30)治疗后0.95±0.36  1.36±0.51  0.54±0.20  0.68±0.45

2.3两组临床疗效比较见表3。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

表3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n)

3 讨 论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主要病原体是病毒,少数由细菌引起,西医治疗主要采用对症治疗与对因治疗[7]。目前临床上对病毒感染的治疗尚缺少特异的治疗药物,且有一定的毒副作用。研究证实,多种中药及其复方具有抗病毒、抗菌双重功效,并可以改善患者局部和全身症状[8]。本病属于中医学的“温病”范畴,认为是由于人体感受六淫邪气或疫疠之气所引起的一种外感发热,经临床观察发现石蒿退热散具有清热解毒、疏散风热的疗效。该方药物组成包括:石膏、青蒿、蝉蜕、升麻、金银花、连翘。方中重用石膏为君药,石膏辛、甘、大寒,归肺、胃经,具有“降火之神剂,泻热之圣药”之称,是临床清热泻火[9]的常用药。现代研究表明石膏能抑制发热时过度兴奋的体温调节中枢[10],具有强而快的退热作用,而对正常体温无降温作用,同时亦可抑制汗腺分泌,故在退热时无出汗现象。青蒿有清热解毒、除蒸作用,黄修奇等[11]研究发现青蒿水煎剂通过灌胃给药对发热大白鼠均有明显的解热作用,且退热作用与剂量相关。同时青蒿素对流行性出血热病毒、流感病毒有抑制作用。蝉蜕能疏散风热,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有解热作用。升麻能清热解毒,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升麻提取物具有解热、抗炎、镇痛作用。金银花有清热解毒、疏散风热之功效,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金银花具有解热、抗病毒、广谱抗菌、抗炎等药理作用[12]。连翘有清热解毒、消痈散结、疏散风热之功效,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连翘所含的主要生物活性成分FTS具有抗感染及解热[13]作用。临床上两者常相需为用,现代实验研究表明金银花与连翘剂量按1∶1配伍具有较好降低体温的作用[14]。通过临床观察发现石蒿退热散具有解热、抗病毒、抗炎作用,能有效缩短急性上呼吸感染高热发热时间,改善临床症状,具有很大的实用价值。

参考文献

[1]陈灏珠,钟南山,陆再英.内科学[M]. 8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13.

[2]陶鸿潮.青石汤合牛黄清心丸治疗上感高热82例[J].中国中医急症,1997,6(5):239.

[3]汪生高,马利五,马家琪,等.石膏青葛汤治疗外感发热260例[J].现代中医药,2002,6(6):25.

[4]吴少祯,吴敏.常见疾病的诊断与疗效判定标准[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1999:140-142.

[5]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外感高热症诊疗规范[J].中国中医急症,1995,4(6):259.

[6]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58-60.

[7]黄峻,陆凤翔.实用内科诊疗规范[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2-3.

[8]江杨清.中西医结合临床内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3-10,849-856.

[9]Engblom D,Saha S,Blomqvist A,et al. Inflammatoryre -sponse:pathway across the blood brain barrier[J]. Nature,2001,410(6827):430.

[10]Mackowiak PA,Bartlett JG,Borden EC,et al. Conceptsoffever,recent advances and lingering dogma[J]. ClinInfectdis,1997,25(1):1.

[11]黄修奇.青蒿的解热作用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0,38 (9):4581-4582.

[12]庄丽,张超,阿里穆斯.金银花的药理作用与临床应用研究进展[J].辽宁中医杂志,2013,40(2):378-380.

[13]冯淑怡,李先荣,孙建宁.连翘酯苷抗感染、解热作用研究[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06,6(10):73-75.

[14]段红妍,马成.金银花与连翘配伍退热机制的实验研究[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9,18(11):1214-1216.

中图分类号:R562.1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4-745X(2016)02-0336-02

doi:10.3969/j.issn.1004-745X.2016.02.052

通信作者△(电子邮箱:yjj0316@126.com)

收稿日期(2015-10-13)

猜你喜欢

连翘金银花体温
体温低或许寿命长
小连翘撑起富民兴企大产业
饮一杯尧羽连翘茶 品太行山河之精华
金银花“香溢”致富路
关于连翘茶你知道吗
体温小问题,引出大学问
体温值为何有时会忽然升高?
金银花
2015版《中国药典》连翘项下连翘苷、连翘酯苷A测定方法的改进
老年人的体温相对较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