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针药并用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急性期(风寒阻络证)的疗效观察

2016-07-08孙培厦门大学附属成功医院福建厦门361003

中国中医急症 2016年2期
关键词:针药夹脊根型

孙培(厦门大学附属成功医院,福建厦门361003)



针药并用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急性期(风寒阻络证)的疗效观察

孙培
(厦门大学附属成功医院,福建厦门361003)

【摘要】目的观察针药并用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急性期(ACSR)(风寒阻络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2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针药组和西药组,每组36例。针药组予电针及桂枝加葛根汤化裁方治疗10 d,西药组前5 d予甘露醇静滴,后5 d予甘油果糖静滴。结果针药组的总有效率为91.67%,高于西药组的80.56% (P<0.05);治疗后两组的中医症状积分及症状体征积分较本组治疗前均下降(P<0.05或P<0.01),组间比较针药组的改善优于西药组(P<0.05);治疗后两组SF-36各维度评分(除总体健康维度评分外)较本组治疗前均上升(P<0.05),针药组在躯体功能、躯体疼痛、情感角色、活力及社会功能等维度评分的改善优于西药组(P<0.05)。结论针药并用治疗ACSR(风寒阻络证)的临床疗效优于单纯西医常规治疗,并能缓解患者的症状、体征,调节患者的负面情绪,恢复患者的日常生活和工作能力。

【关键词】颈椎病神经根型急性期风寒阻络证电针桂枝加葛根汤

神经根型颈椎病急性发作时疼痛剧烈,颈椎功能活动受限,对患者的工作和生活产生了较大影响。中医药治疗本病疗效肯定,已获临床验证[1],但临床运用针药并用治疗本病的报道较少,且缺乏辨证分型分期论治的报道。笔者采用针药并用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急性期(ACSR)(风寒阻络证)36例,并与西医常规治疗相比较,旨在探讨该法的临床疗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病例选择所选病例西医诊断标准、分型(神经根型)标准参照《颈椎病诊治与康复指南(2007年版)》[2]制定,中医证候诊断标准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3]。辨证为风寒阻络证。纳入标准:符合上述诊断标准;年龄18~60岁,性别不限;急性起病,病程≤3 d;知情同意,且能坚持治疗的患者。排除标准:不符合上述诊断标准者;其他类型颈椎病急性发作;颈椎结核、肿瘤、肩周炎、腕管综合征等所致疼痛的患者;哺乳期或妊娠期妇女;对本次所用中西药物过敏者、畏惧针灸者;合并各系统严重原发性疾病的患者;患有精神病,或病情严重难以评价的患者。

1.2临床资料选取2014年5月至2015年5月本院中医科门诊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72例,均符合病例选择标准。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针药组与西药组,每组各36例。两组患者临床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1.3治疗方法针药组予电针及桂枝加葛根汤化裁方治疗。电针治疗如下。取穴:风池、肩井、颈夹脊穴、外关、合谷,均取双侧。操作方法:患者取俯卧位,穴位予常规消毒,用0.30 mm×(25~40)mm针灸针(苏州环球医疗器械有限公司生产)进行针刺,风池向对侧眼球方向刺30 mm,肩井向颈项部平刺30 mm,平补平泻;颈夹脊穴与脊柱成30°,向脊柱方向斜刺13 mm,捻转泻法;外关、合谷直刺20 mm,提插泻法;得气后选颈4至颈7夹脊穴与康岭牌G91-D型电针仪(扬州康岭医用电子仪器有限公司生产)相接,选取连续波,频率调到2 Hz,电流大小以患者耐受为度,30 min/次,每日1次,治疗10 d。药物组成:葛根20 g,桂枝10 g,赤芍10 g,白芍10 g,炙甘草6 g,生姜9 g,大枣4枚,苍术10 g,川芎10 g,大黄2 g。上药加水煎煮,取汁200 mL,每日1剂,分早晚2次服用,连用10 d。西药组前5 d 予20%甘露醇(四川科伦药业股份有限公司,产品批号为T14040306,规格为250 mL∶50 g)125 mL,全速静滴,每日1次,后5 d改用甘油果糖氯化钠注射液(湖南科伦制药有限公司,产品批号为D140302D2,规格为250 mL)250 mL,静滴,每日1次。治疗期间嘱患者睡低枕、注意休息和保暖,同时坚持做“米字操”活动颈部。

表1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

1.4观察指标观察两组治疗后临床总有效率,观察治疗前后两组患者中医症状积分、症状体征积分、SF-36各维度评分。中医症状评分法根据《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3]评定,主要症状根据轻、中、重不同程度分别记2分、4分、6分,次要症状症根据无、轻、中、重不同程度分别记0分、1分、2分、3分,并计算积分,舌脉具体描述,但不计分。症状体征评分法采用神经根型颈椎病35分积分表[4]进行评定。该表主要包括颈肩疼痛、颈部压痛、上肢麻木、颈椎活动度、上肢感觉障碍、上肢肌力、腱反射、臂丛神经牵拉试验、椎间孔挤压试验等9方面的内容,总分为35分,得分越高,提示患者的病情越严重。生存质量评分[5]采用SF-36量表评价患者治疗前后的生存质量变化,该量表包括躯体功能、躯体角色、躯体疼痛、情感角色、活力、精神健康、社会功能和总体健康8个维度,各项得分按正向计分,评分越高,提示患者生存质量越好。以上指标于治疗前及疗程结束后各评定1次。

1.5疗效标准疗效标准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2]制定。临床痊愈:症状、体征积分减少≥95%,X线显示正常。显效:症状、体征积分≥70%且<95%,X线显示明显好转。有效:症状、体征积分≥30%且<70%,X线显示有好转。无效:症状、体征积分减少<30%,X线显示无改变。

1.6统计学处理应用SPSS17.0统计软件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并对数据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两组治疗后临床疗效比较见表2。结果示针药组的总有效率为高于西药组(P<0.05)。

表2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n)

2.2两组治疗前后中医症状积分、症状体征积分比较见表3。结果示治疗后两组的中医症状积分、症状体征积分较本组治疗前均下降(P<0.05或P<0.01);两组比较,针药组的改善均优于西药组(P<0.05)。

表3 两组治疗前后中医症状积分、症状体征积分比较(分,±s)

表3 两组治疗前后中医症状积分、症状体征积分比较(分,±s)

与本组治疗前比较,* P<0.05,** P<0.01;与西药组比较,△ P<0.05。下同。

组 别 时间 中医症状积分 症状体征积分针药组 治疗前16.12±3.76 27.21±3.63 (n=36) 治疗后 7.95±2.84**△ 7.18±2.57**△ 西药组 治疗前15.87±4.03 26.78±3.15 (n=36) 治疗后10.44±3.58*  10.51±2.47**

2.3两组治疗前后SF-36各维度评分的比较见表4。结果示治疗后两组SF-36各维度评分(除总体健康维度评分外)较本组治疗前均上升(P<0.05);两组比较,针药组在躯体功能、躯体疼痛、情感角色、活力及社会功能等维度评分的改善优于西药组(P<0.05)。

表4 两组治疗前后SF-36量表各维度评分比较(分,±s)

表4 两组治疗前后SF-36量表各维度评分比较(分,±s)

组 别 时间 躯体功能 躯体角色 躯体疼痛 情感角色 活力 精神健康 社会功能 总体健康针药组 治疗前 85.72±10.19 48.06±14.26 40.56±13.75 40.05±17.83 48.56±12.47 55.16±10.54 56.81±14.46  64.06±16.28 (n=36) 治疗后 93.06±4.82*△ 58.07±15.61* 64.22±10.26*△ 66.67±15.22*△ 61.06±10.53*△ 66.49±11.51* 79.72±15.54*△ 65.56±16.52西药组 治疗前 83.56±11.27 45.56±17.15 41.22±14.13 43.45±21.18 50.72±12.57 58.16±12.42 59.31±13.23  63.72±12.69 (n=36) 治疗后 89.59±6.87*  54.72±18.24* 56.27±10.79* 53.33±17.42* 53.56±11.41* 62.22±12.63* 71.06±14.52*  64.15±12.88

3 讨 论

ACSR是因单侧或双侧脊神经根受到刺激或压迫所致,临床表现为与脊神经根分布区相一致的感觉、运动及反射障碍。本病急性期疼痛剧烈,颈椎功能严重受限,颈椎间盘突出或关节增生、肥大使压迫处产生炎症渗出、组织水肿、充血,刺激或压迫神经根从而产生相应的临床症状[4]。西医治疗本病主要采用脱水药,如甘露醇、甘油果糖等,通过脱水作用,使受压的神经根及其周围组织水肿解除,从而达到治疗目的。本病容易复发,如果多次输液则容易损伤患者静脉,或造成药物外渗,甚至会出现血栓性静脉炎等副作用。

根据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症状,可将其归属于中医学“项痹”“痹证”“颈肩痛”等疾病的范围。由于人们生活及工作环境的改变,或长期伏案工作劳累过度,或久待空调房中感受风寒,均极易导致本病急性发作。感受风寒之邪,痹阻颈项部和肢体经络,气血运行不畅,不通则痛;不良坐姿及劳累过度,造成颈项部的肌肉筋骨劳损,气血瘀阻而引发本病。故急性期治疗多以祛风散寒、活血通络为主。

针刺处方中风池有疏风散邪之功,为祛风要穴,《针灸大成》指出其能治疗“颈项如拔,痛不得回顾”;肩井祛风通络、消肿止痛之效,为治疗颈椎病所致颈肩胀痛的常用穴位;颈夹脊有活血通络、理气止痛之用。临床运用颈夹脊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多能获得良效[6-8]。研究指出,电针夹脊穴具有明显的镇痛作用,其机理可能与调节神经根局部炎症,促进受损神经元修复和再生有关[9];电针夹脊穴还能降低大鼠脊髓背角COX-2 mRNA的表达,进而保护神经根组织[10];外关、合谷相伍,具有祛风解表、通经活络、镇静止痛之力,可用于治疗上肢疼痛,合谷与风池相配,则对颈项部疼痛及偏正头痛疗效颇佳;诸穴合用,共奏祛风散寒、活血通络、理气止痛之功,结合电针能促进颈项部的血液循环,调整颈项部的肌肉张力,使镇痛、止痛之作用更强。

中药处方以桂枝加葛根汤为基础方进行加减。方中葛根解肌祛风、升津舒筋,善于治疗项背部肌肉强急所致疼痛;桂枝温通经脉、散寒止痛,赤芍、白芍滋阴敛液、缓急止痛。生姜、大枣健脾补中、调和营卫,协助桂枝、芍药解肌发表、祛邪外出;苍术祛风散寒、燥湿健脾,对寒湿痹痛尤为适宜,与桂枝相配则祛风散寒、通络止痛之功更著;川芎活血行气、祛风止痛,对于瘀血阻滞引起的疼痛效果甚佳,《本草新编》云“川芎……血闭者能通,外感者能散……若单用一味止痛,则痛止”;少量大黄活血通络,对一侧疼痛有实效;炙甘草调和诸药。诸药配伍,有疏风散寒、活血通络、化瘀止痛之力。研究指出:桂枝加葛根汤能够抑制第二时相的疼痛强度,降低炎症因子前列腺素E2和6-酮-前列腺素F1a水平,说明该方有抗炎镇痛功效[11];桂枝加葛根汤通过上调椎间盘纤维环细胞内的CaM、CaMKⅡ蛋白表达,进而促进椎间盘纤维环细胞发育和损伤修复,达到预防颈椎病的目的[12]。

综上所述,针药并用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风寒阻络证)疗效确切,并能缓解患者急性期的症状、体征,调节患者的负面情绪,恢复患者的日常生活和工作能力,临床用之多验。

参考文献

[1]张小文,李晶.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中医药治疗进展[J].中医临床研究,2015,7(24):106-107.

[2]李雷.颈椎病诊治与康复指南解读[J].中国实用乡村医生杂志,2007,14(12):45-47.

[3]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346-349.

[4]程建,马勇,袁涛.中药结合牵引治疗中老年神经根型颈椎病[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3,19(8):344.

[5]王莹,沈卫东,王文礼.“项八针”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生存质量的评价[J].辽宁中医杂志,2014,41(6):1254-1256.

[6]田洪昭,孙忠人,张秦宏,等.颈夹脊电针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临床观察[J].中国中医急症,2015,24(6):1050-1052.

[7]李明,徐天舒,阮建国.针刺颈夹脊结合推拿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临床观察[J].针灸临床杂志,2014,30(9):24-27.

[8]徐明.强刺激颈夹脊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临床观察[J].长春大学学报,2014,24(12):1681-1684,1689.

[9]王林林,李明,金菲,等.电针疗法对神经根型颈椎病模型大鼠神经根保护作用机理研究[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4,16(6):111-114.

[10]高曦,娄宏君,李倩,等.夹脊电针治疗对神经根型颈椎病模型鼠颈神经根组织形态学及脊髓背角环氧化酶-2 mRNA含量的影响[J].中国临床保健杂志,2011,14(1):65-67.

[11]马麟,赵玉堂.桂枝加葛根汤抗炎镇痛研究[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2,18(7):249-251.

[12]廖军,洪钰,王诗忠,等.桂枝加葛根汤含药血清对纤维环细胞CaM/CaMⅡ信号通路的影响[J].时珍国医国药,2012,23(4):930-931.

中图分类号:R681.5+5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4-745X(2016)02-0306-03

doi:10.3969/j.issn.1004-745X.2016.02.040

收稿日期(2015-09-05)

猜你喜欢

针药夹脊根型
夹脊穴考辨
基于适应证与解剖相关研究颈夹脊穴定位研究
针药结合治疗巧克力囊肿案
针药并用治疗周围性面瘫验案举隅
针药并用治疗癔症性失声验案1则
针药并用治疗舌咽神经痛验案1则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案
蒙西医结合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疗效观察
针灸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取穴规律
针刺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38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