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互战场
2016-07-08段超
段超
本该相依相托,奈何却纷争不断,这便是球员和记者,媒体与NBA之间相爱相杀的矛盾关系。彼此互为工具,球员需要媒体成为自己的喉舌,媒体需要报道球员挣饭吃,理应“相濡以沫”。不过,有人的地方就必然有战争,所以,无论怎样相辅相成,战争总是在所难免的。
引发讨论的白痴
“这问题一点都不酷,你也不会从我的嘴里得到你想听到的东西,你最好给我就此打住。”今年季后赛同火箭队第四场赛后的新闻发布会上,格林对一位记者厉声说了这句话,从语气里能听出格林在尽力控制着愤怒。
如果在平时,这种言论足够得到联盟的一张罚单了,但这次,不仅联盟没说话,甚至还有很多球迷在为格林叫好。对于球员来说,回应媒体的问题是他们在公关方面的必修课程,但同时,对于那些带有恶意的问题,也要学会说不。这次,格林站了出来,给所有球员上演一次教科书式的“应付媒体”。
勇士和火箭的系列赛正在进行的时候,也正是休斯敦遭受洪灾侵扰的时候。今年四月份,休斯敦遭遇了严重的洪涝灾害,至少有7人在这场洪灾中失去了生命,造成经济损失超过了50亿美金。对此,虽然彼此是对手,但比赛和灾难无关,所以勇士队也一直在为受到灾难影响的休斯敦人民祈福。但,在一些个别的媒体眼中,一个自以为得意的问题远比什么人性、道德要有价值得多。所以,在第四场赛后的发布会上,格林听到了这样的问题:“去年你们第三场来休斯敦,这里没有遭遇洪水,你们赢了。第四场没有洪水,你们输了。今年你们再次来到休斯敦,第三场有洪水,你们输了,第四场没有洪水,你们赢了……”
这位记者还没有说完,格林深吸了一口气打断了他:“哥们,你一直在问我关于洪水的事情,那天训练的时候也一直在问。我说了我要为这座城市祈祷,我不希望看见任何人经历这样的灾难。我感觉你就是想把这些跟我们命中的那些三分球联系起来,想从我嘴里得到一些可能引起争议的言论。但是你得面对失望了,我对休斯敦民众的遭遇感到难过,这里的民众失去了他们的房子,他们的车子,甚至失去了生命和挚爱的人。而你却想试图从我嘴里套出一些可能引起争议的话语,你想让我将我们命中的三分和洪灾联系起来。你从我嘴里得不到任何东西,这烂透了(It sucks),我努力做一些事情来帮助这座城市,我相信别人也在努力做一些事情来帮助休斯敦。你也看到了那天晚上的捐赠活动,你太恶心了,别再试图这么做了。这些民众因此丧生,失去了家庭,再也不要问我这种问题了,因为这真的不是什么很酷的事情,你的自鸣得意也不会得偿所愿。”
当这段视频被公布之后,很多网友都表达了对格林的力挺,以及对那位记者的声讨。
最终,这名记者被取消了NBA的采访权,也有消息称,他是直接被解雇了。
而这件事情,很快在媒体圈里边发酵,也引起了公众对于采访原则和边界的讨论。
剑走偏锋却误入歧途
其实,这算是一个个案,但同时也很具有代表性。说这是个案,是因为那位被骂的记者只是一个在休斯敦当地的兼职记者。对于中国媒体来说,现在已经很少有哪家媒体会专门在美国安排派驻记者了,多数都是在当地找到的留学生,并给其一个兼职职位。这就造成了国内NBA记者素质的良莠不齐,甚至连一些基本底线都含糊不清。而说这有代表性,就是无论国内还是美国的记者,随着多媒体方式的发展,撰写人物故事和比赛现场已经显得不那么重要了,对于记者来说,现在“爆料”、抢独家、制造话题才是报道的重头。这算是一个顺应发展趋势之下的必然产物。无论哪个行业,都要生存,而生存的方式是随着大环境的不断变化而变化,所以,当初可以靠着写人物、写比赛赚钱的记者,如今已经很难靠这个保证自己的关注流量了,那么,猛料、话题,自然成了记者赖以为生的手段。
于是,无论真假,反正那些让人震撼的消息一刻不停地满天飞,为什么会有“沃神”这种绰号,先别管这个绰号是谁起的,反正那些爆料足够神,无论消息的准确性还是发出的速度,总会有让人不得不关注的地方。
但爆料多,也让球员、乃至球队的管理层和记者之间产生了新的冲突,毕竟没人愿意活在一个毫无秘密的环境之中,本该相辅相成的双方却变得纷争不断。本赛季小牛主场迎战快艇的比赛开始前,老板库班在接受采访时就给ESPN的记者克里斯·布鲁萨尔冠上了“白痴”的名头。休赛期小乔丹的反悔故事让库班和小牛队成了被戏耍的猴子,而布鲁萨尔的所谓爆料更让库班哭笑不得。布鲁萨尔在报道中称库班“在休斯敦四处游荡,不断给小乔丹的家人发短信,恳求他们能把小乔丹房子的地址告诉他”。在这个爆料的同时,另一位记者则爆料称,库班已经告知球队放弃小乔丹了。但,流传最多的还是布鲁萨尔的消息,毕竟他对库班慌乱形象的描述更为吸引眼球。库班气得直接在个人社交网站上指名道姓痛斥了布鲁萨尔,“布鲁萨尔,这是我有生以来听过最白痴的爆料,你要是还有点职业道德都应该先联系我,我把他家地址给你不就得了。”库班在个人主页上写道。
布鲁萨尔看到以后也不甘示弱,直接回应道:“如果昨天你有他的地址,你怎么不直接去他家呢。我坚信我从多条消息源得到的信息。”
库班马上再次给出回应:“这样,如果你能够拿出任何我打电话或者发短信索要任何信息的证据,我愿意给慈善机构捐款10万美金。”虽然事后,布鲁萨尔通过个人社交网站就自己的不实报道向库班表达了歉意,可这位牛气冲天的老板根本不买账,在主场迎战快艇之前,被问到夏天的事情时,库班依然怒不可遏。“你是说克里斯·布鲁萨尔吗?是的,他就是个白痴。我收回这句话,我的消息源告诉我,他就是个白痴。”
当然,相较于格林面对的那位记者,布鲁萨尔至少还没有跨越道德的底线。
需求促成的畸态
其实,常规的媒体采访依然存在,只是,记者们太渴望猛料了,以至于很多事情都偏离了原本该有的轨道。其实NBA对于采访的记者已经给予了非常大的宽松条件,每次赛后的发布会都会安排专门的会议记录,即便是没有去到发布会现场也不会遗漏掉任何内容。所以,很多记者根本不会去什么赛后的发布会,而是待在更衣室里,采访一些角色更小的球员。当然,这无可厚非,更多的消息收集是记者的职业基本,可这也会产生一些离经叛道的事情。
“我去更衣室的大部分时间里,球员们都在,然后有八九名记者站在那,干瞪着他们。然后,我就想,好吧,这就是媒体采访时间吗?如果你们没有问题,那就走开呀,因为这是对隐私的严重侵犯。”NBA球员工会总干事米歇尔·罗伯茨说道。这样的现象并不少见,记者们并不提问,而是等着偷听球员们的对话。原因很简单,球员们的官方语言早就练得炉火纯青,正儿八经的问题是套不出什么有价值的材料的,但偷听则不然,往往那些吸引眼球的事情都是在不经意间说出来的。就像勒布朗在网络上暗指乐福不够努力的言论,你是不会在正常采访中听到的。这些已经是记者们的常规技巧了,更有甚者,会在赛前赛后来回奔波于主客场两个更衣室,甚至跑得气喘吁吁也乐此不疲。
一颗渴望爆猛料的心,甚至会把普通的提问也给搞砸。因为“求知心切”,很多记者也忘记了采访问问题的基本原则——提问应该是让对方回答得更精彩,而非让对方尴尬,毕竟这不是什么问责之类的采访。像上赛季全明星期间,就是因为一个让人尴尬的问题,总是背着书包的杜兰特也忍不住喷起了脏话。本来那只是一个全明星周末的例行群访,可记者一直揪着主帅布鲁克斯帅位危机的话题不放。忍无可忍的杜兰特直接大骂“你们这些家伙根本什么都XX不懂”。
当时的雷霆队,因为伤病困扰战绩不佳,只排在西区第九,为此布鲁克斯饱受媒体的质疑和批评,而杜兰特一直都是主帅的坚定拥护者。在逼得杜兰特爆粗之后,记者仍然不放,甚至挑衅道:“你喜欢和媒体聊什么样的话题呢?”
“老实和你说,哥们,如果不是必须在这里接受采访,我根本不会跟你有任何交集。”杜兰特愤怒地回应道,“我根本没兴趣和你们说话,因为你不是我的朋友。你们想在报纸上写什么就写什么,你们今天可能对我们爱得死去活来,明天就对我们恨之入骨。这就是我不想和你们说话的一部分原因,我得学会如何对付你们。”
ESPN记者罗伊斯·杨撰文说,之前杜兰特并不是这样的,他一直被视为联盟里最谦逊最有礼貌的球星之一,但现在他变了。然而,如果不是被逼得没有办法,又有谁愿意说出这样伤和气的话呢?“职业生涯前几年,我一直都在努力学习如何做自己。”杜兰特说,“多数时候,我都是在按照人们所希望看到的我来做事,时刻都会考虑外界的感受。但现在,我要做回真正的自己,不在乎别人对我的看法。我可能会犯些错,会有些孩子气。我们运动员和那些娱乐明星一样,都不是机器人,都有自己的真实情感,都需要表达自己的内心。我不想再坐在这里说一些毫无疑义的官方答案。”
杜兰特曾经的小兄弟哈登也遇到过此类事情。2014年季后赛,火箭面对开拓者的前两场遭遇连败。哈登表现不佳,第二场比赛还六犯离场。赛后,记者提到了他的低命中率。被问得无可反驳的哈登只能反问一句“你之前看过球吗?”而这位来自NBA官网,曾在休斯敦纪事报工作过的记者马上就还以颜色:“老子开始看球的时候还没你呢!”
这件事究竟谁对谁错?反正个人表现不佳,球队输球,无论是谁心情都不会好过。既然如此,何必还要再往墙角里推呢?
互相理解与心平气和
媒体的提问会产生问题,除了给人制造尴尬、充满挑衅,没完没了的采访追问也会让球员产生厌烦。于是,原本的好脾气也会在厌烦之后瞬间爆发。
本赛季骑士队客场挑战尼克斯,那时的他们即将迎来一个连续三个客场的旅途,这样的赛程安排已经足够让人郁闷了。抵达纽约后,骑士队马上就开始了投篮训练,但是,想训练必须要先把媒体应付完。詹姆斯只能耐心地说:“星期五的晚上在这里打比赛,你还能有什么要求?”他没有任何要求,只是想快点开始训练。可詹姆斯和乐福回答完记者的提问之后,记者们又围上了主帅布拉特。采访大概持续了8分钟左右时,勒布朗终于忍不住了,他对着记者们咆哮道:“你们还要问多少问题?”值得一提的是,他的咆哮里还夹杂了脏话。
其实,那些所谓有点价值的问题几句话就能说完,可能这个例行采访5分钟就能结束,但媒体们总是感觉不满足,就是没完没了的问。最后布拉特不得不为詹姆斯辩护:“他只是迫不及待想去训练,所以你们就放了我们吧。”
新闻每时每刻都在发生,可有意义的却并非如此,所以,无论是冗长的问答,还是挑衅的提问,以及那些毫无下限的爆料,都只是为了制造有博眼球价值的新闻罢了。但,凡事都该有个底线和规矩。这让人不禁再次想起希伯特在步行者效力期间大骂记者的故事。当时希伯特瞪着大圆眼看着坐在台下的记者,并说他们都是“狗娘养”的,直言记者对自己的表现好奇只是因为他们从来没有关注过自己的球队,言罢,坐在旁边的保罗·乔治还不忘搭了一句“说得好”。
球员,记者,其实本该相辅相成。球员通过媒体的报道扩大关注度,获得话语权,媒体通过报道球员增加自己的发行量、流量,本来这是个皆大欢喜的事情。但,总会有那些不走寻常路的人会让一片大好变得乌烟瘴气。究其原因也不过是一个“想不通”。互惠互利之下,双方都笑脸相迎,谁也不会让对方难堪,难道“哄”还会比“逼迫”的效果差?有些时候,将心比心,多点理解,一切也就说得通了,毕竟,球员心里也会打着小算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