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深深打牢共产主义信仰这个魂魄

2016-07-08王岩

共产党员(辽宁) 2016年9期
关键词:魂魄幽灵恩格斯

◎文/王岩



深深打牢共产主义信仰这个魂魄

◎文/王岩

1848年2月,两个意气风发、志同道合的年轻人——马克思和恩格斯,一同在布鲁塞尔一个名为“白天鹅咖啡馆”的地方,创作出了改变人类历史格局的《共产党宣言》(以下简称《宣言》)。这一年,马克思还不满30岁,恩格斯才28岁。如果从1516年托马斯·莫尔写作《乌托邦》创建空想社会主义学说算起,人们在历史的迷途中艰难跋涉332年后,终于找到了一条通往理想社会的科学道路,描绘出了“共产主义”的宏伟蓝图。《宣言》发表160多年来,已经被翻译成200多种文字,印刷1000多次。这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第一部纲领性文献,毛泽东同志曾经读了一百多遍,斯大林曾将其誉为“工人阶级的《圣经》”。

1848年,第一个德文单行本在伦敦出版,引言和正文一共23页,共计两万多字。字数不多,但在今天仍广泛使用的如阶级斗争、资本、世界市场、生产力、剩余价值、资本家、无产阶级、共产党、统一战线等概念都是从《宣言》中发展演变而来。我们今天仍以《宣言》基本原理为指导,通过自身的实践,不断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知。

“一个幽灵,共产主义的幽灵,在欧洲大陆徘徊。”《宣言》的开头语深刻地影响和改变了世界。幽灵这个词,把旧势力对共产主义的恐惧刻画得贴切传神。在资本主义社会里,资本家生产的唯一目的,就是生产并占有剩余价值。这种利润最大化的追求必然导致资本家之间无序竞争,使得整个社会陷入无政府状态,从而导致社会再生产比例关系失调,造成生产过剩与工人无力购买之间的矛盾,带来资本主义不可避免的经济危机。今天的资本主义受到共产主义理论的警示,借鉴学习了共产主义的实践方案,从而不断延迟它必然灭亡的时间,但是,资本主义总是通过制造危机来解决危机,注定了本身的危机绝对不能由其自身克服。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深刻变革必然导致资本主义的灭亡。资产阶级在大工业的发展下,创造出了自身的掘墓人——无产阶级。“共产党人不屑于隐瞒自己的观点和意图。”我们的目的就是推翻资产阶级,努力去实现共产主义。革命,只有革命,才能砸断束缚在自身上的锁链;联合,只有联合,才能获得整个世界!我们深信:“资产阶级的灭亡和无产阶级的胜利是同样不可避免的。”

马克思恩格斯/著中央编译出版社出版

读罢《宣言》,我们不应只为马克思、恩格斯激情四射的语言、雄辩缜密的逻辑、严谨科学的推理和献身实践的无畏精神所折服,更应深深地打牢共产主义信仰这个魂魄。共产党人懂得共产主义既是“理想中应当确立的未来社会的状况”,也是“现实中应当确立的实践运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是属于共产主义这个总过程的一个阶段。我们所强调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脱贫、共同富裕目标、公有制的主体地位,等等,都是蕴藏在社会主义母体中的共产主义因子。量的积累终会带来质的跃升,共产主义因素的累积终会向着共产主义社会过渡。同时,我们也懂得马克思所指出的:“无论哪一个社会形态,在它所能容纳的全部生产力发挥出来以前,是决不会灭亡的;而新的更高的生产关系,在它的物质存在条件在旧社会的胎胞里成熟以前,是决不会出现的。”今天,我们距离共产主义还遥远,但遥远不等于不能,我们不能因为自己的生命短暂而去否认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

160多年前,《宣言》为我们带来了共产主义的幽灵。160多年后的今天,曾经的幽灵,已经结束了其漂泊的历史,拥有了属于自己的现实存在。

让我们再次重读《宣言》,坚定地向着“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的光明未来努力前行吧!

□本栏编辑/厉飞

猜你喜欢

魂魄幽灵恩格斯
马克思恩格斯青年时代诗歌创作再评价
马克思恩格斯对中国历史向世界历史转变的阐释
德国多种活动纪念恩格斯诞辰200周年
快把我哥带走
“吃不下早饭”的恩格斯
夜 居
插秧
菊花泪—为上海11·21而作
1916年的幽灵
风不能,雨也不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