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期刊网络出版的前景探析
2016-07-07张倩
张倩
一、网络出版是科技期刊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
(一)网络出版的信息容量大,且检索容易。网络文献所具有的查询、检索、超链接等功能,使读者可以方便调阅相关信息资源,更可以随时添加批注,进行摘录,极大地满足了读者追求方便、简单的心理要求,带给科技期刊无限的发展空间。
(二)发行方式灵活多样。读者可以在互联网上任意地在线使用或下载后阅读。因此这必然提高了科技文献的传递速率,既节约了印刷、配送的成本,又不存在库存积压等问题。对于读者而言,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文献组合购买,从而也降低了购买成本。
(三)能有效地整合资源,时效性强。科技期刊的网络出版可以根据用户需求准确而及时地调整用稿方向,形成内容资源的优化组合,不断淘汰对用户无用或低效的信息内容。同时由于网络出版可以极大地缩短出版周期,增强了文献的时效性和生命力,因此网络出版的效益远远优越于传统纸制期刊。
(四)网络出版不受时空限制。因特网的发展使人们只需轻点鼠标即可联通整个世界,同时也令整个世界都联通自己。这种开创性的变革为人类信息交流提供了巨大的空间与无限的可能。对于科技期刊而言,更是创造了垮国界、跨文化、跨语言出版的奇迹。它既给了普通的科技期刊走出去的机会,也给了他们引进来的机会。
二、科技期刊网络出版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一)科技期刊网络出版的机遇。科技期刊受众面较小,市场发行量不大,在现代信息技术、网络文化的冲击下,传统的纸质期刊生存的空间正不断萎缩。但同时,网络出版的出现,也为传统科技期刊提供了难得的发展机遇:(1)科技期刊作者队伍更容易接受网络出版。传统的科技期刊在多年办刊过程中,通过加强与作者的联系和合作,一般都拥有一批稳定的作者队伍,这些作者从事科技研究和实践工作,接触前沿的科技发展,对传统期刊的网络出版转型更容易理解和接受,必将成为科技期刊网络出版的坚定支持者。(2)科技期刊编辑队伍更容易适应网络出版。网络出版同样需要严谨的审稿、编辑、校对,除了最终的产品样式不同,在出版内容的加工上与传统纸质出版具有较高的一致性。传统科技期刊出版单位拥有出版经验丰富、业务能力强的编辑队伍,已经形成期刊编校的成熟工作体系,可以对网络期刊出版内容严格把关,为读者提供优质高效的网络期刊产品。并且科技期刊编辑更容易接受新的出版形式,对网络技术也比较熟悉,转型发展会比较顺畅。(3)科技期刊读者更容易接受网络出版。科技期刊的读者群虽然比较单一,但对相关专业科技期刊具有特定需求的读者群体往往更容易表现出专一性。由于科技文献一般定位准确、针对性强,所以科技文献的读者群相对稳定,且与作者群基本重合。科技期刊读者大多数从事技术研究或实践工作,对网络技术在传统出版中的应用更容易接受,对网络期刊的使用也更容易适应。在网络出版中,出版单位可以绕过发行商直接和读者沟通或交易,直接将网络科技文献传递给读者,读者也可以直接和期刊编辑沟通,自由地发表意见和建议,实现读者与期刊编辑之间的良好互动。因此,科技期刊的读者将是期刊网络出版最主要的受益者和拥护者。
(二)科技期刊网络出版的挑战。
1.网络期刊出版政策不完善。目前我国科技期刊网络出版的首要问题,仍然是相关的政策法规不健全,网络科技期刊的合法性认定问题、网络期刊出版内容的知识产权保护问题等未能有效解决。传统纸制版期刊通常都有国际标准连续出版物号(ISSN)和国内连续出版物号(CN)作为刊物合法、正规的判定标准,但我国目前尚不存在一个广泛使用的网络连续出版物号系统。由于没有这种出版合法性的标志,网络期刊出版难以得到社会各界的认可,既不利于知识产权的保护,也难以管理、评价与利用。因此,国家相关部门应及时出台相关政策,促进科技期刊网络出版的发展。
2.网络期刊出版形态较简单。目前,我国科技期刊网络出版主要有2种形态:一种是建立期刊网站,将期刊文章上传发布在网站上,供读者在线阅览或下载使用。第二种模式是将期刊的电子版内容授权给专业的期刊论文数据库公司发布使用。目前国内主要的期刊论文数据库包括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维普网、龙源期刊网等,这些期刊论文数据库收集了国内绝大部分公开出版的期刊,并进行了回溯建库,形成了规模化的数字期刊网络出版产品。目前这两种出版形态都较为简单,没有形成独立完整的网络期刊内容加工和出版流程,一般是将纸质期刊进行扫描加工,或将付印的电子版式转化成单篇的PDF、CAJ文件,上传至网站或数据库供读者阅览,很难称之为网络出版,缺乏期刊出版应有的严谨,如每期出版时间不固定,没有独立的出版物标识,以单篇展示为主,没有期刊内容前后接续的整体感。
3.网络期刊出版规范未统一。为了规范期刊出版活动,提高期刊出版质量,我国期刊出版行政主管部门制定了期刊出版质量综合评估标准体系,对期刊出版进行严格管理和全面评估。科技期刊发表的学术论文,需要遵循严格的格式规范,执行严格的组稿、编辑、审稿和同行评议制度,期刊内容、编校、装帧设计、印制质量须符合《出版管理条例》《期刊出版管理规定》《科学技术期刊质量要求》等相关法规规章和标准。与传统期刊的严格管理和规范运作相比,网络期刊出版则依然处于自发状态,相关的出版规范尚未建立,出版行政主管部门也没有出台相关的管理制度,与之相关的质量评估更无从谈起。由于没有严格的出版规范,网络期刊内容发布存在出处不明、责任不清的问题,学术界普遍对网络文献半信半疑,在需要引用时仍然要找纸质期刊进行核对。在这种情况下,各科技期刊出版机构虽然有意大力发展网络出版,但面临无章可依、无例可循的困境,无法做出长远的期刊网络出版规划。
4.网络期刊出版效益不明显。如何处理好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关系并使二者实现最大化,是事关科技期刊生存发展的大事。在编辑出版行业转型转制的大背景下,一些科技期刊走上了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企业化发展道路,出版效益尤其成为各方关注的焦点。传统科技期刊经过多年的经营,已经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形成了行之有效的成熟做法。网络出版的出现,对科技期刊的效益考量造成不小的冲击。虽然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各种网上支付手段日趋完备,为科技期刊实施网络营销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持和巨大的市场机遇,但现实的情况并不乐观,科技期刊实现网络出版之后,之前的纸本期刊征订数量大幅减少。征订数量的减少又造成广告客户的流失,从而使科技期刊效益萎缩,经费不足。由于知识产权方面的宣传和保护不力,我国网民大部分没有养成付费阅读的习惯,习惯于免费获取网络信息,网络出版的期刊很难实现对读者收费。目前通行的授权给知网、万方、维普等期刊数据库公司进行网络出版的模式,由于缺乏与之谈判的实力,所能够得到的经济收益回报基本上是杯水车薪,难以为继。
三、科技期刊网络出版的实现路径
(一)健全科技期刊网络出版政策法规。推进科技期刊网络出版发展,首先要解决期刊网络出版的合法性问题。出版行政主管部门应制定相应的政策法规,加强对期刊网络出版的引导和管理,采取注册或登记许可制度等方式,赋予其合法性身份,并定期对期刊的网络出版情况进行核查监管。作者在网络出版的期刊上发表文章,应在科研成果、职称评定等方面获得主管部门的认可。其次是要加强对网络出版期刊的版权保护,维护网络期刊出版单位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实现网络环境下期刊出版内容的有效管理和传播利用,促进网络期刊健康发展。从长远的发展趋势来看,期刊网络出版必将取代纸媒出版成为主流的出版形态,政府在制定出版政策法规时应将关注的重点逐步转移到网络出版上,适度超前,对期刊网络出版的发展进行引导和规范。
(二)完善科技期刊网络出版技术规范。目前科技期刊网络出版存在的各自为阵、无序发展的状况,一个重要的原因是期刊网络出版缺乏行业规范,虽然实践多年,但期刊出版单位并没有清晰的发展规划,仍处在试探发展的阶段。当务之急,是对《出版管理条例》《期刊出版管理规定》《科学技术期刊质量要求》等进行重新修订完善,重点加入网络科技期刊出版管理的相关内容,统一质量标准,建立行业规范,树立起学术界对网络出版内容的信心。同时要加强对科技期刊网络出版相关技术的研发,建立功能完善的科技期刊门户网站,开发使用方便、功能强大的在线编辑出版系统,培养作者、编辑和读者使用网络电子期刊的用户习惯,一站式实现网上组稿、投稿、审稿、编辑、校对、出版、检索、征订、发行等功能。
(三)培养科技期刊网络编辑出版人才。科技期刊网络出版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有赖于一支高水平的网络出版编辑人才队伍。网络出版虽然与传统的纸媒出版有很大的共通性,但仍然有其独特之处。网络出版的科技期刊文章可以拥有更丰富的表现形式,除了文字、图片和表格,还可以插入声音、动画和视频。因此,编辑人员对电子稿件的编辑加工,不仅包括文字、表格和图片的处理,还可能需要对声音、动画、视频进行加工处理。网络科技期刊出版编辑人员除了要熟悉本专业知识以外,还需要掌握一定的计算机和网络应用知识技能,能应用网络出版编辑平台熟练进行文字编辑、图形图像处理、网络信息发布、读者反馈处理。科技期刊网络出版编辑队伍还应该有较高的网络安全意识,熟悉网络出版期刊知识产权保护问题的应对方法,并对网络科技期刊出版的未来发展趋势具有较敏锐的预测和把握能力。
(四)整合科技期刊网络出版产业链。完整的期刊出版产业链是实现期刊资源优化配置、期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最大化的关键。网络环境下,传统的期刊出版“编-印-发”过程转变为“信息生产-信息提供”两个环节[3],期刊出版的价值链形态发生了巨大改变。科技期刊出版单位要摆正“信息生产者”的产业链角色,加强与网络期刊出版相关的技术创新企业之间的合作联盟,在“信息提供”价值链环节发挥更大的作用,最大限度地挖掘和利用网络出版期刊的价值。例如当前流行的“按需出版”,就需要一个完整的信息沟通传递平台和现代化的按需印刷设备,科技期刊出版单位一般没有相关系统和设备的研发生产能力,需要联合有资源优势的技术企业,通过技术创新和成果转化,实现按需出版的产业化发展,在网络出版期刊周边进行价值延伸,创造更多的价值增值。
(作者单位:江西南昌有色冶金设计与研究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