刍议思想政治课堂教学的魅力“点”
2016-07-07农大明
农大明
【摘 要】有魅力的思想政治课,是以许多魅力“点”作为载体,“点”“点”构成一幅美丽的课堂魅力“画面”。
【关键词】思想政治 课堂教学 关注点 需求点 兴趣点 热点 疑惑点 质疑点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6)05B-0123-03
魅力,汉语的基本意思就是能吸引人的力量。思想政治课堂教学魅力就是思想政治课教学能够深人浅出,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能把抽象的知识内容转化为生动的生活趣味,吸引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起学生的共鸣。有魅力的思想政治课课堂,是以许多魅力“点”为载体,“点”“点”构成一幅美丽的课堂魅力“画面”。本文拟就思想政治课堂教学的魅力“点”作粗浅的分析,与同行商榷。
思想政治课堂教学魅力载体“点”,我们认为主要有这么几个。
一、学生的关注点
所谓“关注点”,就是能引起高中学生关心和重视的自身问题和社会问题。高中生作为“准”成年人,一方面他们关注自身的学业成绩,关注自身的前途命运;另一方面,他们关注影响他们及身边人生存与发展的社会问题。思想政治课堂教学魅力之一,就是把学生的关注点在课堂中展现出来,即把学生的关注点与教材知识联系起来,激起学生学习欲望,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政治思想教育,达成本节课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为此,课前,教师必须认真研究课程标准,吃透教材内容,了解学生实际、生活实际、社会实际。备课时,准确把握学生的关注点,课堂上让学生讨论、议论、辩论,教师相机点拨、解析、辨析、归纳,使课堂教学始终处于一种兴奋状态。比如,学习《生活与哲学》模块的“意识作用”这一框题时,我们可以向学生介绍教育部《关于引导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指导意见》相关内容,因为,这个改革影响到学生参加高考时对高校的选择,影响到学生未来就业,影响学生未来一生的生活,它肯定引起学生关注。在这个基础上,我们再分析教育部为什么提出这样的改革,这样的改革对自身、对社会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等。从而引出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关系学生的前途命运“点”,学生会关注,会愿意学习,会积极思考,在不知不觉中接受辩证唯物主义的教育。
二、学生的需求点
所谓“需求点”,就是学生自身的生存、成长和发展所必需的知识点。高中思想政治课四个模块的教学内容,可以说,都是学生生存、成长和发展所必需的知识。那么,怎么让学生感觉到自己所学的知识就是他们今后生存、成长和发展所需要的知识呢?这是思想政治课堂教学有无魅力关键的一步。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必须让学生清楚这几点:
一是学习思想政治课,能让我们正确认识人与事。如,在学习《生活与哲学》的辩证唯物主义发展观时,我们可以用《罗斯福、丘吉尔、希特勒的故事》让学生做这样一道选择题:
假如,现在我们来投票选领袖,下面有三个候选人,他们分别是:(A)笃信巫医和占卜,有两个情妇,有多年的吸烟史,而且嗜酒如命。(B)曾经两次被赶出办公室,每天要到中午才起床,每晚要喝大约一公升白兰地,而且读大学时有过吸食鸦片的记录。(C)曾是国家的战斗英雄,一直保持素食习惯,热爱艺术,不吸烟,偶尔喝点酒,但大多只是喝一点啤酒,年轻时从未做过违法的事。
在这三个候选人当中,你会选谁呢?
让学生选择并说出他们的答案。无疑,学生都会选择候选人C。然后,老师公布答案:A是富兰克林·罗斯福,身残志坚,连任四届美国总统。B是温斯顿·丘吉尔,英国历史上最著名的首相。C是阿道夫·希特勒,一个夺去了几千万无辜生命的法西斯恶魔。学生会大吃一惊,怎么会这样呢?最后老师说,同学们,你们之所以选错了,主要是与你们的思维定势有关,你们把这三个人都“定格”在你们所看到的信息上,没有考虑后来他们的变化。因此,生活在这个世界上,我们必须用发展的眼光看待人和事,否则,我们很容易出错。我们将学习的发展观知识,会告诉我们这些道理。这样学生的学习兴趣就被激起来了。又如,学习《经济生活》“价格变动的影响”这一框题时,教师可向学生提出:为什么每年的八月十五前后,月饼的价格不一样,不同的季节蔬菜的价格为什么不同,许多商场为什么经常打折?学习了“价格变动的影响”这一框题知识后,我们就可以从中找到这些问题的答案,等等,老师这样讲,学生会认为,学思想政治课有用,可以让我们正确认识人和事,从而产生求知欲望,认真思考学习。
二是思想政治课是我们理解党和国家大政方针政策的理论基石。如“十三五”规划中提出的一系列改革措施,提出的“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举措,可以从《生活与哲学》这一模块内容中可以找到它们的理论依据。又如,2016年3月2日,在美国纽约,联合国安理会通过第2270号决议,决定对朝鲜实施一系列新的制裁措施,以遏制其核武器、导弹开发计划。中国投了赞成票。中国为什么要投赞成票?可从《政治生活》的“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目标和宗旨”这一框题中找到答案。课堂上,我们这样告诉学生,学生就会觉得,思想政治课知识,可以用来解释当代社会的各种现象,理解并赞同党和国家大政方针、政策。
三是思想政治课内容是引领我们健康成长的理论知识。比如,学习《生活与哲学》“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这一框题内容时,我们可以举这样一个案例:
16岁的“丹丹”觉得学习无味,经常出入网吧和游戏厅,后来发展到旷课逃学。一天,他和几个狐朋狗友在一家游戏厅玩,由于没有钱买游戏币,在向一个衣着光鲜的少年讨要不成后对其拳打脚踢,威胁恐吓,并将其衣兜里的钱全部抢走。最终因犯抢劫罪被法院判处有期徒刑。
“丹丹”从入网吧到旷课到抢劫,他的人生轨迹有无哲学可寻?学习了“用发展观点看问题”这一框题的“做好量变准备,促进事物的质变”这一知识后,我们就会懂得“丹丹”一步步这样走错,当这种量变达到一定程度后,最终必然发生质变,走向犯罪。因此,我们在学习生活中,必须防微杜渐。以此,让学生知道,思想政治课的知识,能指导我们青少年健康成长。
这样,学生就会明确思想政治课的知识正是他们的“需求点”。他们就会以“主人”的身份去学习,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三、学生的兴趣点
这里的兴趣点,是指能激起学生学习兴趣的知识点。知识点本身无所谓有无兴趣,学生对其学习是否感兴趣,关键是教师如何传授。教师传授得法,学生就会感到兴趣,不得法,学生就不会感兴趣,课堂教学效果就会大打折扣。为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如何让每个知识点成为学生的兴趣点呢?我们觉得,课堂教学中,可以采用这几个方法:
一是幽默法。法国演讲家雷曼麦有句至理名言:“用幽默的方式说出严肃的真理,比直截了当地提出更容易让人接受。”思想政治课讲授的正是“严肃的真理”,但这并不意味着不能用幽默方法来表达思想政治课的观点。实践证明,如果我们在叙述某个概念、知识点或原理时,举一个幽默的事例,然后再进行解释,学生就会对学习的知识产生极大的兴趣,学习效果会显著提高。
例如,一位教师讲授《经济生活》模块的“影响价格因素”这一框题内容时,为了说明商品价格与其质量及价值的密切关系,他讲道:“某省以前生产的××牌小轿车,消费者购买使用一两年后,‘全身都响,就是喇叭不响,它能与‘奥迪‘宝马等名牌轿车卖同样的价格吗?”“全身都响,就是喇叭不响”的说法委婉含蓄,一语道出了该种轿车的质量低劣,给学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二是新奇法。利用学生对新出现的事物产生的好奇心理,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在学习《生活与哲学》模块“意识的作用”这一框题时,我们可以利用最新的“人机世纪大战事件”来激起学生学习兴趣。2016年3月9日10日12日13日和15日,由谷歌公司研造的人工智能系统阿尔法围棋和世界围棋冠军李世石在韩国首尔分别进行了五场比赛,最终,阿尔法围棋以4∶1赢得这场“战争”。这是否能说明电脑战胜人脑呢?这个框题的学习内容,可以为我们找到解释这个问题的答案。由此引入新课学习,学生会感到有趣。
三是“星引法”,就是利用歌星、明星的影响力,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一般地,歌星、明星经过媒体的宣传后,成为了公众人物,引起学生的关注。利用他们的歌或作品作为案例来学习,学生的学习效果会显著提高。如上《文化生活》的“文化在继承中发展”这一框题时,教师可以拿学生熟悉的周杰伦唱的《青花瓷》这首歌来分析,看文化是如何在传承中发展的。这样的课,学生会兴趣盎然。
四是时政法。把课本知识与国内外重大时事联系起来,让学生正确认识、分析、理解新近发生的国内外重大事件,并通过对事件的分析,掌握课本知识。比如,学习《政治生活》“人民代表大会:国家权力机关”这一框题时,教师可以联系当年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的相关内容,对课本内容进行分析,进而让学生明白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根本的政治制度。
五是参与法。就是引导学生参加各种活动。这也是激起学生兴趣的有效方法之一,如根据教材内容,组织学生开展社会调查、社会实践活动,编写时政板报、聆听与教材内容相关的各种报告等,帮助学生了解国情、民情,明确自身责任,提高参政、议政的自主意识和能力,减少对思想政治课的神秘感、距离感。
皮亚杰曾指出:“兴趣是能量的调节者。它的加入便发动了储存在内心的力量,足以使工作具有趣味,因而使它看起来容易做而且减少疲劳。”课堂上,只有激起学生的兴趣,让学生有兴趣点,学生才产生学习的动力,课堂才魅力十足。
四、社会的热点
所谓“热点”,是指在一定时期内人们比较多地集中关注和议论的问题。它既有国际国内发生的重大事件,也有关系人们自身生存发展的实际问题。当今,我们正处在信息化、数字化时代,许多社会热点问题学生即时就可知道,并产生浓厚的兴趣,同时,许多社会热点问题都与思想政治课教学内容有关。因此,有魅力的思想政治课堂教学必须把社会热点与教学内容有机地结合起来。要么用热点问题来解释思想政治课内容观点,要么用思想政治课的观点来解释社会热点问题,做到以事明理或以理说事,把抽象的东西具体化、形象化,促使学生辨别、判断、分析、思考和理解各种社会现象,吸引学生参与课堂的教与学,在课堂中满足他们对社会热点问题求知欲,进而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课本知识,对思想政治课教学产生共鸣。在讲社会热点时,老师必须注意这几点:
一是及时性。热点问题过了一定的时期,就不一定再是热点问题,因此,教师必须第一时间把热点问题与教材内容结合,让学生有新鲜感。
二是重点性。社会上,每天都发生很多事情,在课堂上,我们不可能每一件事都能讲,我们必须选择有更多人关注,更多人议论,社会影响大,而且能和教材结合的重大事件来讲、来分析、来感悟和体会。
三是教育性。选择热点问题时,我们必须考虑这个问题对学生有没有教育意义,有多大的教育意义。我们不能因为为了迎合学生的好奇心理,胡乱选择、胡乱分析所谓的热点问题,要注意发挥思想政治课的正能量作用。如学习《经济生活》的“新时代劳动者”这个框题中,我们可以把《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提出的渐进式延迟退休年龄政策渗透进来,对我国劳动者的年龄构成情况、人口就业年龄情况、养老保险缴纳情况及国外退休情况进行分析,让学生明白和理解国家执行这一政策的必要性,掌握相关的经济知识。由于这个话题是新的话题,政策的执行影响到上班族,影响到学生将来的就业,学生会关注、感兴趣,对所学的知识会认真分析、思考、消化。
五、学生的疑惑点
学生的疑惑点包括两个层面:一是对知识本身不理解,产生的疑惑。二是对书本知识与现实反差产生的疑惑。
这里,我们主要谈的是第二个层面。目前,我国无论是在理论方面还是在实践方面都处在转型期。理论方面,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取得了一系列新的成果,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但这个理论体系还需要不断补充完善。实践方面,目前我国正处在深化改革开放的关键时期,各种社会矛盾集中突发,有的矛盾甚至相当激烈,社会现实生活呈现出比过去任何时候都复杂的局面。在这个社会大背景下,书本知识与现实必然产生一定的反差。如课本讲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而现实是社会贫富差距在扩大。又如,“工人阶级”是《政治生活》的一个基础性概念,但目前,谁是工人阶级,工人阶级作为领导阶级怎么体现出来课本中没有清晰地表述。再如,《政治生活》中提到,我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的自由”。但现实是,任何人都不能随便发表与党和政府治理国家不相符的言论等,诸如此类,让学生感到疑惑。思想政治课堂教学对于学生的疑惑点,教师不能回避,一定要正视,必须用课本知识来解决学生的疑惑,让学生觉得思想政治课可信,值得学,这样课堂才能有魅力。
比如,关于共同富裕与言论自由问题,作为教师,我们在传授这两个问题时,一要用矛盾的普遍性原理,承认问题的存在,不能回避。二要用发展的观点来解释目前的现象。这两个问题,目前,我们国家都在认真对待,积极解决,但这要一个过程,一下子解决不了。三要用一分为二分析法来理解这两个问题。在这两个问题上,虽然我们存在这样那样问题,但我们也应看到,目前,不管从哪一个层面,我们个人或家庭拥有财富比改革开放前要多得多,言论自由比文革时期要开放得多,这个进步,我们必须肯定。四要用实践的观点来激发学生参与的热情。对上面这两个问题,教师可以跟学生说,我们有什么好的方法与建议,可以收集起来,通过正常的途径向有关部门反映,让学生通过这样的参与,来为国家建设建言建策,理解党和政府的大政方针,积极学习,为以后融入社会的政治、经济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础。
六、人们的质疑点
这里的质疑点,是指人们对社会某一现象或问题产生疑问、怀疑的“点”。当下,由于人们的文化程度、社会阅历、各自立场不同,对同一事物会有不同的认识,同时,随着信息化、数字化的发展,人们信息的获得呈现多元化趋势。对同一事物,人们先有自己的认识,之后,通过不同信息渠道,获得他人对该事物的认识。这样,同一事物,有多种认识反映到人的头脑中来。加上,社会上发生的一些事情真相,在信息传播中,被有意或无意掩盖起来,或者公布真相的方式欠妥等,使一些人很容易对社会的某一现象或问题产生疑问和怀疑。这种疑问,很快反映到学生中来,学生渴望在学校学习中得到答案。这个任务,自然落到思想政治课的教学上。因此,思想政治课堂教学不能回避社会的质疑点,老师应相机把人们的质疑点与教材进行结合,用教材的知识给学生答疑解惑。如,当前我国反腐斗争中,上到高级领导干部,下到村级党员干部都有腐败分子。于是就有人质疑,中国共产党还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吗?中国共产党是不是就是腐败党?学习《生活与哲学》模块的“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中的矛盾的主要方面与次要方面内容时,教师可以相机进行解释,帮助学生辩证地看待这一问题。首先教师要告诉学生,我党的各级领导干部绝大多数是好的,这是主流,是矛盾的主要方面。腐败现象只是发生在少数人身上,是矛盾的次要方面,是支流。在事物的发展过程中,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事物的性质和发展方向。中国共产党是工人阶级的先锋队是由大多数表现好的党员决定的,少数腐败党员分子不起决定作用。因此,质疑中国共产党的先锋队性质是没有依据的。同时,我们还要看到腐败是一种历史现象,有现实和复杂的历史原因,它与党的宗旨、性质及社会主义制度的要求是根本不相容的,二者之间没有本质的必然的联系。我们更要看到,在同腐败现象作斗争的问题上,党和政府正在采取一系列有效措施,通过完善法律和法规,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依法治国”“依法治党”。加强对党员干部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和政治纪律、政治规矩及党纪国法教育,大力加强党的作风建设,加大打击腐败现象的力度,惩处一些腐败分子,有力地改变了腐败现象,取得阶段性成果,为官者不敢贪、不想贪、不能贪的氛围正在形成。通过这样的分析,使学生相信中国共产党尽管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但仍然是一个工人阶级的先锋队组织,一定能够经受住执政和改革开放的考验。
实践证明,把教材的知识与社会质疑点相机结合,运用教材知识有针对性地解决学生思想上的疑惑,开启学生的心灵之锁,可以增添思想政治课堂魅力。
做好以上几“点”文章,相信我们的思想政治课堂教学会魅力四射,吸引力十足,学生一定会喜欢我们的政治课。
(责编 卢建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