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课改背景下构建化学高效课堂的策略

2016-07-07杨勇贤

广西教育·B版 2016年5期
关键词:氯气实验课堂教学

杨勇贤

【摘 要】阐述构建高效课堂的策略:老师要在备课上多下功夫;老师课外多用时间,在课堂上少用时间;尽量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课堂上与学生拉近距离;将课本上要传受的知识贴近生活,让学生更有兴趣去求知;将课堂还给学生。老师在课堂教学上要会指引、指导学生去学习,而不再是一味地灌输知识;培养学生主动地去学习、探究,而不是被迫去学习。

【关键词】高中化学 高效课堂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6)05B-0045-02

新课改下的化学课堂对化学老师的要求更高,它要求教师在相对短的时间里,让学生得到更多更深的知识和更高能力,获得更丰富的经验;要求在有效的时空里,采取恰当的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让学生参与教学过程,获取有效的知识与能力。也就是将新课程标准中的“知识与技能、方法与过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做到最大化,最优化。因此高效性课堂就显得更加重要了。那么如何才能做到高效课堂呢?以下是笔者个人在新课改下就高效课堂进行探讨得到的一点见解。

一、老师要在备课上多下功夫

《孔子兵法》说得好:“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要高效课堂,我们必须做到知己又知彼,必须在备课上多下功夫,要备知识、备方法、备学生。备课时,不能仅限于将课本上已有的知识备好,而且还应该做大量的相关习题。

每单元的第一节课,要给出单元知识主线,启发自学,培养“迁移力”,例如,我们在学习必修一第四单元《非金属及其化合物》时,启发学生把第三单元《金属及其化合物》进行迁移,学习物质要从一种单质到另一种单质,从单质到化合物,从物理性质到化学性质,从通性到特性等的路线。第三单元就是从 Na→Al→Fe,到 Na→Na2O→Na2O2→NaOH→Na2CO3 →NaHCO3,Al→Al2O3→AlCl3→Al(OH)3 →NaAlO2,Fe→FeCl2→FeCl3的知识主线。那么第四单元是怎样的主线呢?启发学生自学,培养知识迁移力。引导学生归纳出单元知识主线,这个主线是 Si→Cl2→S→N2,然后 Si→SiO2→ Na2SiO3→H2SiO3,同理可得掌握 Cl2,S,N2知识主线,这样,学生的学习就有方法可遁了,从而提高了课堂效率。

每单元讲授具体物质课时,精心安排实验,有序地给出重点知识,启发学生迅捷地认识,培养科学精神。例如,在讲述浓硫酸强氧化性时补充浓硫酸与碳的反应实验,并同时验证实验的产物H2O,CO2 和SO2。可做如下实验改进:

通过精心安排实验,让学生观察现象,分析、讨论得出结论:上图①可以证明有H2O生成;②可以证明有SO2生成并除去SO2;③可以证明有CO2生成。同时分析浓硫酸在反应中的化合价改变,得出浓硫酸具有强氧化性,由此培养科学精神。在此教学中同时讨论上图①②③位置颠倒了是否可行,不可行又是为什么?②中三个广口瓶的作用分别是什么?如果不要②后面的二个广口瓶行不行?等等问题让学生去探究获得结论。

每单元复习课,师生共同讨论总结出知识网络,启发思维培养创造能力使学生掌握化学学科的基本结构和基本知识,掌握研究化学的基本方法。

教师在备课中要优化课堂教学设计:包括课前设计、课堂修改、课后反思。课堂教学设计是高效课堂的关键。在进行课堂教学设计之前,精心设计教学方案极为重要。设计得巧妙与否,直接关系到课堂教学的简与繁、易与难、顺畅与阻塞、生动与枯燥,简言之,就是关系到课堂教学的成功与失败。教师做好课堂教学设计,做好备课工作能使学生用较少的学习时间和精力获得最大的学习效益,在教学活动中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二、老师课外多用时间,在课堂上少用时间

备课上多下功夫也是我们课堂之外所要做的事情,课外要多花时间备课。同时我们要在形形色色的题海中精选,不给学生弄题海战术,让学生精练,然后做到精讲。我们课外多用时间做题目,选题目。做到精选、精练、精讲,这样经过精选、精练、精讲课堂教学就会得到更大的提升,课堂上就可以把更多的时间还给学生。

三、尽量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课堂上与学生拉近距离

为了构建高效的课堂教学,我们必须加强对课堂教学设计的研究和探索,努力改变现行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认真做到:积极引导学生主动学习,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以及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转变角色,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以学生为中心,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扮演支持者、辅助者、合作者的角色;强调以学生的学为核心,教师的教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学;重视学情,精心设计“学案”和“教案”;重视学生的“学”与教师的“教”的双边互动,激发学生持续的学习兴趣,精心设计组织课堂教学过程;重视课堂上“学”与“教”的及时反馈,例如,笔者讲物质分类时,让学生亲自做如下的连线实践活动:

从而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扮演支持者、辅助者、合作者的角色;拉近与学生距离,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课堂效率。在连线实践活动中,老师可适当做出相应的引导,如从元素的类别上看,从化学式上看,找出这几种物质的特点等有提示性的语言,让学生自己领悟。

四、将课本上要传受的知识贴近生活,让学生更有兴趣去求知

大家都知道牛顿的万有引力发现,阿基米德定律的发现,还有瑞典化学家舍勒对氯气的发现等,这些发现除他们有广博而精深的知识之外 ,都是来源于生活。课本上要传受的知识特别像化学很多都来自于生活中。凡是与生活有关或是生活常识和我们所学的知识有联系的,学生都非常有兴趣,听起课来也特别有精神,这样自然提高了课堂效率。例如,近年来我国多个城市出现大雾或雾霾天气,致使高速公路关闭,航班停飞,这种天气出现的大雾或雾霾在化学上属于哪一类物质呢?这些都是学生比较有兴趣的生活问题,借此引导学生学习胶体有关的知识,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又例如,我们学习氯气的时候,利用多媒体工具播放2005年京沪高速公路上氯气泄漏事件,从氯气对周围环境的影响和消防员是如何处理泄漏的氯气入手,直接让学生去表述清楚氯气是一种怎么样的物质?氯气泄漏怎样的处理方法更好?等等。通过把这些发生在我们生活中的事情与课本的知识结合起来让学生更有兴趣去求知,从而提高课堂效率,同时也可以做到学以致用。

五、将课堂还给学生

课堂上努力营造自由氛围,使学生敢于想,敢于创新,敢于提问。优化课堂结构,让学生勤于实践 ,敢于动手。我们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将课堂还给学生就更有必要了。学生只有在课堂上通过亲自动手、亲自观察、亲自发现、亲自理解,才能更好地体现教学的三维目标,才能更好地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以及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上金属钠与水反应的课本内容时,让学生自己动手做实验,叮嘱学生在实验过程中注意观察实验现象、分析现象、得出结论。通过在实验过程中分享实验乐趣,发现问题,提高同学之间交流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又如图所示:

课堂上做氨气喷泉实验时,故意不用胶头滴管,让学生自己想、自己假设,讨论如何才能更快、更好地做出喷泉。然后用行动证明你的想法是否成功。这样老师就没有必要在课堂上一手包办。并且由此可将知识向外扩展。学生通过课堂动手实践,亲自体会,自然学到更多的知识,同时又培养了科学精神、动手实验能力、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师在课堂上将课堂还给学生要注意:①教师应该将所讲过的知识提高一个层次,或向外扩展,或向内延伸,向学生提出一些思考性问题。不要照本宣科,如上面说的喷泉实验就是一个例证。②或者让学生直接去观察、去动手做事、去收集资料,看看他们会不会有什么新的发现。让他们通过实际努力和动手操作,学会学习,学会发现,学会探索,学会独立解决问题。③在课堂上教师严格执行教学计划,重视课堂管理,保障教学进度,不能只顾授课,不理学生的感受。课堂上尽量与学生多沟通,多发挥学生的主动性。

新课标改革,需要我们突破旧的教学传统,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除了要培养学生成长为具有良好思想品格和行为习惯的人外,同时还要求我们教师多想办法进一步探讨教学策略的选择,优化组合策略与调控策略,从而确立规范化、合理化、专业化、人性化与个性化的全面符合新课标要求的课堂教学行为,促使教学效果达到最优化,形成高效的课堂教学。

【参考文献】

[1]潘启富.元点上的思考[M].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2012

[2]谢登斌,李福灼.学科教学论[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3]教育部师范司.教师专业化的理论和实践[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4]加里·D 鲍里奇.有效教学方法[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

[5]朱慕菊.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对话[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责编 卢建龙)

猜你喜欢

氯气实验课堂教学
构建“素养为本”的化学智慧课堂——以“氯气的发现与制备”教学为例
简约化初中化学课堂教学实践探索
自然拼读法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有效融入
数学开放题在初中课堂教学的探索
声波实验
关于植物的小实验
不定方程讨论法在化学解题中的应用
无污染氯气制备贮存装置
最酷的太空实验
让合作探究走进实验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