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审计期望差距要素及成因分析

2016-07-06蒋晓浩

2016年21期
关键词:构成要素成因分析

蒋晓浩

摘 要:文章从审计期望差距要素入手,通过对审计期望差距要素构成的分析,论证了产生差距的原因并提出了缩小审计期望差距的一些解决途径。

关键词:审计期望差距;构成要素;成因分析

近些年来的财务造假不禁让我们对审计制度以及结果产生了怀疑,理论上来讲,审计期望与审计现实产生了差距。

一、审计期望差距的构成要素

从审计期望差距本质来看,差距主要分为公众期望差距与业内准则差距。而当前差距要素模型主要分为以下几种。波特审计期望差距模型、麦氏审计期望差距模型以及针对我国特殊国情修正的审计期望差距模型。本文详细就针对我国在波特以及麦氏期望差距模型基础上修正的要素模型展开论述。

审计期望差距构成要素的修正。由于我国目前的审计准则具有一定的超前性,因此porter的审计期望差距构成要素不能完全适合于我国审计期望差距的构成,故本文针对我国的具体国情对porter审计期望差距构成要素图进行了修正。

图1 审计期望差距构成要素修正图

通过对审计期望差距构成要素的修正后,图中AB段代表社会公众对审计的需求与审计准则之间的差距,这部分差距是社会公众对审计的过高要求所致。BC段代表正在实行的准则与现在可能的准则之间的差距;这是由于我国审计准则存在的超前性,使得注册会计师在实际的执业过程中并不能达到准则的要求,从而引起的社会公众对审计的不满。CD段代表现在可能准则与目前的注册会计师实际执业情况之间的差距,属于合理期望,形成期望差距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审计人员没有遵照准则的要求进行执业或者是由于审计人员的职业道德没有起到良好的作用,同时或是由于审计人员的专业胜任能力不足所引起的期望差距。这部分的期望差距是可以很大程度缩小的,只需要加强审计人员的职业道德和专业胜任能力来顺利完成审计需要的工作。DE段是社会公众对目前注册会计师尽最大水平提供的执业水平的认识与审计实际提供的业绩水平之间的差距。DE段是由于公众对审计执业业绩的错误认识而引起的,即公众感觉到的注册会计师执业业绩不足但实际上并不存在的业绩缺陷,这部分的期望差距是不合理的,需要通过与社会公众的有效沟通来缩小这一部分差距。

二、审计期望差距成因分析

审计期望差距已经被学术界所证明和承认,本文就修正的模型提出以下几个成因:

(一)不合理准则期望差

不合理准则期望差是图1中的AB段所代表的期望差距,形成这一部分差距的成因,主要是准则和现实的差距,具体包括以下几点。

1、社会公众对审计的错误理解。审计是在适当的范围内对财务报表的准确性提供合理保证,并不能向社会公众提供绝对的无误保证。然而社会公众始终认为审计师在防止舞弊的方面应当负有绝对责任,而审计师并不认为发现舞弊、机会和未来的全部经营风险是其主要责任,审计师更加注重成本效益原则,认为公众所愿意支付的审计费用不足以支撑其发现舞弊需要的成本。

2、审计准则的更新滞后于环境变化。全球化竞争的越发激烈和大规模的企业重建,使得企业的经营业变得越来越复杂,因此社会公众也越来越依赖注册会计师的监督和注册会计师保证财务报告可靠性的职能。而审计期望差距差生的原因是审计职业界未能迅速的对这种变化做出反应,以满足公众对审计的进一步需求。因此,这一部分差距是必然存在的。

(二)准则缺陷差的成因分析

准则缺陷差在审计期望差距构成要素修正图中体现的是BC段,对其成因的分析,本文将从以下两点进行着重分析。

1、准则制定机构不合理。审计准则委员会一般由三分之一政府人员、三分之一注册会计师、三分之一公众代表。从以上组成数据我们不难发现,准则制定机构有三分之二来自政府和注册会计师,仅有三分之一代表其他社会各界其他的利益集团。政府要求的我国审计准则即要体现出与国际审计准则接轨,又要考虑并服从政府的政策目标,并且在准则的制定过程中,具有拍板准则最终是否被通过的人是政府人员。这样我们看出来,实际准则的制定过程中,更多的是听从这三分之二人的意见。这样的准则制定过程显然成为了一种内部制定过程,社会公众无法相信准则充分体现了他们的利益。从而社会公众对准则的制定产生了期望差。

2、审计准则制定机构不能保持中立。从前文的叙述中我们可以知道,我国审计准则制定的制定过程是复杂的。准则制定机构要充分考虑各方利益集团以考虑经济后果为由所施加的压力,这要就使得准则的制定不仅只受到审计理论与实践的约束,更要受到政治目标和经济目标的操纵。再加之政府人员只考虑了国家的意志而没有考虑我国的实际国情,盲目的去与国际准则接轨,这直接导致了我国审计准则的超前性。

(三)执业缺陷差的成因分析

执业缺陷差在审计期望差距构成要素修正图中体现的是CD段的部分,前文已经对执业缺陷差的涵义予以解释,本文在此不再赘述,以下将针对执业缺陷差的成因进行分析。

1、专业胜任能力不足。专业胜任能力是指审计师在独立审计过程中能够发现财务报表中存在的错误和问题的能力。我国审计市场的发展较晚,在短短不到30年的时间,我国的专业人士队伍需求远远达不到市场的需求。另一方面,即使是具有专业能力的审计师们,在面对经济业务日趋复杂的情况下,也不可能熟知每一个行业的情况,这样就使得专业人士在自己不熟知的行业里变得不专业了,但是会计师事务所也属于经济人,他并不会因为行业的不精通而拒绝接受业务委托,这样也造成了一定的专业胜任能力不足。

2、审计过程中缺乏独立性。独立性是注册会计师在审计报告中发现财务报表中存在问题和缺陷的意愿。如果审计人员在审计的过程中没有保持很好的独立性,而与被审计单位进行串通,那么其出具的审计报告的公允性和合法性我们就可想而知了,这必然会使得审计期望差距得到扩大。

三、缩小审计期望差距的具体措施

本文把缩小期望差距的具体措施分为两部分,一是缩小不合理的审计期望差距,另一类是缩小合理的期望差距。

(一)缩小不合理审计期望差距的措施

前文在对不合理期望差距的成因进行分析中,我们知道造成AB段和DE段不合理期望差距的主要原因是社会公众对审计的过高期望,以及社会公众与审计人员之间的信息不对称引起的社会公众错误认识造成的。因此为了缩小不合理审计期望差距就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出发,由于AB段和DE段的不合理期望差距的缩小措施基本一致,本文就将其合二为一。

1、加强公众与审计界的沟通。缩小不合理的审计期望差距需要社会公众和审计界双方共同努力,从社会公众方面来讲,社会公众应该让审计界了解其对审计的期望程度从而尽可能的缩小不合理的期望差距。从注册会计师方面来讲,注册会计师还应该主动与社会公众进行有效沟通,消除公众对审计的错误认识。从而才能有效的缩小不合理审计期望差距。

2、规范审计报告的意见表达。对于公众合理的期望,审计职业界应当采取措施尽量满足,对于不合理的期望,若审计职业界不想因为“深口袋”理论的存在给自己带来更大的损失,审计界可以改善发表审计报告的方式。麦克唐纳委员会建议在审计报告中增加一个来解释审计师的审计工作范围和其应该承担审计法律责任情形的范围段,这样可以让财务报告使用者清晰的知道注册会计师承担了什么样的审计工作,从而可以有效的减少审计报告使用者和审计师之间就审计师所承担的法律责任不同的看法。

(二)缩小合理审计期望差距的措施

合理的审计期望差距的缩小时需要审计职业界和准则制定委员会共同努力的部分,且BC段和CD段所代表的审计期望差距有很大的不同,因此本文将分别对BC段准则缺陷差和CD段业绩缺陷差进行分析,以更清晰的找到缩小准则缺陷差和业绩缺陷差的措施。

1、缩小BC段审计期望差距的措施。前文中对BC段审计期望差距的成因分析中我们认为主要是审计准则的制定机构和制定过程不合理,因此要想缩小BC段由于审计准则的超前性所带来的审计期望差距,就必须准确把握社会公众的期望,让社会公众的建议和意见充分的被考虑。这样就必须缩小审计准则制定委员会中政府人员所占的比重,加大社会公众所占的比重。审计准则委员会的成员构成需包括专业人士和非专业人士,专业人士可以是政府审计人员、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成员代表、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秘书以及对审计准则进行研究的高校专业科研人士等;而非专业人士包括企业界代表、金融界代表、法律界代表、企业债权人以及会计人员等。并且专业人士需要向非专业人士讲授专业知识,告知每一条准则制定的用途和用意,从而充分征求非专业人士的意见,让非专业人士提出更多的社会公众的期望来能够被准则容纳。进一步从准则的制定角度上来有效的缩小审计期望差距。

2、缩小CD段审计期望差距的措施。缩小CD段的审计期望差距需要提高审计执业质量,提高审计执业质量需要从审计人员的角度和会计师事务所角度分别考虑,同时还要辅之审计监督的力量。

(1)提高审计人员执业质量。要提高审计执业质量,就要提高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素质和专业胜任能力。

(2)提高会计师事务所执业质量。要想提高审计执业质量以缩小审计期望差距需要从三方面入手。一方面,要加强会计师事务所的行业敏感以及对客户的了解,审慎地选择客户。另一方面,会计师事务所需要与被审计客户签订合理、有效的审计任务约定书来约束彼此的权利和义务。再一方面,会计师事务所应该尽量避免承担双重角色。比如在管理咨询业务中,注册会计师有可能是管理层的咨询师也可能是投资者的独立鉴证人。

(3)加强审计人员独立性监管。由于我国目前审计环境尚不成熟,因此必须加强审计人员独立性的监管。我国审计人员的监管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第一,在审计人员的监管体制中合理确定政府的职责,使其不过分干预审计的实施,适当的用市场这只手去调节,建立以政府监管为主和行业自律相结合的监管模式,这既符合我国审计行业的发展现状也符合我国基本国情;第二,成立一个权威性政府监管机构,避免多头监管。这样既能够发挥以政府监管的主导职能,也可以避免各部门之间权责不清所造成的对审计行业进行多头监管的乱象。

(作者单位:首都经济贸易大学)

参考文献:

[1] 王国君.审计期望差距及其控制研究[D].硕士学位论文,北京林业大学,2011:2-8

[2] Porter,An Empirical Study of the Audit Expectation-Performance Gap[J],Accounting and Business Research,1993,(24):45-70

[3] 李雪,张帆.审计期望差距的成因及矫正路径的探析[J].中国海洋大学学报,2011:84-87

[4] 孙双全.审计期望差距的成因及对策分析[J].财会研究.2012,(9):66-68

[5] 崔婧.基于审计准则视角的审计期望差距研究[D].硕士学位论文,沈阳大学,2011:12-14

[6] 邹昊.审计期望差距的成因分析[J].中国审计.2011,(1):70

[7] 刘鑫,游倩倩.关于审计期望差距的构成要素及成因的思考[J].内控与审计.2012,(4):52

[8] 李视友.法律诉讼与注册会计师的法律责任界定[J].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2012,(9):57

[9] 郑石桥.审计目标、审计意见和审计期望差距:基于审计主题[J].会计之友,2015,05:126-130.

[10] 赵立三,刘伯英.独立性与审计期望差距的博弈分析[J].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03:105-109.

猜你喜欢

构成要素成因分析
自媒体领域主流意识形态话语权的构成要素及衡量维度
商业模式:内涵、构成要素及生成路径分析
《德伯家的苔丝》中苔丝悲剧命运成因分析
道路桥梁结构加固措施与方法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