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养老护理业发展经验对我国社区机构养老护理员队伍管理的借鉴
2016-07-06周诗雯
周诗雯
摘 要:随着全球老龄化的日益加剧,目前,许多国家针对如何应对老龄化纷纷制定了一系列政策和措施。养老护理业越来越受人们的重视,在一定程度上说,发达国家的养老护理业起步早、发展快,其发展经验也值得我们国内借鉴。本文主要讲述了德国、日本和英国的养老护理业的发展经验,并对其分别作出总结,提出可借鉴之处,为我国养老护理业更好的发展指明道路。
关键词:国外;护理;管理;经验
养老护理是指从事老年生活照料、护理和精神慰藉的一种新型的职业。养老护理员是指对老年人生活进行照料、护理的服务人员。他们直接为老年人提供着生活护理、照料陪护等,是养老服务工作中一支基础而关键的力量。
目前,我国社区机构养老护理员供给现状不容乐观,笔者通过查阅文献并总结出其主要存在以下几点问题:
第一,在社区中,护理人员主要来自下岗职工或农村务工人员,年龄大多在40多岁或50多岁。在“量”方面严重缺乏,而且多数是女性。
第二,相对于其他雇佣人员,养老护理员更可能具有较低的学历。我国养老护理员的文化水平不高,学习和接受新知识的能力不足,对专业技术和服务的学习缺乏兴趣与热情。
第三,工资待遇低且工作劳累辛苦,福利待遇差,收入和付出严重不成比例,矛盾突出。养老护理员的社会认可度低,社会地位低,荣誉感弱
而目前的国外养老护理员,特别是一些发达国家养老护理员行业发展更为迅速,笔者在此文中简述了三个国家的护理员发展现状以及借鉴意义。
一、发展现状及意义
(一)德国
目前,德国已形成了多元化的养老护理体系。2013年底,德国养老机构总数25775所,其中养老护理机构13030所,约占养老机构总数的50%;在养老护理机构中,私立5349所,约占41%,教会及慈善机构7063所,约占54%,国立618所,约占4.7%。目前,德国从事居家上门的服务机构有12746所,其中,私立8140所,约占63.8%,教会及慈善机构4422所,约占34.7%,国立184所,约占1.4% 。2013年,德国有护理从业人员1005524人,约占总人口的0.12%,其中养老护理机构685447人,占护理从业人员的68.2%,居家上门服务机构320077人,占31.8% 。目前,德国护理行业从业人数高达100多万人
德国也有各种老人互助的项目,社区义工也会定期上门。比如年轻时参加“储蓄时间”义工项目,老了就可免费享受义工服务。
(二)日本
在日本,护理员也叫介护福祉士,日本的护理已经成为一门真正独立的学科,而中国并没有。并且日本的护理体系健全,职能分明,日本医院都有明确的护理目标和管理宗旨,护理标准收费体系为护理管理提供了保障,并且在临床护理工作人员中中,24-35岁青壮年是占绝大多数的。
(三)英国
英国的护理员也叫护理助手,与中国不同的是,他们平均每星期只工作37.5小时,英国护理管理体制是完全独立的,护理业务和行政管理由护理人员自己管理,护理质量管理主要是通过建立健全相应的组织管理委员会进行质量控制。
二、借鉴经验
(一)德国
1、鼓励中外合作办学,加快培养护理人才队伍。2015年3月国际合作中心与德国国际合作机构就中德养老护理培训项目签署了合作协议。中德双方选择了三个项目试点城市,承德市、自贡市和贵阳市。
2、提高政府引导及管理的有效性,相关政府部门应加大养老护理服务和培训的扶持力度;加快出台相关优惠政策;增强政府对养老服务业的投入。建议各级政府拨专款对护理员给予培训专项补贴,对养老护理员实行免费培训,提高人们参加养老护理服务培训的积极性。通过培训和考核相关从业人员并颁发“养老护理水平证书”等方式,让这个职业展现出应有的职业优势,推进我国养老护理员的职业化与专业化。
3、提高护理人员的地位和待遇,按现在的物价水平,如果护理员的月实际收入能达到3000元以上,将会吸引更多有志于养老事业的人员长期从事护理员工作。
4、建议尽快开设法定护理保险,推广“个人服务时间存储”制度。建议我国选择试点城市借鉴和推广德国模式,出台符合中国实际的养老护理保险改革方案。
(二)日本
1、多途径、多渠道培养养老护理员。借鉴日本经验,我们应建立和完善老年护理人才培养体系,在普通高校和中等职业学校开设独立的老年护理专业,培养中专、大专、本科甚至硕士等不同层次的老年护理专业人才,加强在岗职业培训。
2、培养“尊老爱老,关爱他人”的服务理念。
3、培养有效的沟通交流能力,护理人员与之沟通时要态度诚恳,语言亲切。
(三)英国
1、丰富护理内涵,目前我国养老机构有养老院、疗养院、敬老院等,很多养老机构并不提供专业的医疗服务,也没有配套的疾病护理,只提供长期生活照顾。
2、借鉴NVQ制度,促进我国养老护理人员分层培训体系的建立。根据护理人员不同的年龄、职称、工作能力、生活习惯等进行分层培训管理。
3、完善养老护理员的福利与奖惩制度,养老机构或者民政局也可以开展服务满意度调查,技能竞赛等奖惩制度,来激励员工的工作热情,也间接提高他们的社会荣誉感。
4、完善规章制度,确保持证上岗比例,目前我国很多养老机构还存在无证上岗现象,持证上岗能使老年人获得更高质量的服务。
(作者单位:南京理工大学公共事务学院)
参考文献:
[1] 张海波谈我国养老护理员的生存现状,《新华养老》2015年9月
[2] 钱晓云,社会工作价值观视角下养老护理员队伍建设研究[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14年10月
[3] 邓淑英,我国养老护理员供给现状研究综述
[4] 告诉你德国真实的养老护理情况,中国护士网,2014年3月
[5] 德国养老护理服务业的发展经验对我国的借鉴
[6] 吴杰,日本养老服务人才培养模式及其对上海的启示[J]探索带2014年24期
[7] 日本养老护理机构准入及借鉴意义,中国社会报,2013年
[8] 张平,国内外养老护理人员现状研究,中国老年学杂志2015年10月
[9] 宁素荣,英国养老护理人员培训对我国的借鉴与启示[J]2014年10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