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 搭建农民通向致富阶梯
2016-07-06侯玉兵
摘要:农民专业合作社在农业发展过程中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其健康发展对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起到了推动作用,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过程同样因为受诸多因素制约,导致许多不可避免的问题和难题的产生,在一定程度上对其功能的发挥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需要及时的完善和解决。本文分析了公主岭市农民专业合作社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给出了相应的建议。
关键词: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建议
中图分类号: F321.42 文献标识码: A DOI编号: 10.14025/j.cnki.jlny.2016.01.019
农民专业合作社是我国农业经济发展进程中形成的一种新的组织形式,是连接小农户与大市场的组织平台,近几年发展迅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规模偏小、资本集中化、负责人干部化、治理结构形式化、经营水平和自我发展能力不高等问题严重影响着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健康发展。
1当前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现状
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民专业合作社法》2007年7月1日正式实行以来,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迅猛,以公主岭市为例,截至到2015年9月末,已在工商部门登记注册的各类农民专业社达到4833个。其中:种植业合作社2175个,占45%;农机服务合作社1450个,占30%;畜禽养殖合作社967个,占20%;其他类型合作社242个,占5%。平均注册资金12万元。入社成员达3.9万人,带动非成员2.5万户,入社成员人均增收4000元以上,助农增收效果明显。近几年,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壮大,提高了农民的合作意识,加快了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促进了农业生产标准化、科技化,增加了农民收入,在农村经济发展过程中发挥了积极有效的作用。
2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2.1管理不规范
合作社成员虽然有一定的实践经验,但缺乏管理人才和专业技术人才,重大事项决策往往由理事长一个人或几个负责人说的算,不履行民主程序,缺乏健全的决策机制,财务管理混乱,有的甚至没有专业人员记账、管账。同时存在利益分配不透明,分红随意,不少合作社根本没有进行二次分配。
2.2规模较小
有的农民专业合作社规模小,资金不足,固定资产少,抵御自然和市场风险的能力弱。同时,入社社员少,带动农户和辐射范围小。有的合作社实际入会的人数不足10人,联系带动农户不足50户,拥有耕地不足10公顷。
2.3产业层次偏低
从产业覆盖程度来看,农民专业合作社以玉米、水稻、苗木等生产领域为主,从事农产品深加工、储存的合作社相对较少,更缺乏向流通环节业务和新兴产业等方面拓展的能力,带动效益不够显著。
2.4扶持政策少
目前,农民专业合作社扶持政策和项目覆盖面小,资金少,又存在管理比较混乱的问题,达不到有效扶持的目的。
3意见与建议
要加快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必须尊重农民意愿,依法办社,依章办事;想方设法创新举措,促进农民增收;加强部门协作,切实形成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合力;引进高层次人才,加大本地人才的培养力度;加快推进管理规范化、生产标准化、经营品牌化、产品安全化建设。
3.1加强引导和帮扶
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在指导农民专业合作社规范运作、依法推进规范化建设上下功夫。树立一批可学可比的样板合作社,让示范社带动所有合作社走上正轨。同时,加强技术指导、法律咨询、营销培训等方面的服务,积极组织农民专业合作社参加高层次涉农展示会及展销会,打造农民专业合作社产品品牌。
3.2加强内部管理
积极引导合作社建立健全成员大会、理事会、监事会等机构,建立规范性运行机制,并强化执行,确保工作落到实处。切实改进管理方式,引导合作社主動解决发展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全力促进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
3.3加大扶持力度
扩大扶持资金覆盖面,重点用于营销拓展能力、人才培训、信息渠道建设。提高各级党委、政府重视程度,引导农业发展项目向农民专业合作社及家庭农场倾斜,增强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活力和竞争能力。加大督查力度,落实好已有的扶持政策,督促已出台的政策兑现到位。
3.4加强培训和人才引进
可采取请进来、走出去、专题培训等方式方法,对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经营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和财会人员进行培训,提高经营管理者素质,逐步培养一批善经营、会管理、懂技术的农民专业合作社队伍。提升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科技水平和经营能力,逐步解决农民专业合作社经营和管理人才缺乏问题。
作者简介:侯玉兵,本科学历,公主岭市农村经济管理局,经济师,研究方向:农村经济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