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融入文化的策略
2016-07-06蒋旭东
蒋旭东
【摘要】在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文化的价值非同小可,这需要教师综合运用多种策略,让数学与文化紧密结合.挖掘文化价值,让数学课堂呈现文化气息,既是课程改革之需,也有现实意义.
【关键词】高中数学;文化;策略
《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文化是贯穿整个高中数学课程的重要内容之一,并要求将其渗透在每个模块或专题中.”因此,文化不应和数学始终绝缘,数学的工具理性太强,往往遮蔽了其内在的文化价值,其实,数学在长期的历史形成和发展过程中,沉淀了很深的文化,无论是培养数学逻辑思维能力,创新能力,还是运用数学于实践的能力,其终极价值宗旨依然是培养全面发展和人格健全的人.所以數学学科教学也应凸现其文化内涵、文化价值,教师要在课堂教学中有意识地引入数学文化,让文化在数学课堂中软着陆.
一、在数学教学中渗透数学文化的意义
1.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数学学科的理性很强,在民间有“得数学者得天下”之称,这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人们心里有一个潜意识,那就是数学代表着人们的IQ.如果能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让学生主动学数学,肯钻研,乐于学数学,则学生的整体成绩往往较高,必定数学学科所占比重高,且理性思维的表征.教师要以数学文化和历史为杠杆,重温数学发展的历史,调动学生的数学学习潜能,让学生在数学文化的引领下体认数学的魅力,做到“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王梓坤院士曾指出:“数学教师的职责之一就在于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这等于给了他们长久钻研数学的动力.”可见,文化能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2.有利于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新课程改革已经步入深水,改革的最大亮点之一就是改革学生的学习方式,变教师教为学生学,切实践行“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理念.反观当下,高中数学课堂往往是教师在跳单人舞,课堂显得曲高和.如果适当将数学与实际相结合,与文化相通融,与学生体验相对接,让学生在文化的驱动下勤于动手、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则数学课堂将充盈浓浓的文化味,这能最大化学生的智力思维,更能激发学生的非智力因素,这对数学的逻辑思维和发散思维的培养,都大有裨益,因为这真正改变了学生“要我学”的学习压力,增强了“我要学”的学习内驱力.
3.有利于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
数学之所以被称为“创造性的艺术”,有历史文化为佐证.从实数到复数;从罗巴切夫斯基剖析前人证明的“欧氏几何第五公设”的经验,到创造性地提出了一种崭新的几何学—“非欧几何学”;从牛顿、莱布尼兹借鉴笛卡儿解析几何的精髓、利用其强大的思想利器,到建立微积分的理论;以及群论、集合论等数学理论的创立,无一不是思想的升华,思维的创新,里面的科学精神,科学文化,科学素养既能培养学生的数学探究能力,更能提升学生的精神品格,日本学者米山国藏说:“科学工作者所需要的数学知识,相对来说是不多的,而数学的研究精神,数学的发明、发现所需要的思想方法,大脑的数学思维训练,对科学工作者是绝对必要的.”教师要真正欣赏到数学在演变过程中的文化,才能以此为突破点,发挥其潜在价值.
二、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融入文化的策略
1.在问题情景中渗透数学文化
《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高中数学要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去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践行学以致用.所以如何在问题情境、情景中提出有文化的问题,进而引导学生运用数学知识、思维和逻辑来分析和解决现实生活中遇到的问题,让数学问题促进人们之间的文化交流,这也是高中数学课程改革的应有之义.美国教育家杜威认为传统教育失败的根本原因,在于未能在教学过程中给学生以“引起思维”的情境.所以,让数学在学生世界中前行,让数学插上文化的翅膀,能摈弃数学即解题、数学即做题的传统数学课堂教学模式.
2.在知识生成中渗透数学文化
数学学习是思维的文化场,教师要在数学学习中既让学生“知其然”,更要让学生知其“所以然”,这样才能让数学知识富于活力,形成知识体系,促进数学和实际相结合.数学的终极目标是促进人们变得更聪明,更有智慧,进而使人更有文化.数学学习不是毫无目的的将数学知识从一个头脑里装到别一个头脑里,而是师生之间无时无刻不在进行着的文化交流.教师要让学生在重新理解、建构或再认识数学知识的过程中,增进对数学魅力的体会,加强对数学理性的理解,促进用数学知识进行文化交流的能力.比如,在进行“数系的扩充和复数的概念”的教学时,教师要介绍一些数学史,让历史上的数学大家的思维来启发和点拨学生的心智,牵引学生对数的认知知识的再出发,学生从中感悟到实际需求与数学内部矛盾(数的运算规则、方程理论)在数系扩充过程中的作用,参悟到人类理性思维的作用,从而提升自身的数学文化品位.
3.在跨学科应用中渗透数学文化
《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中对数学应用已经提出了具体要求:“高中数学课程应提供基本内容的实际背景,反映数学的应用价值,开展‘数学建模的学习活动,体现数学文化的精髓.”无论是物理的作图解答,还是化学的实验、方程式,都有数学的建模思维,图形结合是数学文化中最具有包摄性、统领性的核心思维.教师要树立正确的课程观和教材观,取他人之材为我所用,整合各个学科的内容,渗透数学文化和数学思维,让学生树立跨学科领略数学文化的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