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中国传统造园手法对现代景观设计中的影响
2016-07-06王晔
王晔
摘 要:中国传统造园艺术源远流长,其独特的设计理念和设计手法对现代景观设计有着深刻的研究和借鉴意义。结合现代景观设计的时代发展趋势,重新审视传统造园手法的现实意义,是现代景观设计发展的一个新方向。
关键词:传统园林;造园手法;景观设计
传统园林造园艺术像是一个雪球,在历史发展的不断推进中越滚越大。其独特的审美视角;天人合一、情景交融的设计理念;借景、造景的造园手法在世界园林设计中独树一帜。并与中国传统绘画、建筑、雕塑等艺术相互借鉴交融,形成了具有鲜明艺术特色的综合艺术。然而,随着全球一体化浪潮的冲击,城市化进程得急剧扩张,西方景观设计文化的深入,使中国设计的传统意识和本土意识均出现了巨大的时空落差。中国现代景观设计的可识别性逐渐模糊。一方面城市景观迅速发展,一方面是差异性、文化性的缺失。如何将传统造园手法深刻理解和重新解读,发掘中国古典园林内在的精神内涵和外在的表现形式,将现在设计立足传统,继承创新,是探索现在景观设计元素表达和意境塑造的必由之路。
1 当代景观设计存在的问题
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增长,长期粗放型发展带来的问题不仅仅单纯表现在经济与环境之间的矛盾中,近年来,随着人们对人居环境的要求越来越重视,城市景观环设计长足发展的同时,也出现了很多跟风、求大、求全雷同等诸多问题。
1.1 景观功能单一
目前许多城市景观存在功能单一的问题。随着人们需求层次的提高,和城市容积的提升,空间环境所承载的功能已不再单独地表现为绿化、景物或休闲区。而应更多地将建筑、绿化、休闲、娱乐、文化、道路等结合为一体,使现代景观具有多重功能。提升整体生态化城市建设的步伐。
1.2 一味求大的发展趋势
为了追求城市发展和政绩的体现,近年来,景观设计尺度逐步扩大,从原来的小型园林、小公园等向大型广场、大型住宅景观、大型主题公园等方向发展,但是,一味地盲目的求大,造成了土地、人力、资源的浪费,一些城市出现了许多大而全的景观规划,与粗放型向集约型发展的城市建设思路相违背。
1.3 城市景观雷同化严重
随着社会流动性的增强,地域文化的模糊造成了景观设计材料的选用,环境元素的构成,环境空间的划分,甚至环境文化主题都越来越趋于一致化。景观设计变成公式化概念,环境特色单一,雷同现象越来越多,个性被淹灭,各地域景观设计缺乏本地特色。
面对上述现代景观设计近年来面临的主要问题,于传统中汲取经验和思想,将传统文化与传统园林的造园手法结合,提升景观设计的功能性、地域性和内涵性,是现代景观设计发展的重要出路。
2 “虛实”、“情景”系统的构建对现代景观的影响
自明末计成《园治》提出:“虽有人造,宛自天开”的中国园林景观设计主旨以来,天人合一就是造园原则中的首要任务。这是现代景观追求的山水城市理念的理论源流。
21世纪的中国,城市化的发展使越来越多的人重视自身生存环境,并且环境之外的精神外延开始注重,现代设计包括社会生活方式、文化理念、价值观都在发生着深刻的变革,它们相互结合,共同构筑着现代景观设计的新理念。在景观中获得精神的提升,创造一个生态的环境、充满文化艺术性的人文环境,使人精神得到净化的环境,在环境中追求意境的塑造是现代景观设计的重要评判依据。
而在中国传统造园艺术中,对精神的追求和对外物的表象正是有机的交融在一体。通过一系列“虚实”、“情景”的系统构建,达到精神的愉悦和心灵的净化。在园林中展现的意境是情与景的结合,是物我之交融的一门艺术。
2.1 “阴阳合,万物生”
在传统园林营建过程中,其意境的营造多借助古典哲学中的阴阳哲学、儒家与道家的思想文化等。“阴阳合,万物生”,简单朴素的古典哲学,表明了人类对自然的崇拜与顺应。在空间意境的营造中,从表现手法上来说,园林中植物的软与界面的硬、建筑的凸与湖面的凹、又或是圆与方、曲与直等形态塑造手法皆可成为空间意境的表达形式。这种将阴阳哲学中所包含的历史与未来,自然与人文,天与地,物与人之间的关系,通过具象形态表现的手法对现代景观设计意境的塑造非常具有现实意义。
2.2 空间意境营造之“中”与“和”
中庸,是儒家思想的核心,也是中国几千年思想文化的核心,它在景观设计的表现形式上是适度原则的体现。因而,“中”的思想在意境的营造中,表现为平衡美的塑造,强调适度原则。景观想要让人赏心悦目,就要讲究中规中矩、大和不忿的表达方法。“和”师法自然、天人合一的境界体现。在意境和环境的塑造中,充分把握室内空间的融合,建筑与环境之间的呼应,达到“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境界。
2.3 空间设计的“有无辩证”
中国传统造园系统的意境的营造也体现在道家有无辩证的思想中,其在设计手法上可概括为,利用虚实界面的围合,达到空间的合理利用与功能上的完善,从而谋取空间意境的巧妙营造。
3 传统造园手法在当代景观设计中的应用
3.1 天人合一与城市山水塑造
中国传统园林最核心的思想是天人合一,因而在传统造园手法中,天人合一思想不仅作为中国传统园林艺术的审美理想存在于园林审美意境中,还以多样形式渗透融入传统园林艺术的布局构建中。通过抑景、添景、夹景、对景、框景等审美意境构成手法的运用,将天人合一的思想渗透与为传统园林微观设计之中。这与现代景观设计提出的以人为本不谋而合。
3.2 构园无格与个性化需求
中国传统园林景观布局巧于因借,因地制宜,景观空间的营造往往考虑园林基址现状,依据地势起伏设计,低洼处设水景,起伏处作微地形。因而园虽多,但彼此之间的个性明显。现代景观设计由于多种元素的影响,往往出现千篇一律的现象。结合场地现状特点造景被很多景观建设所忽视,找到设计的不同性质、不同立意,因地制宜地考虑环境塑造,是现代景观个性化发展的重要借鉴。
3.3 师法自然与生态性原则
“师法自然”在造园艺术上包含两层内容。一是总体布局、组合要合乎自然。山与水的关系以及假山中峰、涧、坡、洞各景象因素的组合,要符合自然界山水生成的客观规律。二是每个山水景象要素的形象组合要合乎自然规律。中国古代园林中,通过筑山、理水、植物、建筑等多角度的师法自然,使其形与神都与天空、地下自然环境吻合,同时又使园内各部分自然相接,以使园林体现自然、恬静的艺术特色,并收到移步换景、渐入佳境、小中见大等观赏效果。
现代社会,前期对自然掠夺式的开发越来越显露出严酷的后果,如何将人工环境与自然环境和谐共存、相互补充,实现城市与自然和谐共生,就要求设计者,充分理解中国传统造园理念和手法的同时,在景观布局、景观意境体现与细部处理上,将各要素各尽其用,相辅相成,做到整体和谐统一。同时,理性的思考因地制宜和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实现向自然适度索取与最优回报之间的平衡。
4 结语
对传统造园的理解和继承,不是一个静态、简单的模仿,复制,随着时代的发展,这个过程必然也是一个动态的、重新理解和定位的过程。通过新的视角看待传统造园手法,通过新的材料、加入新的精神内涵,从更理性、科学、客观的观点去审视和理解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以新的形式去创造和发掘历史的、民族的文脉。因地制宜地利用现代景观技术来传承民族化、地域性的精神内涵、建筑意象是现代景观设计的新思考。
参考文献:
[1] 曹亚欢.基于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空间意境营造[J].现代装饰(理论),201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