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家学渊源与艺术风格演进之初探

2016-07-06弓新丹

艺术科技 2016年3期
关键词:艺术风格王羲之魏晋

弓新丹

摘 要:在传统中国绘画中,家学与师承是考察艺术家艺术风格的必要因素,而在此之中,家学渊源特有的亲密性与承传性的影响力更是不容小觑。本文试以魏晋南北朝这一家学鼎盛时期作为研究对象,从世族的发展与家学的演变兴盛、家学渊源与艺术风格的演进三方面来作简要分析。关键词:魏晋南北朝;世族;家学;艺术风格在中国传统艺术创作中,每当考察一位艺术家的艺术风格时,家学、师承、交游等内外因都是我们必须关注到方面,它们在艺术家风格形成的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诸多因素中,家学渊源具有得天独厚的亲密性和系脉关系。那么,为什么选择魏晋南北朝作为研究对象呢?宗白华先生在其《论世说新语与晋人的美》中,对魏晋南北朝的时代特征作出了精到的解读:“汉末魏晋六朝是中国政治上最混乱、社会上最苦痛的时代,然而却是精神史上极自由、极解放,最富于智慧、最浓于热情的一个时代。因此,也就是最富有艺术精神的一个时代。”[1]可以说,这是最坏的时代,也是最好的时代。在政权的无序更替和社会的动荡不安中,许多有家学渊源的世族名流纷纷参与到艺术创作中来,表达他们强烈的自我意识和内在倾向,使得文化与艺术出现了多元化的发展,家学亦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鼎盛。1

世族的发展与家学的演盛首先,从统治集团的阶级性来看,魏晋南北朝是典型的世族统治时代。对世族阶级的正确认识和考察,是理解魏晋南北朝各种特殊现象并行横生的关键所在。世族萌芽于西汉,逐渐形成于东汉。在东汉之前,多指的是世代为官的名门贵族,更加倾重于政治与官爵上的承袭;发展到东汉以后,世家大族多兼具一定的文化传统,成为世代为官、累世学术之家;到了魏晋南北朝,对于门第和家风家学的标榜则达到了顶峰,此时的世族也几近涵括了士族的主要特征,还具有了世代相传的学术与德行修养,两个概念常被混用。在这样的门阀世族社会,以王、谢等家族为首,世家贵族们标榜门第成风。如此背景下,世族主要通过三个途径来壮大他们的力量:经济实力、政治势力、家学家风。其中,家学为其清高自诩的资本之最。陈寅恪先生曾说:“盖自汉代学校制度废弛,博士传授之风气止息以后,学术中心移于家族,而家族复限于地域,故魏、晋、南北朝之学术,宗教皆与家族、地域两点不可分离。”[2]而从诸多史籍中可知,家学始于先秦,在两汉得到发展。魏晋时期,官学衰微,家族教育兴盛,家学即为核心。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名门贵族累世学业相袭的现象十分普遍。这种累世学术之家,术业系脉相传,口目相授,在一代代的亲传与教导中,逐渐形成一脉相承的授学思想与体系。这一时期,家学的范围极为广泛,包括儒学、道学、玄学、文学、艺术、史学、谱学、科技、医学等众多类目,培养了一批杰出的人才,在各个门类中熠熠生辉,对后世影响极大。在艺术领域中,家学渊源的特点更加鲜明。较之师承,家学是一种更为有效的教导和学习方式,很大程度上影响了艺术家风格的形成。那么,在这种代代相传与亲密相授间,风格又是如何变化和演进的呢?下面我以魏晋南北朝具有代表性的两个家族为例作简要分析。2

典例分析2.1

琅琊王氏琅琊王氏是六朝第一大族,在政治、文化上皆盛极一时。在艺术领域,王氏子弟于绘画、书法、音乐都十分擅长且出色,其中以书法成就最高。南朝宋羊欣在《采古来能书人名》中记:“晋中书院李充母卫夫人,善钟法,王逸少之师;琅琊王廙,晋平南将军荆州刺史,能章楷,传钟法;晋丞相王导,善稿行,廙从兄也;王恬,晋中将军会稽内史,善隶书,导第二子也;王洽,晋中书令领军将军,众书通善,尤能隶行……恬弟也;王珉,晋中书令,善隶行,洽少子也;王羲之,晋右将军会稽内史,博精群法,特善草隶……廙兄子也;王献之,晋中书令,善隶稿,骨势不及父而媚趣过之,羲之第七子也,兄玄之、徽之、兄子淳之,并善草行。”[3]从这段记载可知,王氏家族能书者甚众,形成了良好的书法传统。其中王廙、王羲之叔侄与王羲之、王献之父子这两对承传值得重视。王廙,字世将,是王氏家族中能书善画的重要人物。唐房玄龄等所撰的《晋书》中载:“廙少能属文,多所通涉,工书画,善音乐、射御、博弈、杂技。”[4]南齐王僧虔《论书》载其:“王平南廙是右军叔,自过江东,右军之前,惟廙为最,画为晋明帝师,书为右军法。”[3]均显示了其在书画艺术方面的过人才能。此外,王廙理论造诣亦深,树立的自书自画理论影响颇大。王羲之,字逸少,世称“王右军”,《晋书》载其:“尤善隶书,为古今之冠,论者称其笔势,以为飘若浮云,矫若惊龙。”[4]他年少时曾跟随叔父王廙学习书画,各方面受其影響很大。王廙还曾画《孔子十弟子图》,并书以画勉励羲之:“画乃吾自画,书乃吾自书,吾余事虽不足法,而书画固可法,欲汝学书则知积学可以致远,学画可以知师弟子行己之道。”[5]王羲之后来学书过程中秉承王廙“行己之道”的观念,学诸家而出新,终成自家风范,这与家中父辈的影响和悉心教导是分不开的。王献之,字子敬,羲之第七子。《晋书》言其:“少有盛名,而高远不羁,虽闲居终日,容止不怠,风流为一时之冠……工草隶,善丹靑,”[4]是王羲之诸子中最突出者。他继承了父亲书法造诣的精髓,又能大胆创新,不断突破,创造了“一笔书”,影响很大。在“二王”的书法中,呈现出既有共性又有个性的艺术风格特点。王羲之的风格古质而含蓄内敛,又有潇洒之意;献之则在其父基础上表达出自己的个性,风格新妍而极具风神。在王廙、王羲之、王献之三位大家的艺术承传之间,家学的渊源无疑是最为重要的力量,家族的悉心培养给了他们极好的学习氛围。放大到整个王氏家族来看,这种父子相授、族亲相传的良好传统给家族积蓄了稳定而又鲜明的文化力量,形成了统一中又富于变化的艺术风格。2.2

谯国戴氏谯国戴氏不同于王、谢等大族,属于中下层士族,在门第上远低于几个名流大族,却形成了独特的隐逸家风。在绘画艺术中,以戴逵、戴勃、戴颙父子三人为代表。戴逵,字安道,谯国人。《晋书》载其:“少博学,好谈论,善属文,能鼓琴,工书画,其余巧艺靡不毕综。”[4]艺术才能非常全面,在当时的士林中以隐逸享有盛名。戴勃是戴逵的长子,善画人物、山水,有其父之风,孙畅之认为他的山水画胜于顾恺之,赞誉极高。戴颙,字仲若,戴逵次子,同样隐遁不仕,绘画继承家学,还精于铸像。张彦远《历代名画记》曰:“戴逵师于范宣,逵子勃、勃弟颙师于父。”[6]《宋书》言其:“父善琴書,顒並傳之,凡諸音律,皆能揮手。”[7]戴颙幼时就常随父亲参与雕塑,他在绘画、雕刻与音乐方面继承了父亲戴逵的风格,并留下了珍贵的雕塑理论。戴氏父子的家学渊源不像王氏那样深厚,相对来说也更加单纯,就是父子、兄弟之间的一脉相承,成为名盛一时的艺术世家。戴氏虽为小族,却以隐逸家风和三人突出的才学得到当时世家大族的欣赏,与世族名流交往甚密。上述两家是魏晋南北朝在艺术方面比较突出的两个家族:琅琊王氏是六朝影响最大的政治与文化世族,家学渊源深厚,所涉猎的内容也十分广泛,在艺术领域则以书法的承传最有代表性。谯国戴氏虽然在门第和子弟数量上远低于王、谢大族,但艺术成就很是突出,在绘画、书法、雕塑、音乐上都享有赞誉,形成不同于世家大族的独特家学风气。此外,往后发展,还有一些非世族的艺术家,亦以良好的家学(下转第页)(上接第页)息息传递他们的艺术风格和理念,如南朝陆探微及其子陆绥、陆弘肃;张僧繇及其子张善果、张儒童等。3

家学渊源与艺术风格的演进在艺术风格的发展过程中,家学渊源的影响力毋庸置疑。其一,在等级观念森严的封建社会,家学成为许多统治者提拔艺术家的一个考量标准,他们不同于“百工”出身的画工,具有良好的修养和精英的地位,整体的艺术水平高,在整个封建社会的影响力较大。其二,在不同家族中,这种特有的血缘亲密性、一脉相承的谆谆教导,以及带有一定封闭性的学习空间使得每个家族的艺术风格相对固定,具有区别于其他家族的突出特色。其三,在同一家族中,由于资质、个性的不同,艺术风格也存在一定的差异,遵循传统者有之,突破革新者亦有之,在稳定的大环境中有各自的精神。也正是在这种同一性与斗争性相对立统一,古代艺术呈现出了和而不同、异彩纷呈的面貌。在艺术发展之外,魏晋南北朝的家学,对于世族社会地位的保持,家族脉流的传承也有着很大影响,并成为当时的世家子弟接受教育的主要方式。世家大族以“典籍文艺,百世传美,高门风范,实系于此。”[8]有家学渊源的名流(下转第页)(上接第页)子弟“数岁以上,莫不被教,多者或至礼传,少者不失诗论。”[9]可见家学在六朝社会中有的深厚影响和重大意义。家学在魏晋南北朝达到鼎盛之后,并未随着六朝的倾覆而消失,反而作为中国文化与艺术中一种独特的影响力流传下来,融入中华传统文化的最深处,成为我们今天考察古代艺术家风格与各种视觉形象的溯源之根本。参考文献:[1]

宗白华.艺境[M].安徽:安徽教育出版社,2006:67.[2]

陈寅恪.隋唐制度渊源略论稿,唐代政治史述论稿[M].北京:北京商务印书馆,2011:20.[3] 张彦远(唐).法书要录[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3:10-11,13-14.[4] 房玄龄(唐),等.晋书(卷七十六、卷八十、卷九十四)[M].北京:北京中华书局,1974:2002-2003,2093,2104,2457.[5] 葛路.中国古代绘画理论发展史[M].上海: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82:23.[6] 张彦远(唐).历代名画记[M].俞剑华.中国古代画论类编·修订版(上卷)[M].北京: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1998:34.[7] 沈约(南朝).宋书(卷九十三)[M].北京:北京中华书局,1974:2276.[8] 苏绍兴.两晋南朝的士族[M].台北:联经出版事业公司,1993:12.[9] 颜之推(北齐).颜氏家训[M].周法高,撰輯.台北:国风出版社,1960:32.

猜你喜欢

艺术风格王羲之魏晋
浅谈“太和壶”的艺术风格
浅谈“长青壶”的艺术风格
王羲之送字
没落期|魏晋南北朝至唐代
古意流转——评改琦《红楼梦》画的艺术风格
王羲之书兰亭序
毕加索的艺术风格
魏晋风流,纵是静坐也繁华……
美人骨——回到魏晋
魏晋书风的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