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音乐大师巴赫的传奇
2016-07-06翁杰
翁杰
摘 要:巴赫是西方音乐史巴洛克时期德国的音乐巨匠,被誉为“近代音乐之父”巴赫的音乐风格是简约而完美,他用简约而完美的音乐去打动每一位听众。巴赫把前人发展起来的音乐风格,形式和传统概括地加以研究并汇聚在一起,使其更加丰富多彩。古典音乐史上独一无二的音乐家巴赫,更铸造了一段永世不朽的伟大传奇。关键词:巴赫;复调;十二平均律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Johann Sebastian Bach)1685年3月21日出生于德国中部杜林根森林地带的埃森纳赫,是巴洛克时期(西方艺术史上的一个黄金时代,大致为17~18世纪)的德国作曲家,杰出的管风琴,小提琴和大键琴演奏家。也是西方文化史上最重要的人物之一,被尊称为“西方音乐之父”。自门德尔松在巴赫去世60年后重新发现巴赫以来,西方音乐界掀起了一波又一波重新研究和认识巴赫的热潮。300年来巴赫的魅力之所以长久不衰,不仅仅是他的音乐赏心悦目,还在于他对人生的教化作用,对其他艺术乃至科学的影响力。17~18世纪,欧洲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相继开展。“人”的世纪被发现,人们要求以人为中心而不是以神为中心,与教会相勾结的神圣王权受到冲击,大革命运动如火如荼,巴赫所处的年代就是这一时期。巴赫离开我们距今已经有300多年,其作品结构相对复杂,不少作品宗教色彩较浓,而且创作风格和中国人习惯理解的风格有所不同,需要通过积累音乐知识,慢慢钻研。巴赫的创作使用了丰富的德国音乐风格和娴熟的复调技巧;他汇聚意大利,法国,和德国传统音乐中的精华,曲尽其妙,珠联璧合,天衣无缝;他是把西欧不同民族的音乐风格浑然融为一体的开山大师;他的音乐集成了巴洛克时期音乐风格的精华,。“巴赫”在德文里面是“小溪”的意思,然而巴赫一生的成就和影响,正如贝多芬比喻“像大海一样的巨大和深远”。1750年7月28日巴赫病逝,终年65岁。巴赫的与世长辞,标志着巴洛克巅峰时期的对位法音乐的终结,也标志之欧洲巴洛克时代的终结。巴赫的传奇人生及艺术生涯如下:1
出生音乐世家自幼刻苦学习的音乐天才巴赫家族中几代人都是宫廷乐师,他父亲是一位优秀的小提琴手,祖父的兄弟中有两位是具有天赋的作曲家,叔伯兄弟姐妹中有几位是颇受尊敬的音乐家。虽然巴赫家族是地地道道的音乐世家,而且他的家庭早在他出生以前的许多年就已经在音乐家赫赫有名,但從巴赫的曾祖父起又都是地位卑微,靠音乐谋生的贫民阶层。受家庭条件影响,巴赫没能受到很好而系统的音乐教育,只能靠自己刻苦学习。原本巴赫成长于音乐世家是十分幸运的,然而命运之神偏偏要考验他的意志,他9岁丧母,10岁丧父,只能靠在教堂担任管风琴的大哥抚养。巴赫在作曲方面是无师自通,他从没有上过任何作曲方面的课程。尽管条件所限,可是巴赫从未向命运屈服,尽管家里存放大量的音乐资料,可是兄长担心时间被浪费而不允许他学习。据史料记载,当时巴赫为了得到他哥哥保存的一叠名家乐谱,前后花去六个月时间,趁家人熟睡之际,伏在桌案上,把乐谱一笔一划的抄下来学习和研究。巴赫15岁离开大哥家,走上了独立生活的道路。巴赫曾经独步300公里前往吕内堡城学习,在这里,他结识并熟悉了该城的管风琴大师伯姆和他的音乐;巴赫还曾经多次徒步一整天前往汉堡聆听赖因肯的演奏,还有一次徒步两天策勒聆听那里法国风格的宫廷乐队演奏。在巴赫成长的年代,贫穷落后的德国,交通和乐谱印刷尚不发达,要想向著名的大师们学习,除了抄录他们的珍贵乐谱手抄报,就只有亲自拜访他们,聆听他们的教诲,这对于家境贫寒的巴赫来说,注定了要一次次踏上一段艰辛的求学之路。2
长期担任职业演奏员大胆革新勤奋创作从青年时代起,巴赫就开始研究很多有影响的作曲家的作品并从中受益,这主要通过对音乐的聆听,阅读,抄写,复制,加工,模仿和对作曲媒介,形式种类的接受。15岁时,他靠美妙的歌喉与出色的古钢琴,被米歇尔附近的唱诗班录取,同时进入神学校学习。巴赫用音乐——世界通行的语言,沟通心灵的桥梁。巴赫的作品深沉、悲壮、广阔、内蕴,充满了现实生活的气息。作为一个虔诚的新教教徒,巴赫借宗教音乐抒发了对人类痛苦的同情以及对和平与幸福的渴望,并且把音乐从宗教附属品的位置上解放了出来,使之平民化。3
复调音乐技艺的大师:“复调音乐”是“主调音乐”的对称,多声部音乐的一种在音乐作品中含有两条以上独立旋律,通过技术性处理,和谐地结合在一起,这样的音乐就叫复调音乐。简单地说,复调音乐就是若干旋律同时进行而组成有机整体的一种音乐形式。16世纪以后,复调音乐无论在结构方面或是技术方面都已日趋完善,为器乐复调的兴起与发展创造了条件。巴赫还将器乐赋格曲形式发展至极,他的管弦乐作品逻辑性强,变幻多样,旋律丰富多彩。树立了器乐复调音乐技巧的典范。巴赫在音乐上最大成就就是将复调音乐推上了一个空前的高度,在这个领域里,可以说他达到了登峰造极。4
创作《十二平均律曲集》平均律是欧洲音乐的基本律制。平均律是一种规律,它对自然律进行修正,将八度音程分为十二半音的调律法,以便于转调。这种调律法虽在18世纪已被提倡,但一直未被重视,而首先采用这种方法运用全部24调的音乐家,就是巴赫。巴赫创作的《十二平均律集》,首次为平均律的创作树立典范,影响极为深远。这套曲集是钢琴文献中最重要的作品之一,被世人称为钢琴音乐的《旧约》。《十二平均律集》集复调音乐之大成,精美的旋律,千锤百炼的主题和匪夷所思的复调作曲技法随处可见,代表了巴赫器乐创作的最高成就,“平均律”的命名就来自于巴赫,在这种完美的音乐大厦面前,后人只有惊叹,肖邦曾说:“《平均律钢琴集》是音乐的全部和终结。”巴赫的这部《十二平均律曲集》是第一次为“十二平均律”系统作曲的尝试,虽然在他之前大约20年,已经有人针对刚刚兴起的“十二平均律”,尝试写了一些针对新音律的曲子。比如1702年,Fischer就曾经为“十二平均律”所给出的新12音阶中的9个写了一套曲子。但从整体上为全部12个音作曲的第一人是巴赫。在这部作品中,针对从C 升C……到B的每一个音,巴赫分别在大调和小调的框架内,各写了一首曲子,一共写了24首曲子。这样系统的尝试,可谓前无古人。正是他这套《十二平均律》,最终向人们证明了“十二平均律”是可以作曲的,而其效果之美妙,以前的人从未领略过,后世的钢琴家几乎都学习过《十二平均律曲集》,如今这部曲集被人尊称为“钢琴演奏的旧约全书”。歌德对于巴赫音乐的评论十分精辟,“就如永恒的和谐自身的对话,就如同上帝创造世界之前,在心中流动,我好像没有了耳,更没有了眼,没有了其他感官,而且我们不需要用他们,内在有一种律动,源源而出。巴赫似乎用最独特的方式为自己的一生画上句号,留给人们一串长长的省略号,里面包含着我们对这位大师无尽的遐想……参考文献:[1] 刘志明.巴洛克时代音乐史[M].台湾:全音乐谱出版社,2002.[2] 斯特凡诺·卡图齐(意).巴赫和巴洛克音乐[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03.[3] 谢英军,张鹏.管窥巴赫音乐中的宗教情结[J].北方音乐,200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