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女性用户的交互界面设计研究
2016-07-06蔡莹莹
蔡莹莹
摘 要:移动信息时代的到来,以智能手机、iPad为代表的移动多媒体设备的出现,借助该载体的第三方应用程序App应运而生,而女性用户成为了移动应用的巨大商机。移动开发商争相开发为女性使用的App,但都未曾有人对女性用户移动应用中的交互设计进行相关的系统研究分析。本文从女性用户的角度,分析女性受众在操作界面时的需求,对移动应用中的界面设计进行研究,总结以女性用户为目标的移动应用交互性视觉元素的交互设计原则,以期为今后的移动开发带来指导建议,加强用户情感体验。为今后针对女性设计的移动应用提供启示。
关键词:界面设计;女性用户
1 项目背景
1.1 国内研究现状
自从第一部智能手机摩托罗拉天拓A6188问世,到如今已经之其余的驱动硬件:处理器、内存、缓存、图像处理器、声卡的普及与硬件的革新从而进入公众的视野中。[1]智能手机的诞生使得手机除了最基本的通话、通信功能以外的第三方应用程序得以体现,用户可以在智能手机上下载第三方appstore提供的应用程序。
随着技术的革新应用程序研发技术的改进,交互性的提升,界面设计风格的多样化,App已经不再仅仅是男性用户独占。百度数据显示,与2013年初相比,中国女性用户在移动端上的增长率最高,其中移动购物增长率最高达到了3倍多。[2]而与男性相比,对于移动互联网的依赖性,女性用户特点更为鲜明,其发展势头也最为迅猛。女性应用程序还在发展初期,目前国内GDP虽然已经仅次于美国,但由于人均GDP较低,且女性的健康意识、炫耀意识、交流意识也没有被深度激发,所以目前国内女性应用的热度远不及美国,但这也说明了女性App的未来前景巨大。
1.2 国外研究现状
界面设计的概念首先是在欧美国家提出来的,有充裕的经济条件和高端的研究机构来针对用户体验界面设计,有一套适合本国互联网行业的交互设计系统理论和实践经验, 他们的作品是艺术与技术的结合,重视用户的完整体验,时刻以普通用户的使用习惯与理解角度为构建交互界面,提出了许多有建树的设计理念和方法,同时将很多交叉性学科的知识应用于交互界面设计研究,如格式塔视知觉理论、人机工程学理论、现代设计学理论等,可以在交互界面设计领域中,已经走在了这方面研究前段。[3]
2 女性用户使用APP分析
根据来自AppAnnie的数据,图片、视频处理APP在AppStore总榜的下载排名一直位居高位,这也正符合了女性爱炫耀的心理;导购类App下载排名也较高,2014年第2季度,同比增长256%,这其中很大一部分都是女性用户;而工具类App的排名则相对较为平稳,这主要是由于工具类App的打开率相比而言不算很高,且用户使用的时间也较为有限。
尽管女性应用的发展不及美国,但是从近两年App市场情况来看,针对女性用户的应用程序已经经过几轮更新换代,其导航设计、交互路径、界面风格、功能运用已悄然改进。细看目前较为热门的女性App,并没有做大而全的平台类的App,都是在细分领域进行深耕,由于女性用户爱炫耀、爱分享、爱交流、爱购物,因此社區类和工具类的应用都有了较大的潜力。
目前女性应用主要分为以下几类:经期应用:大姨吗、美柚、女性日历;导购应用:美丽说、蘑菇街;图片、视频处理:美图秀秀、美拍、百度魔图、Camera360;女性社交:薇密、辣妈帮;母婴:快乐孕期、孕期提醒;美妆社区:美啦美妆、美妆心得;美甲:秀美甲、河狸家;美发:美美豆、时尚猫、波波网;整形:新氧整形、整吧等。综上所述,各个细分领域的应用未来都有着较大的发展前景,总体而言满足女性用户炫耀心理、细分女性用户细节需求、了解女性用户操作习惯是界面交互设计不断前进的前提。
3 基于女性用户需求的界面设计原理
3.1 捕捉女性用户细节感知
人类综合科学大学的名誉教授新井康允说:“一般说来,男性在空间认知能力方面强些,而女性语言、及辨识细微差异方面的能力强些。”同时东京理科大学的原菊教授也表示:“有关知觉的大脑皮质,相比而言,女性的要厚些。”[4]女性在语言系统上的天赋异禀使得她们在使用移动应用时会受到信息的影响。比如该项应用到底能为我带来何等的用处,它都能为我带来什么帮助等等信息。而这一心理特性也使得女性更倾向于功能型的App。第二个心理特征是注重细节。以美丽说App为例,在进入界面会根据用户登录时间段在欢迎界面上以淡粉色字体显示“上午好/下午好/晚上好,欢迎回来美丽说”。这微小的细节让女性用户觉得这是一个贴心温馨的app,会让女性用户感受到被关注及呵护,女性用户会乐于使用这个应用程序。
3.2 独具新意的ICON命名
根据苹果官方统计,截止到2013年6月,仅AppStore的应用程序数目就有90多万。想要令用户在数量如此之多、竞争力如此之大移动应用市场下载,那一定要给予用户一个难忘的第一印象。在移动应用中它具体体现在应用名字与ICON设计。
当我们谈及产品设计及其可用性时,往往首先关注视觉元素而会忽略文字。这可真是遗憾,因为文字是用户与应用程序或网站交互的一个主要渠道。[5]因此拥有一款绝妙的应用名字绝对是最能吸引用户下载的途径。“大姨吗”是一款以经期健康为核心,关爱女性健康的手机应用。它的名字即根据现代专指女性来生理周期时的流行俗语“大姨妈”而来。
3.3 用户定位细分成为趋势
女性用户较男性用户有一个明显的特质她们有较多特定需求,例如女性特别爱美,无论美容、美发、美甲、美颜,因而会有美发、整容、美甲、美妆类App出现,同时图片处理类App也是为满足女性爱美可以上传美照到网络上应运而生;女性用户异于男性用户还在于她们有生理周期,在当下竞争激烈的社会环境下,很少有人会特别关照女性生理周期,但是“大姨吗”这款App的出现会贴心的呵护女性用户,帮助女性用户关心自己、解决生理期遇到的问题;同时女性用户在家庭中还会扮演准妈妈、新妈妈、母亲的角色,因而“快乐孕期”帮助准妈妈们快乐的度过十月怀胎,“宝宝树”、“亲宝宝”等App帮助措手不及的新妈妈们解决产后如何育儿的困惑。这种针对女性用户不同阶段、不同方面需求的细分恰巧迎合了有较多特定需求的女性用户。
3.4 界面颜色搭配
在360手机助手中根据“TOP女人”周人气排名前八的App图标选色上,6个APP图标采用粉色,一个橙色,一个湖蓝色。而进入交互界面,其中7个是白色和粉色搭配,一个是白色和橙色搭配。最值得关注的是,女生专区本身就采用了粉色界面设计,说明在界面颜色搭配上对于粉色的喜爱与忠臣度之高。
随着针对女性用户App的增多,过多的粉色图标会让女性用户产生视觉疲劳,因此在移动应用程序的后起大军对于颜色的选择开始发生变化,会采用粉色的邻近色——橙色、黃色、紫色、粉色偏紫(美拍)、橙色搭配黄色(美柚),同时又是借鉴了红柚的颜色,甚至有些像“阳光妇儿”带专业性的应用程序大胆采用湖蓝色来区分其App与其他App的不同。因此针对女性用户的界面设计颜色搭配可以运用粉色、橙色、黄色、紫色等明度、纯度较低色相相近的颜色。
3.5 界面分享需求
女性的一个心理特征是分享交流。美国心理学博士约翰·格雷(John Gray)曾在《男人来自火星,女人来自金星》书中写到:“女人重视爱、沟通、美与关系。花许多时间互相支持、帮助、教育。她们透过感觉和关系品质来诠释自(下转第页)(上接第页)己存在的意义;透过分享与建立关系来经历满足感。”因而女性常常更加擅长语言情感的表达、分享和社交八卦。所以女性在使用移动应用时会希望分享交流,比如很多女性会将购买的产品分享到新浪微博、微信、朋友圈等社交软件中,从而得到共鸣甚至是他人的赞赏。
3.6 界面中动态图像的合理使用
女性用户不仅仅是App的忠实粉丝,而且是推动消费的原动力。以“美丽说”App为例在“正在流行”板块中会有动态图形滚动出现:“刚买了皇冠卡通熊图案两色T恤”或“刚买了早春款韩版铅笔裤”提示语,设计师在界面设计时抓住了女性用户喜欢比较、参照她人的心里,让小小动态滚动条在不经意间出现,界面中动态图形的合理运用以动止静,动静结合,也让女性用户在浏览页面的间隙可以了解到她人的购物情况,从而产生购买的欲望。
3.7 易用性和简洁化
如果界面设计的较为复杂,那对于女性用户而言在操作上会产生不便,因此易用性就显得尤为重要。同时随着界面扁平化的流行,界面布局过于饱满、内容繁多,女性用户在浏览信息时会产生厌倦感,因此界面设计时另外一个原则是布局趋向简洁化。分类清晰、层级鲜明、操作流畅的界面设计原则更符合女性用户的心理需求。
4 总结
随着数字技术的迅猛发展,智能手机被大众所接受并有较高粘度的使用,以及在市场化引导下的用户细分,使得App应用的受众更明确和细致。本文基于对时下热门App的分析与研究,针对女性用户的特点分析研究在界面设计时对icon命名的技巧,以及界面设计中色彩搭配的运用;长时间浏览页面对于女性用户会产生疲惫感,这时动态图形实时发挥事半功倍的作用;女性用爱分享、爱交流的特质使得界面设计中“分享”功能变得异常重要;同时,女性用户的逻辑思维弱于男性,因此在界面框架的层次、流程上相对清晰、明朗。要设计出达到女性用户满意的界面,需从女性用户的需求为出发,从而真正地实现自然化界面设计。
参考文献:
[1] 宿子顺,殷俊.以女性用户为主导的信息产品界面设计策略[J].大众文艺,2013(16).
[2] 网易:2014年中国移动互联网女性App行业报告[DB/OL] . 网易科技,http://info.hhczy.com/article/20140816/22789.
shtml.
[3] 李琛.移动互联网时代购物App交互界面设计研究[D].河南大学,2014.
[4] 刘丰源,严晨.女性用户移动应用中的交互设计研究[J].吉林艺术学院学报,2014(5).
[5] Lukas Mathis.亲爱的界面[M].王军锋,杨蕾,曾小进,译.人民邮电出版社,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