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读物与纸质读物对于阅读的影响
2016-07-06丁玲
丁玲
摘 要:自人类文明史以来,纸质阅读一直是阅读的主体形式,数字阅读时代的到来无疑给纸质阅读带来前所未有的冲击与挑战,人们改变了阅读习惯,越来越适应新的阅读形式带来的感官刺激与自由。精英文化正在被消解,分析与比较两种阅读载体无疑能够使人们更加客观地看到各自的差异以及需要改进的方向。
关键词:数字阅读;纸质阅读;阅读习惯
随着阅读载体的多样化,获得资讯渠道的快速和便捷化使人们阅读习惯发生着巨大改变。互联网以秒速更新着发生在世界各地的事件,其内容从物理空间到时间纬度,几乎无所不包。大量的纸质读物的数字化又使得人们轻松地摆脱了传统的阅读流程,既省钱也更节省时间,特别符合现代人快节奏的生活方式,人们只要通过一部智能手機就可以随时随地进行各类阅读。目前阅读习惯的变化主要呈现三种趋势,阅读时间碎片化、阅读媒介电子化、阅读体验浅薄化。
1 阅读习惯的变化
随着移动终端、网络覆盖率极其带宽的飞速发展,人们逐渐摆脱了由纸质读物为主要获取信息的单一渠道。根据我国2014国民阅读调查结果显示,成年国民数字化阅读方式接触率已经超过半数。平均每天通过手机阅读的时间为33.8分钟,是所有阅读方式中时间最长的,且这个数值还在快速增长。数字化阅读改变了人们的阅读习惯,消解了阅读的时间和空间,人们通过手机或者图书阅读器就可轻易将几千本读物随身而带,单手就可以完成阅读的全过程,无论是奔波的路上,还是茶余饭后点滴时间都可进行阅读,按此推论,人们只要想阅读,其阅读的总时长是在增加的。这进一步印证了美国学者约舒亚·梅罗维茨 ( J. Meyrowitz)在其专著《消失的地域: 电子媒介对社会行为的影响》中的阐述的由于媒介的变化导致社会环境的变化,进而必然导致人类行为变化的推理。新型的屏阅读方式催生出如网页、电子邮件、博客、微博、短信、微信等屏阅读文体。这势必对人们的信息获取、知识学习、文化交流以及思维方式产生重大影响。仅仅数十年的光景,数字阅读已经渗透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其对人们生活、行为以及社会发展都产生了超乎人们的想象的变化。
就个体读者而言,数字化阅读使读者面对读物有了更多自由度。读者既可像传统阅读那样进行单纬度的阅读,也可以采用交错阅读、跳读、找读、甚至与作者或其他读者进行研讨的形式进行交流阅读等形式。不仅如此,从阅读的内容、阅读的时间以及阅读地点都有了更多宽泛的选择余地。一个电子阅读器的承载量又数百倍、千倍于一本传统纸质读物,而且携带轻便且价格便宜。从环保的角度,还能节约纸张,减少环境破坏。由此可见,数字化阅读开创的是一个个性化阅读的新时代。
而纸质读物受限于体量使得随身携带不方便,且阅读之时还要左右手配合完成阅读,所以,纸质读物的阅读对读者的时间和空间有更多要求,尤其是大部头书籍的阅读则要求有相对稳定的空间和专属的时间段。不仅如此,对于读者还有精力和体力的要求。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社会竞争的加剧,个体的生活压力越来越大,除了专业技能需求外的纯阅读已经慢慢淡出了很多人的精神生活领域,阅读长文本的时间更是持续减少。从代表知识储备和学术地位标志的各高校图书馆的借阅量即可窥见一斑,图书馆的藏书量在逐年增加,而借阅量不但没有增多反而出现不同程度的减少。
然而,数字阅读所带来的海量化阅读内容也使得人们像掉进玉米地的狗熊,挑花了眼,注意力受到干扰,碎片化的时间被海量信息进一步分解,就使得阅读呈现明显的间歇性和碎片化。电子阅读在时间和空间的开放性使得阅读过程变得自由,人们容易被多样化的信息分散注意力,从而很难完成需要专注力高的深度阅读,致使阅读流于浅表化。传统的阅读习惯正遭受全方位冲击,在这个以数字阅读为主要发展态势,碎片化阅读成为普遍现象的当下,功利化的阅读削弱了人们的阅读品质,纸质读物被束之高阁,成为家庭附庸风雅的摆设或者是祭奠阅读的安慰剂
2 纸质读物与电子读物的阅读差异
2.1 数字读物的阅读特质特点
2008年,Kindle阅读器作为电子书的标志性产品横空出世,从媒介的属性来看,电子书阅读器内容量大、便携并具有很多免费内容,这些都极大的优于承载量有限、成本更高的纸质读物,难怪当代很多专业人士会对纸质读物存在的必要性提出疑问,比如,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教授尼葛洛庞帝(Nicholas Negroponte),美国计算机科学家,就在《数字化生存》一书中描绘了数字科技为我们的工作、生活、教育和娱乐带来的各种冲击,他在2010年预言纸质书将在5年内消亡。无独有偶,2011年,苏格兰小说家埃万·莫里森(Ewan Morrison)在参加爱丁堡国际书展也宣布:“25年之内,数字革命就将带来纸版书的末日。”虽说尼葛洛庞帝预言的纸质读物5年内消亡已破,但纸质读物的发展前景确实令人担忧。互联网、电子商务、数字阅读、智能移动终端的普及,生活节奏的加快,功利性阅读等诸多因素使人们再难有心境捧起一本书并将其读完。
电子读物与传统读物最大区别在于提供给人们全新的阅读体验。尤其是在视觉和听觉上,例如借助最新的增强现实技术可以通过屏幕把虚拟世界套在现实世界里并进行互动,而听觉效果的加入,无疑使阅读体验达到震撼的效果。而听完一本书比自己读完一本书要省时省力。从电子读物的出版状况来看,目前电子书还处于开发的初级阶段,更多新技术的运用将电子读物将呈现更多的变化,也更能在第一时间抓住人们的眼球。智能终端的普及使人们将越来越习惯于电子阅读。那么纸质读物将以何生存,是否有不可取代的特质特点呢?
2.2 纸质读物的阅读特质特点
早在1894年,托马斯·爱迪生刚刚发明留声机之时,法国文学理论家奥克塔夫·乌赞(Octave Uzanne)就在《斯克里布纳杂志》发表了一篇题为“读本的终结”的文章。文中说道:“阅读,至少是我们今天这种阅读,很快就会带来巨大的疲倦;因为它不但要求大脑保持持续的关注,消耗脑内大量的磷酸盐,还迫使我们的身体进入各种疲乏的状态。”对于生来追求 “享乐之人”而言,翻阅一张张印刷出来的纸太费功夫了。留声机的便携性以及可以记录声音的特性会不可避免地取代读本和报刊,而印刷术和它老套的产物也根本不是现代科技的对手。那么纸质读物区别于数字读物的特质又有哪些呢
(1)不可取代的实物手感。和冰冷的电子屏幕相比,纸质读物有其无可取代的手感,捧起一本书的分量感,不同读物的开本在手中翻阅的现场感,触摸不同质地、克度纸张的细腻手感,以及一本优秀的纸质读物所呈现出整体的设计非亲历者可以感受的。从手感层面,纸质读物在实物可感性上是绝对胜于电子读物的。
(2)纸质读物的阅读过程是生理和精神的双重协作。无论借用何种阅读形式,对于阅读而言其过程主要依赖视觉支撑。科学家通过实验发现读纸质读物更容易使读者将情节刻入脑中。因为当人们在阅读一本纸质读物时,自然的要通过手来翻动书页,随着阅读的深入,书页的一边由薄变厚,这看似自然不过的机械动作实际是身心协作的过程。大脑已经悄无声息的接受反馈信息并随书页的翻动不断加深对书籍内容的理解。研究表明,和阅读电子书的读者相比,纸质读物的阅读者复述故事时移情能力、信息获取量、沉静程(下转第页)(上接第页)度以及叙述的连贯性方面都比用电子阅读器的读者做得更好。同时,当人们把一本很厚的书读完时会产生强烈的满足感,再看着书架上那一摞摞被自己啃过的书时也让人产生更多自信。
(3)读纸质读物的寂静更容易使人进入深度阅读。由于纸质书籍载体本身的单一性使得阅读过程具有单一和受限的特点,由于别无选择,注意力反而被更多的调动起来,集中在阅读本身。而通过电子阅读器阅读,经常会受到各种信息的干扰,比如,电子读物会提供一些交互链接功和多触点的按键,这些常常会使人在无意触碰时轻易地离开阅读现场,尤其是联网阅读,系统会时常将各种新鲜的咨询推送到读者面前,这些都使用电子阅读者注意力涣散。相比纸质读物,电子阅读更容易使人产生疲劳,也使人的注意力自然的下降。
3 结语
阅读是人类文明以来获取信息,增长知识,传承文明的主要方式。尤其是纸质极其印刷术的发明,使得阅读成为全人类共有的文化习性,阅读纸质读物的习惯已经成为人们生活的一个部分。数字时代的来临,打破了传统阅读的方式,无疑为阅读增加了新的活力。其自身特质也顺应现代人的生活方式,尤其为新生代接受。就具体的阅读效能检验而言,短期内还不能得道明确的结论。由纸质读物所形成的传统阅读与电子屏幕为载体的数字阅读在未来一段时間内将以并存的形式存在。阅读行为的嬗变是个复杂的过程,不仅仅影响阅读内容本身的质量,更将影响未来人类的心智形成。两种阅读都有其积极和消极的一面,从适应力、吸引力以及传播速度的层面看,数字阅读还是更能为现代人类接受和喜爱。
参考文献:
[1] 王强.数字化时代的阅读[J] .中国图书评论,2004.
[2] 尼古拉斯·卡尔(美).浅薄:互联网如何毒化了我们的大脑[M] .北京:中信出版社,2010.
[3] 李雷丽.纸质图书与e-book之比较[J] .新西部,2008(01).
[4] 柯平,闫慧.网络阅读文化的基本理论研究[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07(05).
[5] 黄敏.纸质图书与电子图书的比较及互补[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高教版),2007(01).
[6] 罗伯特·达恩顿(美).拉莫莱特之吻:有关文化史的思考[M]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