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互联网+创业”背景下众创空间的设计创新
2016-07-06樊旭丁伟权
樊旭 丁伟权
摘 要:2014年9月,李克强总理在夏季达沃斯论坛致开幕词时,提出要掀起“大众创业”“草根创业”的新浪潮,形成“人人创新”“万众创新”的新局面。2015年1月28日,李克强总理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确定支持发展众创空间推进大众创新创业的政策措施。3月11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发展众创空间推进大众创新创业的指导意见》,提出到2020年,形成一批有效满足大众创新创业需求,具有较强专业化服务能力,又具备低成本、便利化、开放式等特点的众创空间等新型创业服务平台。
关键词:新浪潮;创新;众创空间
在“互联网+”的时代背景下,各级政府围绕中央的精神和要求,调整工作节奏,跟随中央步调,保持创新精神,中国将进入全新的“中国智造”时代。各地政府深入认识,推进改革,大胆探索,试点先行。为了鼓励优秀青年创新创业,各地政府在根据自身发展的前提下,创建众创空间,为青年创业者服务搭桥,如深圳的“柴火创客空间”,上海的“蘑菇云创客空间”等。各地创客空间各具特色,吸引着广大青年的关注与参与。本文作者也密切关注地方创客空间的建设和发展,参与了常州市两家创客空间的空间设计与研究,在设计工作中也对创客空间的设计创新做了一定的探索。
1 众创空间主题特色突出
创客空间是一个集聚创新创意的办公空间,不仅是年轻人创新创业的场所,更是一个集活力、热情、创造等有时代特点的综合体。“创客”来源于英文“maker”一词,是指有着兴趣与爱好的人,并热衷于创意、设计、制造,努力将各种创意实现。“创客”的共同特质是创新、实践与分享。他们有着非常丰富的兴趣爱好及各种专长。他们聚在一起相互协调,发挥专长与热情,就能迸发出巨大的创造力和实现力。创客空间的主题设计要符合“创客”的特质,是创客聚会、活动及合作的场所,是开放交流的工作室、实验室。而受地域、产业结构及社区属性等因素的影响,不同的创客空间在功能设置与主题定位上都存在着或多或少的差异。在主题的设定上要有一定的特色,能够突出“创客”活力、热情、创造性等特点。从空间主题的品牌效应上来看,好的主题可以产生更大的社会影响力,吸引更多的“创客”集聚到空间进行实践活动,如宁波的“蜂巢”、上海的“新车间”等。
2 众创空间突出地域特色
空间的多样性取决于文化的差异,人类文化与设计的民族地域性差异,归根结底是由人类所生存的环境中的各种因素共同作用于人类本身所形成的。这些因素主要有自然地理的生态因素、劳动生产的人文因素以及两者相生相长所产生出来的宗教信仰、伦理道德、政治经济体制及价值观等。地域特色是经过长久的历史沉淀和观念的凝练,饱含了丰富的民族气质和精神,并保持了相对的稳定性。不同地区,不同种族存在着特有的差异性。众创空间的落地要以某个地区为基础承载,那么在空间的设计上就要符合当地的地域特色、民族特点。杭州的“洋葱胶囊”作为国内首个由艺术院校建立的创客空间,依托于中国美术学院,开放、友好、创造、交流,定期发布艺术创作作品。
3 众创空间符合使用人群特点
不同地域的创客群体,受各地区产业结构及人文因素的影响,表现出了差异化的定位和发展方向。它们注重个体的创新创造能力,不以利益为主要诉求点,注重内涵和目标的多元化设立。笔者在主持“星火空间”设计过程中,分析了创客群体的特点。以白色跟橙色为空间的主色调,表现创客群体阳光、热情、积极向上的特点;在空间中融入了小型水吧的设计,满足了年轻人“泡”咖啡店的习惯;空间造型及办公家具、灯具的选择上采用了简单的几何形体,使原本狭长的空间在视觉上得以扩张,降低了狭小空间所带来的视觉疲劳及紧迫感。
4 众创空间功能性满足使用需求
随着众创空间规模的发展和调整,众创空间保持着相同爱好者聚集地或者共同工作的场地的定位,有些众创空间还承担了社区或城市技能培训的职能。还有一些众创空间通过组织协调场地、工具、设备等资源,协助创意团队进行项目开发,并进行产品的孵化和发布。众创空间的成员在形成项目进行推进的过程中,一些成熟项目的目标和定位日渐明确,并开始呈现出市场价值。同时,市场需求及实际问题的出现,也为项目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无限可能。对于这样的项目和创客团队,众创空间在设计中就要考虑到场地、制作条件、工业设计、电子技术等的融入和有机结合。在空间功能设计上可以更加细致地加入如孵化区、实验室、创意车间、研发室、报告厅等功能空间,来满足项目的孵化和成长。
在我国各地日趋高涨的创业热潮下,创客这种社会化的创新行为已经形成了一定的产业规模。因为不同形式及形態的存在,众创空间吸引了更广泛的社会人士参与其中。众创空间运动联合发起人Mitch Altman在访问清华大学时提到,众创空间之所以吸引人,是因为它提供了一个让爱好者们可以全身投入到自己热爱作品中的场所,并可以在此空间中分享收获的快乐。在空间的设计中,要以“创客”这个“人”为空间的创意设计为出发点,以人为本,功能上满足项目的孵化、成长、发布,形式上满足参与者的审美,社会效益能符合当地的地域特色,成为带动地方产业升级的创新基地,同时能为地区的创新创造、意识的整体提升进行积极的探索和改进。
参考文献
[1]黄彦菁,孙丽江.众创空间创新创业服务平台建设的金融支持体系研究[J].改革与战略,2015,(11):49-52.
[2]田旭,赵永新.“互联网+”环境下河北省创新创业工作思考[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6,(3):126-127.
(作者单位:常州机电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