橄榄妈妈和橄榄女儿
2016-07-06农经王远华
文|《农经》记者 王远华
橄榄妈妈和橄榄女儿
文|《农经》记者 王远华
李慧50后,祥宇集团董事长,全国“三八”红旗手,全国十大绿化女状元提名奖获得者。
在陇南贫瘠的大山里,顽强地生长着几十万亩油橄榄树,一对母女将橄榄果榨成油,销往全国各地,发挥了“带动一个产业、造福一方百姓”的作用。
众所周知,橄榄油是舶来品,其实中国本土也出产橄榄油。自从1964年周恩来总理从阿尔巴尼亚引种以来,我国种植油橄榄已经有50多年历史。目前,我国本土橄榄油虽然从品牌上不如进口橄榄油响亮,但无论是技术还是品质,与国际大品牌相比毫不逊色,甚至多酚含量、紫外线吸光度等关键指标,均高于很多国际大品牌。
甘肃省陇南市在我国橄榄油产业中的地位举足轻重,有这样一组数字:目前全国油橄榄种植面积80多万亩,其中,陇南市油橄榄种植面积51.9万亩,年产鲜果2万多吨,占全国总产量的9成以上,橄榄油产量也占全国9成以上。而陇南市本土企业祥宇油橄榄开发有限公司收购了当地8成以上的油橄榄鲜果,这家带动了当地油橄榄产业的龙头企业,目前由两位女性掌舵,她们是妈妈李慧和女儿刘玉红,人称橄榄妈妈和橄榄女儿。
梦里的家乡是绿色的
李慧说,她从小就喜欢树,喜欢绿色,那是生命的颜色。小时候,她梦里的家乡是绿色的,但醒来一看,到处都是光秃秃的,很是失望,她希望自己的家乡能变成绿色的。直到1997年,她等来了这个机会。
刘玉红80后,陇南市祥宇油橄榄开发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全国青联常委,甘肃省政协委员,甘肃省“三八”红旗手。
资料显示,1964年,周恩来总理从阿尔巴尼亚引进并种下第一棵橄榄树,之后开始在全国各地试种。中国林科院的徐纬英教授把毕生心血都投入到了油橄榄种植和研究上。据李慧回忆,为了试种油橄榄树,从云南、四川,到陕西、湖北,徐纬英常年奔波在各个山区,终身未嫁。当时陕西城固是重点试种地区,徐纬英把主要精力放在了城固,并在当地建设了榨油厂。城固的橄榄树长得非常好,但不挂果,后来分析原因,是土壤湿度大,试种又失败了。1978年,甘肃武都县从城固县引种了两百来棵橄榄树,几年后结了果子,听说城固有榨油设备,就把果子运过去加工。徐纬英发现后,立即到武都考察,综合分析气候、土质等因素,认为武都白龙江沿岸是我国油橄榄最佳适生区。
1990年,武都县成立油橄榄站,引进树种,建成100多亩的示范园。1996年,武都县油橄榄站实现了批量提供种苗,开始大力推广油橄榄种植。1997年,李慧全身心地投入到了油橄榄种植中。1999年,李慧在白龙江畔的汉王镇罗寨村佛堂沟租赁农民弃耕地和荒山荒坡3000亩,先后投资500多万元创办富民农场。她在千亩荒滩荒坡和泥石流冲积堆上撑起创业的帐篷,垦荒种树,带领着几十户村民没日没夜地拼命干,找水源、挖平台、育林坑、种树苗、施肥、浇水;起早贪黑、披星戴月,奔波于家和油橄榄园之间;风里来雨里去,饿了吃口自带的干粮,渴了喝口山泉水,探索并积累了丰富的油橄榄树培育、管理技术。修建了1000立方米的蓄水池4个,开通园区公路5公里,架设了专用输电线路3公里,修筑防洪堤坝1500米,治理泥石流沟6条,育苗20多万株,栽植佛奥、莱星、鄂植等十多个优良品种的油橄榄树6万多株,另外还有枣树、杏树、石榴等果树1000多棵。如今,佛堂沟满山遍野都长满了郁郁葱葱的油橄榄树。过去人称“三十里的佛堂,一辈子不走都不想”的佛堂沟,已变成“绿色的长廊”。
李慧种树的时候,还没有挖掘机,什么活儿都是靠人工,非常辛苦。为了调动大家的积极性,李慧和大家一起,背树苗、挖树坑,在荒凉的山坡上奔波劳碌。
那时候买件衣服都舍不得,就舍得买树苗,后来我自己育苗,在沟里坚持了十几年,做自己喜欢的事,心里不觉得苦。
李慧的丈夫刘元勇原来是一名检察院干部,1992年下海经商,先后经营过中药材和水电站。有一回,他到李慧种树的山坡上转了一圈,深刻地体会到了妻子的辛苦,他没想到,温顺秀丽的妻子能忍受那么艰苦繁重的劳作。他对人说,别说让你去种树,你到山坡上跟着转两天,回来要是不打晃,我就佩服你。
李慧却不觉得苦,她说:“那时候买件衣服都舍不得,就舍得买树苗,几万株树苗都是我自己花钱买的。后来我自己育苗,在沟里坚持了十几年,每天一大早就去,晚上回来时,月亮都当头照着咧,我也没觉得苦,做自己喜欢的事,心里不觉得苦。”
2002年,李慧获得全国“十大绿化女状元”提名奖;2004年,被评为“全国三八红旗手”。
用一辈子做好这一件事
和妈妈的主动种树不同,女儿刘玉红投身油橄榄事业,颇有些“身不由己”。
刘玉红从小喜欢音乐,她希望从事和音乐有关的工作。但后来考大学时,却听从爸爸妈妈的意见,报了法律专业。
李慧说:“这个孩子从小就懂事、孝顺,特别体谅爸爸妈妈,宁愿自己受委屈,也不让爸爸妈妈失望。”
刘玉红2004年从兰州大学法学专业毕业时,正赶上陇南的橄榄树大面积结果,祥宇公司业务量倍增。以前产量小,不愁卖,现在产量突然涨了几倍,销售压力也随之倍增。看到父母为油橄榄日夜操劳,刘玉红觉得应该为父母分忧,她再次听从爸爸的意见,去兰州开了第一家橄榄油专卖店。她从导购做起,后来又做到店长、分公司经理,主管销售。祥宇的橄榄油销售渐渐打开了局面,在全国各地先后开了20多家专卖店,发展了500多家经销商,北、上、广等一线城市都有了专卖店。橄榄油成了甘肃著名的农特产,祥宇橄榄油成了甘肃最具影响力的品牌之一。
每年的11月,陇南进入繁忙的油橄榄采榨季。按照国际标准,橄榄果采摘后,要在24小时内榨完。为提高油品品质,祥宇全部在8小时内榨完。采摘、收购、加工,忙得不可开交,经常要通宵加班。
2010年,刘玉红对爸爸说:“等销售额做到1亿,我就把销售公司交还给你。”那时候,她还是希望从事与音乐有关的工作。但仅仅一年之后,2011年的11月,正是忙碌的油橄榄采榨季,爸爸因为劳累过度突然离世。当时祥宇集团的电力公司业务刚开始不久,妈妈接手管理电力公司,油橄榄公司的担子就落到了刘玉红的肩上。
刘玉红回忆说:“我当时就懵了,我以前只做过销售,生产上的很多事情都不懂,不知道怎么和政府、银行、果农打交道。从兰州回到陇南后,第一次召集公司管理人员开会,大家都心情沉重,都不知道该说什么,就那样沉默着。”她每天早上七点多到办公室,夜里十二点才回家,经常难过地默默流泪,一是想念爸爸,二是工作上很多事她不知道怎么处理,银行贷款的事不知道怎么解决,收购油橄榄果的钱没有着落,果农那边没法交代,所有的问题都是她以前从未考虑过的,一下子全部涌到了她的面前。好在最困难的时候,公司的员工、爸爸以前的朋友,都给了她很大帮助。
如果把油橄榄树种好,把这个产业发展好,让老百姓在家门口就能挣到钱,很多人是不愿意离开的,孩子们会孝敬父母,爸爸妈妈不会出去打工,留守儿童的问题也能解决。
刘玉红的父亲是军人出身,有担当,讲诚信,乐于助人,朋友也多。2008年汶川地震时,祥宇的厂房也受损,出现了裂缝。当时公司账上还有五六十万元,爸爸说,全部捐给汶川。刘玉红当时有些不理解,毕竟我们也受灾了。爸爸说,那么多的人都没有了,还要钱有啥用?受父亲的影响,刘玉红也一直热衷于公益事业,2012年,祥宇公司成立了“祥宇橄榄奖助学金”,每年为贫困学生捐助10万元,助他们顺利完成学业。
祥宇油橄榄公司生产车间
刘玉红说:“2011年对我们的家庭和公司来说,就像是经历了一次汶川地震。后来经过一年的调整,情况慢慢好转,我也慢慢适应了新的角色,现在一切工作都步入正规,下一步就是如何更好发展的问题了。”
随着对橄榄油产业的了解,刘玉红慢慢地喜欢上了这个事业,那个做着音乐梦的文弱女生,正在变成一个干练执着的企业家。她说:“橄榄油对人的健康有好处,油橄榄的种植改变了山区的面貌和老百姓的生活,这是一项对社会对父老乡亲对消费者都有益的事业,我这辈子能把这一件事做好就行了。”
让乡亲们在家门口赚到钱
近年来大宗商品价格持续大幅下跌,对祥宇橄榄油有没有影响?公司的效益怎么样?面对《农经》记者的提问,李慧表示:“大宗商品的价格都在降,其他品种食用油的价格会受到影响,橄榄油的销售肯定也会受到影响,但做这件事主要还是考虑社会效益,如果我们不做,农民的果子变不成钱,就可能把树砍掉,山就又变成荒山,农民的生活也改善不了。我们这个地方干旱缺雨,育一棵树不容易,就像喂孩子一样,砍一棵树,心上都疼啊。如果只是从经济效益考虑,我们只要把电力公司经营好就可以了。我不希望女儿太辛苦,她一个柔弱的姑娘,她有时候晚上睡觉说梦话都在谈工作,你想她承受的是啥压力?我看在眼里疼在心里。”
据了解,武都是国家级贫困县,花椒和油橄榄是其优势产业。目前武都正在全力打造“中国花椒之乡”和“中国橄榄之城”,武都的花椒种植历史悠久,但尚需龙头企业带动。油橄榄种植只有不到40年历史,由于有良好的适生条件,加之有祥宇公司这样的龙头企业带动,武都的油橄榄产业在全国遥遥领先,具有绝对优势。
油橄榄树在武都的荒山秃岭上顽强地生长,昔日荒凉贫瘠的家乡正在被生机勃勃的绿色覆盖,农民的生活也逐渐富足。据统计,祥宇成立至今已经累计向农户支付收购款5亿多元,带动17个乡镇、460多个村、14.5万人脱贫。刘玉红说,每年的采榨季,公司的员工下乡去收购,农民会放鞭炮表示欢迎,甚至拿出最好的饭菜招待他们。虽然公司有纪律,员工们也很自觉,不随便到农民家里吃饭,但员工们觉得受到乡亲们这样的尊重,心中倍感自豪,觉得这不仅是一份工作,更是一项有意义的事业。
刘玉红希望陇南的油橄榄产业能够发展得更好,可以带动更多农民致富,让家乡绿起来、富起来,在家门口就可以赚到钱,就不用背井离乡外出打工了。她说:“我们协会里有个老人,每年收果子时我都跟他聊一聊,他们老两口70多岁,开始种得少,后来发现有些人不种,他们就把地流转过来,老两口现在大概有几百亩地,去年收入几十万元。他们有个儿子,在广州打工,多年都没回来看他们,这两年油橄榄果子卖得好,儿子也回来了,对老两口很孝顺。我发现,如果把油橄榄树种好,把这个产业发展好,让老百姓在家门口就能挣到钱,很多人是不愿意离开的,孩子们会孝敬父母,老人不会被撂下,爸爸妈妈不会出去打工,留守儿童的问题也能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