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在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B
2016-07-06于荣刚
于荣刚
摘 要:浅要分析小学高年级心理健康存在问题的原因,从而提出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渗透心理教学的策略,如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营造心理健康教育氛围、挖掘语文教材,充分利用教材中关于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等。
关键词:学习压力;心理健康;语文教材
在小学阶段对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有利于帮助小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健全的人格以及坚定的意志品质,从而为小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同时,新课程改革后也明确提出,教学要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全面发展,以及培养学生终身学习和良好品德的能力与愿望。基于此,教师在小学生语文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小学高年级心理健康存在问题的原因
1.小学生学习压力过大
随着现代化社会的发展,社会更加需求高素质人才,因而在如今,许多独生子女家庭对自己的孩子期望很高,要求也比较严。这使得小学生在节假日期间也可能需要上各种培训班,让学生倍感压力,很早便需要面临择校的问题。
2.教学中更注重学生学习成绩的提高
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教师在日常教学时更注重提高小学生的语文成绩,从而忽视了对小学生心理健康的教育。部分小学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时更加关注学生对书本知识和对文章词句的掌握程度,教学方式较单一和枯燥,使得学生对语文学习失去兴趣。而教师为了让学生集中注意力,可能会采取一些强硬的措施,没有找到有效的手段来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这在一定程度上也不利于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3.小学高年级学生开始进入青春期
在小学高年级,学生开始由孩童期转向青春期,是人生发展的一个重要根基阶段,学生在这个阶段中,独立意识以及自我意识都不断增强。在这个阶段,学生对于外界的各种压力会产生困惑和焦躁感,在对同学之间的关系和老师之间的关系这些人际关系的处理上都会有不同程度的幸福感,学生内心世界更加丰富,甚至会产生一些逆反心理,比如,迷恋明星、打游戏等,从而影响学习成绩和心理健康的发展。
二、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渗透心理教学的策略
1.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营造心理健康教育氛围
课堂心理气氛对于学生的学习效率以及学生的人格发展都有着重要影响。在语文教学中,教师需要营造轻松、愉悦、和谐的课堂学习气氛,以民主和平等的态度来对待每一个学生。同时在与学生交流的过程中需要尊重、相信和理解学生,使学生在语文教学中感到学习的乐趣。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若是保持微笑和蔼可亲的态度,会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到轻松、没有压力,且教师适当用体态语言如眼神鼓励学生,可以起到减轻学生压力的作用。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也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创设相关的教学情境。可以模拟课文情境,使得学生在学习中亲近课文,从而提升学习兴趣,集中注意力投身到学习当中。比如说,在四年级教材中《“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教师可以根据平时学生的写作情境,来引导学生思考在生活中是否遇上相同的情况。如段落中:“亲爱的,发生了一件美妙的事。巴迪写了一首诗,精彩极了……”母亲上前说道。“对不起,我自己会判断的。”父亲开始读诗。我把头埋得低低的。诗只有十行,可我觉得他读了几个小时。“我看这首诗糟糕透了。”父亲把诗扔回原处。我的眼睛湿润了,头也沉重得抬不起来。
在日常生活情境之中,和父母之间是否也发生过类似情况,让学生进入课文情境,从而深入体会文中所表达的情感,加深文章理解。
2.挖掘语文教材,充分利用教材中相关的心理健康教育内容
小学语文课文内容文质兼美,文章中不止有反映自然、科学、社会和艺术等方面的内容,同时也塑造了多种多样的人物形象,比如说关于勤奋刻苦的科学家文章,如《爱迪生救妈妈》《奇怪的大石头》《数星星的孩子》等。也有保卫国家的民族英雄、勤勤恳恳的农民、热爱学习的红领巾等,这些课文中塑造的人物为学生了解人生和认识世界提供了一个想象空间,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了现实例子。
比如说,在讲授《鱼游到了纸上》这一篇课文时,教师可以将教学重点放在引导学生感悟课文中聋哑青年专注、勤奋的品质方面,并且合理使用多媒体课件,将青年人看鱼和画鱼的画面呈现在学生面前,使得学生通过捕捉细节,来近距离感受青年的感情,从而使心中产生对别人的赞赏和敬佩之情。世界是美好的,生活也是美好的,这种专注勤奋的品质也是很好的,且身残志坚的精神也是值得学习的。这样不仅可以使学生能够更容易理解教材内容,还可以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健康心理,使学生的心灵得到净化,陶冶情操。
在小学语文教材中,教师需要学会利用和挖掘其中存在的培养学生心理健康的内容,从而真正意义上做到教书育人。
参考文献:
[1]周晓夏.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研究[D].扬州大学,2014.
[2]曹建彬.浅谈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J].学周刊,2015(31):89.
编辑 孙玲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