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习近平的历史文化思维探究

2016-07-06严雄飞熊南飞

中国市场 2016年24期
关键词:历史思维历史文化历史观

严雄飞,熊南飞

(湖北工业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湖北 武汉 430068)



习近平的历史文化思维探究

严雄飞,熊南飞

(湖北工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湖北武汉430068)

[摘要]习近平认为中华文化是国家之“根”、之“魂”的历史文化思维。要善于用中华民族创造的精神财富来以文化人,以文育人,增强做中国人的骨气和底气。治国理政要修身立德立志,坚定信仰追求,强烈的历史担当、历史大视野和历史逻辑,视民生为人民幸福之基、社会和谐之本,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及其核心价值观必须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以史为鉴培育好自己的“三观”。发展社会主义道德观必须继承和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关键词]历史思维;历史文化;历史观;传统文化

[DOI]10.13939/j.cnki.zgsc.2016.24.280

1中华文化是国家之“根”、之“魂”的历史文化思维

文化是人们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的一种意识形态。人们对一种文化的不同观点则会形成不同的历史文化观,影响着人们对历史文化的态度。习近平指出,“不忘本来才能开辟未来,善于继承才能更好创新。”传统文化是民族的“根”与“魂”,如果抛弃就等于割断了精神命脉。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文化观,科学地、辩证地对待传统文化,既不能厚古薄今,也不能厚今薄古。坚持从当代的实际出发,继承创新,剔除其封建的糟粕,吸取其精华和优秀基因,再创辉煌中华文化,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第一,善于用中华民族创造的精神财富来以文化人,以文育人。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三次集体学习会上,习近平指出:“对历史文化特别是先人传承下来的价值理念和道德规范,要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有鉴别的加以对待,有扬弃的予以继承,努力用中华民族创造的一切精神财富来以文化人,以文育人。”

第二,吸取中外文化的精华。无论中外历史文化都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其精华的吸取主要是看是否符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及核心价值观。任何国家和民族的历史文化都是特定时代历史的产物,带有时代的局限性,世界历史文化精华与糟粕并存是一种正常现象。习近平在中央党校建校八十周年庆祝大会上强调,要以科学态度对待传统文化,“我们不仅要了解中国的历史文化,还要睁眼看世界,了解世界上不同民族的历史文化,去其糟粕,取其精华,从中获得启发,为我所用。”

中国传统历史文化同样是精华与糟粕并存。中国传统文化起源农业文明,带有一定封建糟粕,但总体上精华大于糟粕。如传统文化中的仁、义、礼、智、信的社会伦理思想和道德规范中,有着其合理成分和优秀基因,对当今工业文明社会发展具有很好的支撑作用。我们对传统文化要有文化自信,要挺起文化脊梁。但自信并不是全盘肯定,必须批判地继承,就是对文化破立,但文化是破易立难的,中华文化的破立上曾付出过沉重的代价。这主要是没有处理好扬弃、破立与建设的关系,尤其是没有真正做到批判适度、创新继承。荀子讲过“旧礼已废,新礼未生,必生乱象”。

习近平在考察山东曲阜孔庙时指出,研究孔子和儒家思想要坚持历史唯物主义立场,去伪存真,去粗取精。在新的时代条件下,要坚持古为今用,因势利导,深化研究,充分发挥其对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积极推动作用。

第三,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突出优势,能增强做中国人的骨气和底气。中华民族在五千多年的历史长河中创造了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对人类文明进步具有不可磨灭的贡献。中华文化孕育了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和最根本的精神基因,是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习近平强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突出优势,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动力和文化繁荣的源泉,必须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习近平指出,要加大对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和光荣历史的正面宣传力度,以培养正确人民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他指出“通过学校教育、理论研究、历史研究、影视作品、文学作品等多种方式,加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引导我国人民梳理和坚持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增强做中国人的骨气和底气。”为此,要传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洞悉优秀传统文化的鲜明特色、历史渊源、发展脉络和基本走向,领略其独特魅力和价值理念,增强文化自信。

习近平认为历史文化遗产是一张金名片,必须合理地保护好、利用好。习近平希望历史文化遗产能够在传承优秀文化思想中,以实际的、看得见的方式,来起到应有的思想教育作用,并激励人们热爱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历史文化遗产,让它能一代代地传承下去。

2习近平治国理政的历史文化思维

历史是文化的筋骨,道德是文化的灵魂,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生命。一个国家的治理体系与其历史传承、文化传统、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密切相关。中国几千年来,多民族、统一、追求善治的历史主流,是与中华历史文化有着直接关系的。优秀传统文化对我们治国理政具有十分重要的借鉴意义。习近平不仅把大量引用经典作为讲话生动有趣的一种风格,在总体上强调吸取传统文化的优秀基因,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积极意义,而且在其治国理政上也吸收了丰富的思想养料。

第一,治国理政要修身立德立志的历史文化思维。习近平曾引用过《老子》中“圣人无常心,以百姓之心为心”,告诫各级领导干部“主仆关系不容颠倒”,用《韩非子》中的“宰相必起于州部,猛将必发于卒伍”,强调领导干部需要积累基层工作经验和要经历艰苦环境的磨炼等。领导干部要在心中树立一个正确的价值观,“志之所趋,无远弗届,穷山距海,不能限也。志之所向,无坚不入,锐兵精甲,不能御也。”习近平强调要非常重视作风问题,要以身作则。警醒官员“奢靡之始,危亡之渐”,“侈则肆,肆则百恶俱纵”。“善禁者,先禁其身而后人”,领导干部一定要做到严于律己,为政清廉。

第二,坚定的信仰追求和强烈的历史担当的历史大视野和历史逻辑。习近平指出,“革命理想高于天”“永不动摇信仰”“艰难困苦,玉汝于成”“多难兴邦,殷忧启圣”“失败为成功之母”。毛泽东也常说,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他要求全党同志深刻认识反腐败斗争的长期性、复杂性和艰巨性,以刮骨疗毒、壮士断腕的勇气,以重典治乱、猛药去疴的决心,坚决把反腐败斗争和党风廉政建设进行到底。

第三,民生是人民幸福之基、社会和谐之本的历史思维。习近平引用经典古语强调坚持以民为本、以人为本执政理念。如“民惟邦本,本固邦宁。”“治理之道,莫要于安民;安民之道,在于察其疾苦。”他要求要格外关注、格外关心、格外关爱各类困难群众,把其安危冷暖时刻放在心上,竭力为其排忧解难。

第四,依法治国的法治历史思维。习近平引用韩非子“国无常强,无常弱。奉法者强则国强,奉法者弱则国弱。”的名言说明法治的重要性,引用东汉思想家王符的“法令行则国治,法令弛则国乱。”的名言,强调要加强和改进法律工作,履行好法定职责。引用“理国要道,在于公平正直”。说明促进公平正义是政法工作的核心价值追求,司法机关一定要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

第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源于五千多年文明的历史文化思维。习近平贯穿于时空上的大跨越、大穿越的气势,将中国共产党的光辉历程概括为“三件大事”,对中国道路由近及远用了30多年、60多年、170多年、5000多年四个“走出来的”。习近平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强调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中华民族悠久文明是紧密相连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形成具有深厚的历史渊源和广泛的现实基础。

习近平曾从每个国家和民族历史传统、文化积淀、基本国情是不同的来说明中国发展道路理应有其自身特色。他认为中华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的精神追求,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深厚历史渊源。习近平关于“中国梦”中的许多内容,也是基于优秀历史文化之上的。可见优秀历史文化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很好的现实意义。

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源于中华文明的历史文化思维

党的十八大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用“富强、文明、和谐、民主、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加以概括。这些词与中国传统文化及其价值体系中都可以直接或间接地对应,其倡导的有些理念在历史文化及其价值体系中还可以找到出处。可以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对中华文明绵延数千年形成的其独特价值体系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第一,必须立足优秀传统文化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习近平认为“要大力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核心价值观,加快构建充分反映中国特色、民族特性、时代特征的价值体系。”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有丰富的思想道德资源,是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必须大力加强挖掘和阐发,实现中华传统美德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以追求美好崇高的道德境界。习近平指出:“中华文明绵延数千年,有其独特的价值体系。优秀传统文化已经成为中华民族的基因,植根在中国人内心,潜移默化影响着中国人的思想方式和行为方式。今天,我们提倡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从中汲取丰富营养,否则就不会有生命力和影响力。”

第二,学史以观成败得失、知兴替,益于培育好“三观”。习近平认为,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吸取其思想精华,对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很有益处的。学史可看成败、鉴得失、知兴替;学诗可情飞扬、志高昂、人灵秀;学伦理可知廉耻、懂荣辱、辨是非。

第三,坚持马克思主义和发展社会主义道德观,必须继承和弘扬传统美德。习近平指出,要处理好继承和创造性发展传统美德,引导人们追求有道德操守的生活,让每一个中国人都能传播中华美德和中华文化的正能量。他指出,要认真汲取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和精髓,大力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深入挖掘和阐发优秀传统文化中,仁爱、民本、诚信、正义、和合、大同思想的时代价值,使其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涵养的重要源泉。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二次集体学习会上的讲话[R].2013-12-30.

[2]习近平.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20周年座谈会的讲话[R].2013-12-26.

[3]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三次集体学习会时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4-02-24.

[4]习近平.在十八届中央纪委三次全会上的讲话[R].2014-01-14.

[5]习近平.在中央党校建校80周年庆祝大会暨2013年春季学期开学典礼上的讲话[R].2013-03-03

[6]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进行第七次集体学习讲话[R].2013-06-26.

[7]习近平.在布鲁日欧洲学院的演讲[R].2014-04-01.

[8]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八次集体学习时强调[R].2014-10-13.

[基金项目]本文系《湖北红色文化资源的育人功能及其实现路径研究》(教育部人文社专项任务项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15JD710054)的研究成果之一。

[作者简介]严雄飞,男,湖北工业大学教授。研究方向:党建理论和廉政建设;通讯作者:熊南飞,湖北工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猜你喜欢

历史思维历史文化历史观
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的科学历史观
“大历史观”与历史思维培养——以《洋务运动》为例
培养历史思维,优化历史活动课
历史想象力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实践研究
城市化下的历史文化与现代商业共存模式研究
习近平“七一”讲话的思想精髓
习近平的历史观
高中历史教学简论
颠覆与重构——当代新历史小说的历史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