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东硅谷”的创新之路

2016-07-06于德清

同舟共进 2016年7期
关键词:以色列企业

于德清

这个国家只有几百万人口,一没资源,二没地理位置优势,三被强敌环伺,居然成为科技创新“大国”——这就是以色列,号称“中东硅谷”。从特拉维夫到海法的走廊地带,已是世界知名的创新走廊。自2000年以来,以色列获得诺贝尔科学奖、诺贝尔经济学奖的有8人;以色列研发经费投入占GDP的比重全球第一;高科技产品同其它技术密集型产品的出口额占出口总额的75%。

这就是以色列,一个中东地图上的边缘国家,一个大众心目中总爱“惹是生非”的国家。

【纳斯达克上市创新企业超过日、中、印总和】

在“阿拉伯之春”横扫中东地区的数年间,以色列基本上置身事外谋发展,并获得了世界投资界越来越多的目光。2016年4月,以色列驻沪总领事安迈凯在接受上海媒体采访时透露,目前以色列有4800家初创企业,每年新增1000家初创企业。以色列在纳斯达克上市的新兴企业总数超过欧洲的总和,也超过了日本、中国、印度的总和,仅次于美国——而前两年,以色列还排在中国之后。

欧美巨头不仅大量投资、收购以色列的创新企业,苹果、谷歌、微软、脸谱网等IT巨头如今都在以色列设立研发中心。中国的BAT(中国互联网公司百度、阿里巴巴、腾讯的首字母缩写)也早在数年前就布局以色列。此外,联想、东软、中国平安、光明食品等公司也纷纷加入投资大军。

以色列国土面积只有2万多平方公里,比北京略大一些,人口只有800万左右,不到北京的一半,GDP却和北京差不多,都在3000亿美元的水准。中关村虽号称“中国硅谷”,但大量的创新企业技术水平不高,和以色列创新企业的“技术流”路线形成强烈反差。

新加坡的人口规模和经济规模跟以色列差不多,但以色列的经济含金量要比新加坡高很多。新加坡从上世纪90年代就布局互联网信息产业,开始搞创新。李光耀重视创新,李显龙甚至自己都学会了编程,但20多年后,新加坡的创新成绩乏善可陈,以色列却实现了国家创新的崛起。

近年来很多报道均提到,以色列之所以成为创新之国,离不开政府的高度重视以及对创新企业的政策、资金支持。不过,并不是政府支持创新,一个国家就一定能够成功实现创新转型。事实上,很多国家政府都把创新纳入经济转型战略,新加坡对创新企业的支持力度其实并不比以色列更弱,但结果如何,大家自有判断。因而,研究以色列的成功,需要寻找更深层的原因。

【军工技术驱动创新】

以色列军队对创业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全民兵役制不仅能让以色列的年轻人迅速成熟,更给了他们拓展人际关系的机会。这个很好理解,全民兵役制很容易形成一种战友型的创业团队模式。另外,以军是培养年轻技术人才的熔炉。在服兵役期间,军队的尖端科技部门会把一些聪明的年轻人挑出来,单放在一个部门里,鼓励他们大胆想、大胆干。当服役结束后,他们有机会接触到以色列高科技领域的领军人物。

军工技术领先民用技术是一般规律,比如现在最热的VR(即虚拟现实)技术,其实在军队中早已应用。以色列的军工技术非常强大,

在航空、精密电子元件等领域具有世界领先水平,在很多以色列创新企业身上,都不难发现军工技术的影子。以色列有一家叫做“基文影像”的公司,有关资料显示,公司创始人伊旦曾是以色列国防军最重要的武器开发商Rafael的导弹工程师,专门研制尖端光电元件,有了这些元件,导弹才能“看到”自己的目标。伊旦的想法是,他要把导弹中最新的微型化技术用于开发一种药片大小的照相机,可以从人体内部将拍摄的影像传输出来。最终,伊旦开发出了医用的胶囊摄像机,并取得了商业成功。

强大的军火工业基础,决定了以色列创新企业的高科技基因。

【美国军援为腾飞插上翅膀】

探讨以色列何以成为创新之国,应分成两个阶段来考察。一个阶段是从1948年以色列建国到上世纪80年代中期,另一阶段就是从上世纪80年代中期一直到现在。在第一个时间段,可以看作是以色列确立并成为科技强国的时期;在第二个阶段,以色列启动经济改革,并成功实现了创新转型。第一阶段为第二阶段做好了充足的技术积累。

100多年前,从犹太人重返“应许之地”开始,以色列的经济就以农业和轻工业为主,这种状况一直延续到建国之后的十多年。以色列的工业自1967年起,开始把力量集中在高增值制成品上,开发基于本国科学水平和技术革新的产品,计有电子医疗设备、农业技术、太阳能产品、电子计算机硬件和软件以及钻石加工等。这种做法既满足了国内生产、生活的需要,又带来了出口创汇效益。上世纪70年代后,电子、光学和航空工程已成为以色列的主要工业。

也正是在1967年,美国对待以色列的态度产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在以色列建国后相当长一段时间内,美国政府因为考虑在阿拉伯国家之间搞平衡,对以色列只是进行一般性援助。1949~1965年,美国政府一共给予以色列约10.71亿美元的援助,其中96%以上是经济援助——来自美国社会的援助另当别论。

但1967年的第三次中东战争使美国彻底改变了对以色列战略价值的看法,以色列在战争中显现出来的强大军力,使美国意识到以色列已成为中东地区的一支重要力量,对维护美国在中东的战略利益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此外,第三次中东战争后,苏以断交,以色列便选择美国作为后盾,美以特殊关系由此确立。此后,美国对以色列的经援与军援源源不断,并于上世纪60年代末开始逐渐变成以军援为主。美国毫不吝啬地为以色列提供最先进的武器装备和军事技术。一些新式装备和技术,美国甚至在正式使用前就给了以色列,中东成为美国新武器和新技术的试验场。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以色列随时都有面临战争的可能,美国军援也注重以色列的自我造血功能。在美国的帮助下,以色列逐渐建立了强大的军事工业,并且和美国军事技术人员一起合作进行武器技术开发。到1992年,以色列的军火工业产值占到国民生产总值的一半以上,各种高精尖武器装备出口多个国家。

猜你喜欢

以色列企业
企业
以色列家喻户晓的“中国奚”
企业
企业
伊拉克立法反对以色列
企业
企业
心中的墙——以色列游记
以色列发现前年鸡蛋
敢为人先的企业——超惠投不动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