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构筑低碳发展的城市空间布局

2016-07-05薛峰

中国经贸导刊 2016年18期
关键词:空间布局功能区园区

薛峰

镇江作为中国东部沿海地区城市之一,近年来在低碳城市建设上积极探索、大胆实践,谋划并组织实施了空间格局优化、低碳能力建设、低碳产业培育、低碳生产模式、碳汇建设、低碳能源、低碳交通、低碳建筑、低碳生活等“低碳九大行动”,取得了明显的成效。2012年,镇江入选国家低碳试点城市;2014年,习近平总书记亲临镇江视察,对全市生态文明和低碳城市建设工作给予充分肯定;2015年,镇江作为中国低碳发展的典型城市应邀参加联合国巴黎气候会议,并作为唯一的城市代表举办了城市中国角活动,全面推介“镇江经验”。

在探索“低碳发展之路”的过程中,我们深刻认识到,低碳发展没有统一路径可循,必须因地制宜,因“时”施策。与发达国家不同的是,现阶段我国总体上仍处于工业化中后期和城市化的加速发展阶段,产业发展层次处于产业链、价值链中低端,空间布局相对分散,资源能源利用效率不高,“生产环节”仍然是碳排放的主要领域。因此,着力优化产业空间布局,推进产业集中集约集聚发展,从源头上管控碳排放,成为镇江低碳发展的首要课题。

一、前瞻谋划,科学设计,以规划引领低碳发展的空间布局

遵循低碳发展理念,我们按照“经济布局更加集中,资源利用更加高效,生态系统更加稳定,开发秩序更加规范”的要求,我们在全省率先编制了《主体功能区规划》,以乡镇(街道)为单元,划分出优化开发、重点开发、适度开发和生态平衡四类区域。并提出到2020年,建设空间控制在28%以内、生态和农业空间70%以上,形成人口、经济和资源环境相协调的低碳发展空间格局。为了把《主体功能区规划》落到实处,彻底改变“村村点火,处处冒烟”的粗放发展格局,我们在深入调研、充分论证的基础上,按照明确园区面积、明确四至边界、明确主导产业和主导产品、明确发展目标、明确推进机制等“五个明确”的要求,强力推进产业集中集聚集约“三集”发展。通过规划引领、政策扶持、市场化运作等,打造形成了80个先进制造业特色园区、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和现代农业产业园区。2013年以来,80个园区主要指标均超过全市平均水平,三类园区的产业集中度每年都分别提高2.5—3.0个百分点以上。在企业向园区集中、产业向高端集聚的过程中,实现了资源能源高效利用、产业绿色低碳发展的目标。

二、严格管控,差别扶持,以政策推动低碳发展的空间布局

为了推动《主体功能区规划》落地,市政府出台实施了《主体功能区制度实施意见》,明确了产业准入、环境准入、规划引导、财政支持、土地管理、分类考核等6个配套政策,通过“严管+扶持”的方式,推动低碳发展空间布局落到实处。具体表现在“三严一补”:

“三严”——一是严规划管控。强化主体功能区规划的上位规划地位,其他各类规划必须服从主体功能区规划。在主体功能区规划的基础上,围绕共同遵循的战略思路与目标愿景,实施“多规合一”,形成主体功能区、产业空间布局和产业发展规划等总体与专项、远期和近期规划组成的主次分明、有机衔接的规划体系。二是严产业准入。制定了四类区域产业准入指导目录,明确产业发展鼓励清单和负面清单。成立产业项目评估委员会(主要是产业政策、碳排放和节能量的评估),对重大项目逐一评审,对列入负面清单的项目,投资管理部门不予审批,国土资源部门不予供地,规划部门不予办理规划手续,金融机构不予提供金融支持。三是严土地开发。重点开发区域、适度开发区域控制在30%和15%以内,生态平衡区域严控各类土地开发。

“一补”——强化生态补偿。集中市级年新增财力的10%、辖市区年新增财力的5%,并积极争取国家和省相关专项补助资金,设立主体功能区生态补偿“资金池”。重点支持适度开发区域、生态平衡区域的基础设施、生态环境和民生工程建设,保障基本公共服务供给。

三、健全体制,创新技术,以机制保障低碳发展的空间布局

强化组织保障。我们成立了以市委书记为第一组长,市长为组长的低碳城市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实行月度督查、季度调度、年终考核等工作制度,层层传递压力、落实责任,确保低碳城市建设每月有进展,每季有突破,年底有成效。

强化技术保障。整合国土、环境、资源、产业、节能、减排、降碳等数据资源,在全国率先开发了低碳城市建设管理云平台(简称“低碳云”)和生态文明建设管理与服务云平台(简称“生态云”),对重点碳排放行业和企业、重点区域进行实时监控、在线分析,实时掌握碳排放及能源使用状态,让“看不见摸不着”的碳实现可观、可感、可监测和可考核,通过智能化的数据整合和分析有效调控政府作为、干预企业行为、引导群众生活,切实将低碳发展理念渗透到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

强化考核保障。构建绿色政绩考核体系,市对辖市区的绩效考核指标中,增加“三集”园区产值收入占比、战略性新兴产业收入占比、落后产能淘汰率、空气质量、城镇绿化覆盖率等生态指标,加大服务业、单位GDP能耗、污染排放等指标权重。探索分类考核机制,按照主体功能区规划,对镇(街道)实施差别化考核,推动形成区域特色和竞争优势。通过科学设定评价内容,逐级建立评价指标,着重突出绿色GDP、低碳GDP概念,牢固树立起低碳发展的鲜明导向。

(作者为江苏省镇江市发展改革委主任)

猜你喜欢

空间布局功能区园区
整合后开发区(园区)名单“3+17”
待疫散云开,来园区赴一场春的修行
浅谈通信基础设施(传输部分)空间布局规划
河北邯郸拥有现代农业园区167个
成都市产业功能区优化调整布局出炉
2019年:产业功能区建设聚焦六大工作
陕西省未来五年将建粮食生产功能区2700万亩
陕西省未来五年将建粮食生产功能区2700万亩
沈阳故宫的营建与空间布局特色分析
自然与建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