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敢为人先的勇气推进双创示范基地建设

2016-07-05林念修

中国经贸导刊 2016年18期
关键词:双创基地建设

林念修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创新创业。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坚持创新驱动,发挥创新引领发展第一动力作用。李克强总理要求,要打造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发展新引擎,保持经济中高速增长,推动经济迈向中高端水平。

5月8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建设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示范基地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实施意见》),要求建设一批双创示范基地,加快发展新经济、培育发展新动能、打造发展新引擎。

一、进一步明确示范基地所承载的职责和使命

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是在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的大背景下,推动经济结构调整、打造发展新引擎、增强发展新动力、走创新驱动发展道路的重要举措,社会各界都寄予厚望。

为进一步推动政策举措落地生根、开花结果,按照建基地、做示范,抓典型、出经验的工作思路,国家发展改革委牵头起草了《实施意见》,于4月20日经国务院第130次常务会议通过。贯彻实施好《实施意见》,要从以下三个方面深化对示范基地承担的责任和使命的理解。

首先,要着力突破瓶颈,清除制约双创发展的障碍。去年以来,各地各部门围绕推进双创做了大量工作,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在各地蓬勃兴起,形成了前所未有的可喜局面。但从我们掌握的情况看,政策落实还存在不平衡不到位的现象。

建设示范基地,目的就是要突破这些瓶颈,打通政策落地的“最后一公里”,从创业人群个性化需求出发,有针对性地探索、总结、完善相关政策措施,切实将双创向纵深推进。比如,如何优化支撑基层创业的公共服务,解除创业人员的后顾之忧;如何健全科研人员双向流动机制,推动社会人才顺畅流动;如何增加公共产品和服务供给,为创业者提供更多机会;如何发展创业孵化服务和创业教育培训体系,提升创业者的创业能力,等等。这些都需要在实践中探索。

第二,要有效激发潜能,培育创业创新内生动力。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需要政府和市场共同发力。在推动创业创新的过程中,政府作用更多体现为制度供给和政策引导,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和市场氛围。

建设示范基地,就是要通过各种方式和手段,更好地引导各类市场主体,真正把创业创新理念内植于心、外化于行;就是要进一步调动科技人员、企业职工、社会创客等各类主体的积极性,激发他们的创业创新潜能,让更多的人“敢创业、能创业、会创业”;就是要进一步支持各类市场主体不断开办新企业、开发新产品、开拓新市场,为经济增长和结构调整注入新活力;就是要进一步发挥创新的第一动力作用,助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更好地整合优化各类要素资源,培育经济增长的“倍增器”、发展方式的“转换器”。

第三,要着力打造样板,探索形成可推广的经验。这次我们在充分考虑各部门、各地方现有工作基础,并结合东、中、西部和东北地区区域特点的基础上,提出了区域类、高校和科研院所类、企业类三种类型的双创示范基地,共计28个,主要目的就是要真正打造一批有代表性的双创发展样板,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

建设示范基地,一方面,既要进一步总结提炼、归并整合现有的好做法、好经验,又要继续以“敢为人先”的勇气,大胆推陈出新,积累创造更多的新做法、新经验,率先打造良好的双创发展“微生态”,逐步在示范基地内部形成众多的“生态群落”和“创业系”。另一方面,要按照“边建设、边总结、边推广”的原则,及时发现总结、复制推广有效的经验模式,示范引领各地掀起“比学赶帮”的热潮,推动形成适合双创发展的“大环境”。

二、示范基地建设需要把握好三方面关系

李克强总理指出,示范基地不能光有帽子、面子,还要有里子。35号文已对各类示范基地的建设任务进行了明确,我们要坚决贯彻落实。尽管不同类型示范基地的建设任务各有侧重,但在建设过程中都需要把握好以下3方面关系。

首先,要把握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示范基地建设涉及方方面面,必须调动发挥好各方积极性。在这个过程中,政府一方面要厘清与市场的边界,不能越俎代庖、包打天下,要充分发挥市场的决定性作用和企业的主体作用,鼓励各类市场主体创业创新。另一方面要发挥好引导作用,按照“放、管、服”要求,切实推动管理和服务创新,具体来讲就是要做到“三个更加注重”。

一是更加注重打造新型营商环境。过去招商,讲得最多的是“三通一平”。随着基础设施“补短板”的推进,现在各地的硬环境差距正在不断缩小。要顺应创业创新对政策、信息、资金等方面的需求,变原来基础设施“三通一平”为新“三通一平”,即“政策通畅、信息通透、资金通达、公共服务平台完备”。

二是更加注重打造新型人才环境。推动创业创新,关键在人才。一方面要大张旗鼓地招才引智、吸引人才,包括海归以及海外留学人员。另一方面要在留住人才上下功夫。要针对创业创新人才的实际需求,着力解决他们在子女教育、医疗保障、社会福利等方面的后顾之忧。

三是更加注重打造新型市场环境。要针对垄断行业进入难、知识产权保护难、科研成果转化难等突出问题,着力在完善管理制度和环境上下功夫,真正把创业创新的潜力激发出来。

第二,要把握好首创与借鉴的关系。尽管35号文对示范基地“建什么”、“如何建”都已经有了明确规定,但落实到具体工作推进上,如何确保示范基地真正建出特色、建出成效,还需要结合各自实际,在学习借鉴其他地区经验的同时,注重结合本地实际、因地制宜、扬长避短,发挥好自身的比较优势,争取闯出新路子,形成各具特色、百花齐放、百舸争流的局面。

第三,要把握好“干”与“说”的关系。各示范基地在开展建设的同时,要将宣传放在突出位置上。既要善干,也要善说。我们注意到,国务院文件发布后,海尔集团、上海交通大学等单位已经启动了宣传工作,有的还专门开通了微信、微博等,取得了很好的宣传效果。

各示范基地要在把握好以上三方面关系的基础上,扎实开展示范基地建设各项工作,争取每年都能完成“六个一批”,为推动双创发展作出积极贡献。这“六个一批”就是:出台一批政策举措,在切实解决双创实际问题上取得实效;举办一批重大活动,在营造浓厚双创氛围、培育良好双创生态上取得实效;开展一批业务交流,在经验分享和成果共享上取得实效;推出一批成功典型,在展示创业创新成果,阐释示范基地建设成效上取得实效;研究一批重大课题,在推动双创理论创新上取得实效;推动一批国际合作,在用好用活双创国际资源上取得实效。

三、加快推进示范基地建设工作的四点具体要求

按照国务院部署,示范基地建设在今年上半年要全部启动,在年底前要形成一批典型经验。这项工作时间很紧、任务很重、要求很高,各示范基地务必要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找准工作抓手,不仅要把任务领下去,还要努力把成果做出来,确保如期完成既定目标任务。

一是抓组织体系。示范基地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每个示范基地都要建立健全组织领导机构,统筹方案编制和示范基地建设各项工作。区域性示范基地及地方所属企业示范基地,要由省级(含计划单列市)政府分管负责同志牵头设立指导小组,请当地发展改革部门协调各项工作;高校或中央国有企业的示范基地,请教育部、国资委等相关部委牵头设立指导小组,并请指定具体司局牵头协调各项工作。

二是抓方案编制。在研究制定《实施意见》过程中,我们已经与一些地方发展改革委、首批示范基地单位进行了沟通对接,初步形成了工作方案稿,具备了较好的条件和基础。各示范基地要在6月底前完成方案编制工作。工作方案原则上由示范基地所在省级政府或国务院相关主管部门审批,同时报国家发展改革委备案,相关工作在7月底前全部完成。工作方案要向社会公布,接受社会监督,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三是抓任务落实。示范基地建设已经列入今年国务院专项督查,国办将在年底前组织开展督查工作,重点对示范基地工作方案制定、实施、政策效果等进行督查。希望各相关部门和地方高度重视,在抓好示范基地建设工作的基础上,同步做好迎接督查的相关准备。国家发展改革委将委托中国科协,在年底前对示范基地各项政策落实情况开展第三方评估。双创部际联席会议将结合国务院督查结果和第三方评估意见,研究提出进一步深入推进示范基地建设的有关意见:对实施效果好的示范基地,将报请国务院给予支持和奖励;对不出成果、没有成效的,要“摘掉帽子”,实行动态调整。

四是抓协调联动。各有关部门和地方政府要按照《实施意见》安排,支持示范基地先行先试,支持创业创新资源向示范基地集聚,支持各类政策试点向示范基地倾斜。国家发展改革委、教育部、科技部、工信部、财政部、人社部、国资委等部门将加强指导,着力推动解决相关重大问题。国家发展改革委已经在预算内投资和专项建设基金中安排部分资金,重点支持了高校和企业示范基地平台建设,明年还将进一步加大支持力度,支持区域示范基地双创平台建设。地方各级政府也要全力支持,做好示范基地建设各项工作,推动尽快建成、及早发挥作用。

(本文为作者在双创示范基地建设电视电话会上的讲话,有删节)

猜你喜欢

双创基地建设
“四大板块、六大支撑” 协同式“双创”教学模式研究
寒露
超星二号维修基地
山西省级双创示范基地总数达27个
大学生“双创”进行时
保障房建设更快了
职业院校“双创”教育辨析:基于现实审视与理性思考
城市雕塑是一项文化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