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高校资助育人工作
2016-07-05刘树鑫梁辉
刘树鑫 梁辉
[摘要]高校资助育人工作作为国家人才培养的重要内容之一,其实质是社会财富对劳动力供给的转移性支付。从资金来源看,高校资助工作旨在促进教育公平和社会稳定;从资助目的看,高校资助工作实质是通过实现社会财富在教育领域分配中的转移支付来提高国家人才培养的数量和质量,从而发挥出资助育人的功能,即完善劳动力市场的供给来达到间接调节市场经济运行效率的目的。文章基于经济学的视角,提出多方合力、转变观念以及整合资源来完善高校资助育人工作的建议。
[关键词]资助育人;供给侧改革;经济学
[DOI]1013939/jcnkizgsc201625125
1高校资助育人工作的经济问题
高校资助育人工作包含“资助”和“育人”两个重要组成部分,在经济上可以被理解为成本和效益两个方面,因此用成本效益分析方法来分析高校资助育人工作是值得探讨的一个经济课题。从成本上看,“资助”的资金作为一种获取教育服务的资源,对于我国众多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来讲具有稀缺性。从效益上看,“育人”的效果作为一种教育的产出,集中体现为对劳动力市场的有效供给。因此,高校资助育人工作的经济问题就是在通过维护教育公平和社会稳定来增进社会总福利的前提下,利用有限的社会经济资源来最大限度地增加劳动力市场的有效供给,从而在数量和质量上促进社会人力资本的积累,实现经济转型、结构调整和稳定增长。
2完善高校资助育人工作的经济内涵
21完善高校资助育人工作是提高财政绩效的必然要求
高校资助育人工作的资金来源主要是国家各级政府财政收入、社会企事业机构以及个人财富的转移支付。而各级政府财政收入的最主要组成部分则是由社会消费部门和投资部门所缴纳的各项税收所组成,因此高校资助育人工作的资金来源就是以财政转移支付为主的社会财富重新分配。社会财富的重新分配必定涉及经济活动中主体的利益调整,从而造成了社会公众或部分成员必须做出经济利益上的让渡。这种主要通过税收财政方式实现的经济利益让渡实际上构成了高校资助育人工作中最主要的社会成本,也决定了提升高校资助育人工作的质量和效果是当前落实绩效财政的必然要求。同时,以财政转移支付作为主要资金支持的高校资助育人工作,虽然不直接参与GDP的创造,但必须履行促进教育公平和维护社会稳定来增进社会总福利这一职责。所以,高校资助工作要充分发挥育人的功能,将资助工作与育人工作形成有机结合,为社会培养更多的人才,才能满足财政绩效的要求。
22完善高校资助育人工作是推进供给侧改革的基础部分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中提出,为促进经济发展不仅需要释放新需求,也要创造新供给。供给侧改革已然是当前培育经济增长新动力的重要课题,也是进一步促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助推器。在供给侧改革中,优化实施人力资本战略、激发微观主体创新创业的热情,能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加快实现社会经济增长动力的转换。而高校资助育人工作可以通过确保贫困大学生顺利完成学业的机制下,结合科学合理的人才培养方案,为社会增加更多的优质人力资本存量,进而优化劳动力、资本、土地、管理等要素的配置,推动新兴产业发展。完善高校资助育人工作,不仅可以依据当前社会人才需求制定高校资助育人战略目标,还可以依托高校人才的创新培养,在“双创”背景下达到供给释放需求的效果。
3完善高校资助育人工作的建议
31多方合力,共同建立健全合理的贫困生认定体系
合理的贫困生认定体系,是提高我国高校资助资金使用绩效的基本前提,也是高校资助育人工作的重要保障。它不仅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要求,又是优化社会资源配置的体现。首先,民政相关部门要发挥首次贫困大学生的辨别作用,做好贫困大学生的“背书”工作,为高校贫困学生的认定工作提供基础性的支持。高校贫困学生的认定工作作为高校贫困学生资助工作的基石,直接关系到资助资金的使用绩效和育人功能的充分发挥。而目前高校对学生贫困与否的评判方法中,是否持有加盖学生户籍所在地民政相关部门印章的《高等学校学生家庭经济困难调查表》仍是高校进行贫困学生认定工作所依赖的最主要办法。为减轻信息不对称带来的高校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高额识别成本,民政相关部门要严加审核学生的家庭经济情况,以实事求是的原则开具学生家庭经济情况证明,并加大惩处私刻政府公章贩卖等非法行为,为完善高校贫困学生认定体系提供坚强的后盾。同时,高校应结合当地区域经济的发展、物价水平的变化,通过合理科学的量化指标来制定开展高校贫困学生认定工作的相关制度。
32转变观念,科学构建长效可行的助学机制
随着我国经济供给侧改革的推进,高校资助育人工作的内容应该体现出新时代改革的精神内涵。作为社会劳动力的重要输出部门,国家和高校应该转变资助观念,科学构建长效可行的助学机制,全面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推动经济结构优化、产业升级。首先,国家不仅要确保助学资金的及时到位,还要提升助学资金的使用绩效,通过评比、审计、通报等多种手段推动高校对资助育人工作成效的重视。其次,高校作为资助育人工作的执行部门,应加大调研力度,摒弃长期以来对助学工作作为普通经济援助的观念,树立对贫困学生心理、人格、就业等多方面的帮扶理念。因此,高校助学工作应该采取配套的帮扶措施,除加强对从事资助工作人员进行培训和设置充足的勤工俭学岗位之外,还应依托主题鲜明、内容丰富的讲座或竞赛,对受助的贫困生进行爱国、诚信、感恩、励志等思想道德教育,切实提高其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其次,高校应采取分类助学与综合助学相结合的助学方式,提高助学政策的激励效应和育人绩效。正确区分一般困难和特别困难的学生向来是高校制定不同资助标准的依据,也是资助公平的保证;但对学业、品德等方面表现优异的贫困生进行二次资助或综合资助,能引导学生走出对助学金“等”“靠”“要”的心理误区,进一步激励受助大学生积极进取、争先创优。同时,助学机制必须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通过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在接受资助后实现自我管理、自我监督以及自我提升,以达到增强贫困大学生自助能力的效果。
33整合资源,协同增强高校资助工作的育人功能
高校资助育人工作是一项长期和系统的工程,资助是载体,育人是目的,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是最终落脚点。因此,整合一切资源来增强高校资助工作的育人功能显得尤为必要。首先,国家要进一步鼓励企事业参与高校的资助育人工作,通过制定相应的税收抵免政策来提高企事业向高校提供奖助学金和勤工助学岗位的积极性,从而拓宽高校贫困生资助资金的来源渠道。其次,高校应根据本校专业特点和学科特色,制定提升贫困生综合素质的培养方案,增强贫困生的就业竞争力。最后,社会宣传单位要强化责任意识,利用正确的舆论导向协助完善高校的资助育人工作。
参考文献:
[1]赵炳起,李永宁高校贫困生资助绩效评价与提升对策研究[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7(3)
[2]黄建美,邹海贵高校贫困生资助工作中的道德风险与道德教育[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