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工院校加强学生职业素养教育的探索与实践
2016-07-05陈龙生
陈龙生
摘 要: 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增强学生的岗位适应性是当前技工院校教育教学的重要内容和培养目标,也是职业教育的题中应有之义。文章从技工院校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和人才培养战略任务、内容和目标出发,深刻阐释加强学生职业素养教育的战略意义和具体措施,具有独到的见解和借鉴意义。
关键词: 技工院校 职业素养教育 岗位适应能力
技工院校是培养高素质技能人才的重要基地,因此要切实加强学校的内部管理,优化育人环境,苦练内功,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尤其是提升学生职业素质的养成教育,增强学生的岗位适应性,为我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培养和输送大量高素质的技能人才。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正进入“十三五”时期,为技工院校的发展赢得了难得的机遇。技工院校应该抢抓机遇,加快发展,做大做强,进一步推进学校素质教育和人才培养工程,做好素质教育这篇大文章,全面提高人才质量,提升学校竞争力,为社会培养更多高素质技能人才。笔者作为一名普通教师,想就技工院校如何加强学生的职业素养教育,培养学生的岗位适应能力问题谈谈自己的拙见。
一、职业素养教育的深刻内涵及战略意义
准确理解职业素养教育的深刻内涵对指导和推进技工院校学生职业素养教育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技工院校从事的是职业教育。职业教育,简单地说就是以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增强岗位适应性为目标的教育。而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是职业教育的重要内容和目标,是职业教育的题中应有之义。学生进入职业技术院校学习,就是摘 要: 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增强学生的岗位适应性是当前技工院校教育教学的重要内容和培养目标,也是职业教育的题中应有之义。文章从技工院校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和人才培养战略任务、内容和目标出发,深刻阐释加强学生职业素养教育的战略意义和具体措施,具有独到的见解和借鉴意义。
关键词: 技工院校 职业素养教育 岗位适应能力来接受就业前的职业技能和职业素养的养成训练,提升综合素质,以顺应现代职业专业化、智能化、复合型、创新型的发展趋势。所谓职业素养,指从业者通过学校教育、职业实践和自我修养等途径逐渐形成的,在职业活动中发挥重要作用的内在基本品质。职业素养是人类在社会活动中需要遵守的行为规范,是职业活动的内在要求,是一个人在职业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综合品质。包括:爱岗敬业、诚实守信的良好职业道德;团结互助、乐于奉献的合作精神;一丝不苟、精益求精的工作态度;不断学习、勇于创新的进取意识。职业素养涵盖的内容非常广泛,一般分为思想素质、道德素质、文化素质、专业素质和身心素质五个方面。思想素质主要表现为理想信念、人生观、价值观等;道德素质主要指职业道德修养;文化素质表现为知识修养和思维能力;专业素质指岗位适应能力和专业技能状况;身心素质指身体素质和心理适应能力等。职业素养教育是一种养成教育,即职业素质的养成教育。自古以来,尤其在当代社会,职业素养十分重要。从个人角度来看,适者生存,个人缺乏良好的职业素养,就很难取得突出的工作业绩,更谈不上建功立业;从企业角度看,唯有集中具备较高职业素养的技能人才,才能实现企业生存与发展的终极目标,增强企业在市场上的竞争力。正因如此,职业素养教育才显得尤为重要。因此,加强学生的职业素养教育,是技工院校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和人才培养战略的重要内容和目标。培育学生的职业素养是技工院校职业教育的首要任务,也是保证学校教学质量的关键。对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增强学院的竞争力,实现学校的人才培养目标,具有极其重要的战略意义。
二、职业素养教育的培养目标和总体要求
通过职业素养教育的探索、研究和实践,形成技工院校学生职业素质养成教育体系。开展专门教育研究,取得若干项职业素养教育的成果;打造一支专兼结合的职业素养教育的师资队伍;开发几门基于就业创业能力的职业素养教育课程;构建以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为重心的职业素养教育体系;建设融入企业文化和企业要素的学生职业技能训练和素质拓展基地;营造职业素养教育氛围;构建学院、合作企业、学生三方参与的学生职业素质养成测评体系;形成独具特色、适应工学结合的学生职业素质养成教育体系,全面提升学生的思想政治、职业道德、科学文化、专业技能、身心健康等职业素质,增强学生的就业能力、创业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为社会行业企业输送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等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三、技工院校实施职业素养教育的具体措施
1.加强领导,齐抓共管,形成职业素养教育的合力。
职业素养教育活动要有声有色、卓有成效地开展,关键在领导。学校领导要切实做到思想高度重视,认识真正到位,组织领导得力。要把对学生的职业素养教育放在学院长远发展、人才培养和学校教育教学质量提高高度认识、看待,把职业素养教育写进学院的人才培养方案及各学科的教学大纲,融入学校工作的各个环节、各个方面。建立党委领导、校长负总责、由教务处和学生处牵头、学生会共青团及各系部分工负责、以班主任和任课教师为主体的职业素养教育的工作机制,形成多方广泛参与、密切配合、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要让职业素养教育进教材、进课堂、进班会、进实习车间,形成职业素养教育的强大合力,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营造浓厚的职业素养教育的氛围。如定期举办专题报告会、专家讲座、校园论坛等,做到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活动育人、环境育人,使学生在各种活动中接受教育,在优良环境中陶冶情操,在师生关爱中健康成长,进而提升素质、培养能力,增强职场的适应性。
为了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学校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以满足社会需要:首先,将学生职业素养培养纳入学生培养的系统工程,使学生进入校门的那一天起,就明白学院与社会的关系、学习与职业的关系、自己与职业的关系。全面培养学生的显性职业素养和隐性职业素养,并把隐性职业素养的培养作为重点。其次,成立相关职能部门协助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如以就业指导部门为基础成立学生职业发展中心,并开设相应的课程,及时向学生提供职业教育和实际职业指导。再次,深入了解学生的需要,改进教学方法,提升学生对专业学习的兴趣,满足学生对本专业各门课程的求知需求。同时,实现学院与企业对接,校园与职场对接,让企业与学校联合培养学生,提供实习基地及科研实验基地;请企业家、专业人士走进校园,直接提供实践知识、宣传企业文化;完善社会培训机制,并走入学校对学生进行专业的职业培训及职业素质拓展训练等。
2.重视文化基础课教学,夯实职业素养教育理论功底。
文化基础课教学应当成为学生职业素养教育的重要载体。要从思想上高度重视文化基础课教学,克服过去那种只重视专业课、实训课教学,忽视文化基础课教学的错误倾向。文化基础课教学应把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增强学生的岗位适应性作为教学主要任务和目标,把向学生传授文化基础知识与训练思维、开发智力、培养能力、提升素质、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有机地结合起来,让职业素质养成教育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大脑。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在师生良性互动中传授文化基础知识,训练职业素养。德育课是学生职业素养教育的主要学科,要结合学生实际和学科特点,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提高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对学生进行职业道德教育,帮助学生确立正确的职业理想、职业兴趣、职业良心、职业操守及科学的职业价值观。教育学生要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服务群众、奉献社会,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合作意识、创新能力和责任心。语文课教学应与职业素养培育相融合,侧重点是加强应用文教学,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训练学生的形象思维,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和乐于进取的精神。数学课应重视学生的思维训练,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渗透职业素养教育,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和逻辑推理能力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具有理性思考习惯和勇于创新的意识与能力。英语教学要与专业相统一,注重实用性,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阅读能力。体育课要结合学生特点,强化学生心理训练和健康心理培养调适,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提升学生职业素养。
3.强化实训教学,注重实践,实现职业素养教育知行统一。
强化实训教学是对学生进行职业素养教育的重中之重,帮助学生培养自己的职业技能是职业素养教育的落脚点。相应的技能是学生进入职业领域的资本,不同职业会对人们有不同的技能要求。要让学生了解知识教育是学习技能的基础,把知识转化为技能,一定要经过反复实践或者体验。因此,在上好文化基础课和专业理论课的基础上,认真上好实习课。要配备一流的设备、一流的师资强化实训教学,充分发挥实习指导教师的主导作用,辅导学生动手操作,提高他们的职业技能,让学生在实践中把课堂上书本里学到的理论知识转化为职业技能,增强岗位的适应性。实训教学不仅是提高职业技能的重要载体,而且是培养学生职业道德、职业操守的有效途径。要把企业文化、职场元素融入实习车间,渗入实训教学,通过师傅的传帮带掌握操作技能和职业规范;通过同学之间相互协作、相互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同时,我们要辅导学生学会整理自己的技能清单,了解这些技能与自己的职业目标之间的差距,以及职业技能培养的途径和认识方法,这都是职业素质教育需要解决的问题。学校要鼓励学生多接触有关职业成功人士,获取他们的成功经验。特别应鼓励学生利用业余时间参加一些临时性工作,以获取更多经验和社会信息。通过实践,让学生对自我有更全面的了解,如个人价值观、兴趣、需要、人格、能力倾向等,进一步补充他们的学习内容和调整自己的职业价值取向,丰富知识,增长才干,完善自我,提升职业素养,实现知行统一。
4.加强学生的自我训练,实现职业素养教育的自我内化。
职业素养教育实质上就是职业素质的养成教育,通过学校教育、职业实践和自我修养实现的,是一个职业人自我道德认知和道德实践的过程。其中自我修养是根本,自我训练是途径。学校教育、环境影响等都要通过自我训练、自我修养完成。因此,职业素养教育要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有组织有目的地强化学生的行为训练,把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养成教育与职业素质的养成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把职业素养教育与学生的日常管理结合起来,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学习习惯和职业习惯。学校、班主任、学生会、团委要围绕职业素养教育开展各项有意义的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自主训练,愉悦身心,陶冶情操,提升素质,完善自我。定期召开主题班会,学生辩论会、学生研讨会;举行演讲比赛、征文比赛、歌咏比赛、书法比赛;举办技能大赛、才艺展示、科技制作观摩;建设校园文化墙、创建学生创业园;举办技能节、校园文化节、校园艺术节、趣味运动会;开展社会调查、参观访问、学习英模、参加青年志愿者活动等。充分利用学院现有资源为职业素养教育服务,如校园网、院刊院报、电子阅览室、图书阅览室、班级黑板报等,活跃学生的课余生活。通过各项活动的开展,强化学生的自我训练、自我修养,实现职业素养的自我内化和升华。
参考文献:
[1]叶永鹏.创新诚信教育培养四有人才[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4(16).
[2]曹越,吴存凤.高等职业学校学生职业素质教育体系构建的实践探索[J].南方职业教育学刊,2011,7.
[3]吴光林.高职院校职业素质教育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J].中国高教研究,200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