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新课程背景下的德育教育

2016-07-05刘学静

学周刊 2016年8期
关键词:行为德育教育新课改

刘学静

摘 要:德育作为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的健康成长起到关键性的作用。随着新课改的实施,给德育教育带来了新的机遇。但是,当前德育教育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对德育教育的有效开展产生影响,需要得到教师的高度重视,并采取积极的应对措施。

关键词:新课改;德育教育;行为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6)22-0147-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6.22.095

随着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标志着我国基础教育进入了新的阶段。而德育教育作为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在新课程背景下发挥着关键性的作用。新课改的核心是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探究能力,锻炼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合作意识,以适应时代的发展。因此,需要教育工作者发挥主动性和积极性,以课程改革为契机,认清现实,着眼未来,勇于探讨,不断创新,开展形式多样的德育实践活动,提高德育工作的实效性。只有这样,才能够培养出具有高素质和道德水平的优秀人才。学校德育教育既要做到适应社会发展过程中对学生道德品质的要求,还要做到符合学生个性发展的需求,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广大教师必须认真思考以何种德育方式为先导进行教育活动,把握德育教育的现状,探索提高德育教育水平的新方法。下面,笔者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详细阐述新时期德育教育的有效策略。

一、学校德育教育现状分析

(一)德育教育内容枯燥单一,与现实生活脱节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传统封闭单一的德育教育方式受到巨大的冲击。现阶段的学校德育教育无法与现实生活产生密切的联系,往往只是教师将提前设计好的教学内容讲给学生听,至于学生有没有听懂并不重要。由于教师没有认识到德育教育的重要性,也就使德育工作陷入僵局,课程的育人功能被忽视。还有一些学校为了片面追求学生成绩和升学率,过分占用和挤压德育教育的课时,使得德育教育形同虚设,名存实亡。教师要想德育教育成为提高学生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的主渠道,就必须顺应潮流,改进教学方法,注重德育的开放性,增强与日常生活的联系,在不断的实践中丰富德育教育内容。

(二)德育教育重视管理,忽视学生的个性发展

在很多学校里,把德育教育的主要目标放在对学生的行为和纪律教育上,忽视了学生的自身发展和个性培养,对德育的理解不透彻。其实,德育教育的真正目的是为了塑造学生良好的行为和高尚的品格,以美好的情感和健康的身心投入到学习和生活中,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而现实并非如此,学校只注重对班级和学生的管理,只要学生犯错就会给予相应的惩罚,使得学生变得唯唯诺诺,没有活力,久而久之就成了学习的工具。学校的这种做法使德育教育成为了管束学生行为的规则,失去了德育的真正作用,教师的教育使学生感到不满,因此,教师很难完成教学任务。

(三)德育教育高要求与低投入现象日趋明显

如今,一些学校重视智育、轻视德育现象明显,将师资投入到数学、语文、英语等主要学科上,使优秀教师扎堆,而对德育教育则关心甚少,很少举办德育宣传实践和讲座等活动,致使德育工作开展困难。但是,学校又要求德育教育要形成体系,在日常工作中发挥作用,不仅要规范学生的行为,还要形成良好的校风和学风。因此,高要求与低投入的矛盾就成为了德育教育工作面临的一大难题。同时,学生家长对德育的认识程度不够,认为自己的孩子在学校就是要好好学习,取得好成绩,至于德育并不重要。得不到家长的支持,也是德育工作开展不顺利的重要原因。

二、新课程背景下德育教育的有效策略

(一)提高对德育教育的重视程度,建立严格的考核制度

在素质教育不断深入的今天,德育教育工作必须要勇于接受挑战。学校领导以及教师必须把德育与智育放到同等重要的地位,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从而达到提高学生道德水平和思想觉悟的目标。此外,学校要积极进行改革和创新,建立严格的德育考核制度,构建以德育教育为核心的素质教育新模式,形成“道德长城”,争取把学生培育成为德才兼备的优秀人才。教师要注重对学生的情感教育,用自身的魅力感化和引导学生,不断拓展学生的思维方式,提高学生的参与度,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德育成为学生学习和成长道路上的助推器。

(二)不断优化德育教育的内容,加强与日常生活的联系

德育教育要结合学生的年龄和身心发展情况,选择具有针对性和指导性的教育内容,增加对爱国主义、社会道德、父母亲情等的教育实践活动,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德育教育新局面。同时,德育教育还必须加强与日常生活的联系,让学生在生活化的教学情境中逐渐成长。新课程理念鼓励学生走出课堂,走向社会,改变“小课堂”封闭的教学现状,把学生的生活实际与社会生活联系起来,不断优化学生的道德行为。比如,可以定期组织学生去博物馆或者纪念馆参观学习,感受优秀的历史文化以及革命先烈的壮志豪情;还可以组织学习参加社会公益活动、提倡文明出行、宣传环保知识等,培养学生养成社会服务理念和关心社会的高尚情怀。

(三)处理好德育与其他学科教育的矛盾,寓德育于活动中

在德育教育工作中,要正确处理好德育与其他学科之间的矛盾,正视德育的作用和地位,提高德育在各个学科的渗透,在潜移默化中使学生受到影响,收到理想的效果。新课改明确提出德育教育要坚持“以人为本”理念,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为形成终身学习意识奠定基础。每一个教师都要积极参与到德育教育实践中,充分挖掘各学科中蕴含的德育思想。同时,教师可以通过组织各种实践活动提高德育的有效性。这些活动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兴趣,还有利于让学生以饱满的精神和乐观的态度面对周围的人和事,从而形成适应社会的能力。学校可以利用互联网开创德育教育新模式,建立校园网站或者校园论坛等网络互动形式,让学生在上网的过程中接受德育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

综上所述,新课程背景下的德育教育工作任重而道远,要始终把德育教育放在教学的重要位置,提高对德育的重视程度,坚持素质教育和德育教育相结合,建立健全家庭、学校、社会相结合的模式,运用各种手段实现德育的真正作用,鼓励学生参与到实践活动中,不断深化行为规范和道德品质,利用丰富的教学资源提高德育水平,从而使学校的德育教育工作迈上一个新台阶。

参考文献:

[1] 彭智平.新课程背景下的德育实效性探究[J].今日中国论坛,2013(7).

[2] 李霞.新课程背景下的德育新理念探微[J].赤峰学院学报,2011(12).

[ 责任编辑 张翼翔 ]

猜你喜欢

行为德育教育新课改
新课改下的幼儿教育策略初探
儿童玩具设计要素
初中政治教学中德育教育的渗透分析
德育在新传媒时代播音主持专业教学中的重要性
新课改对立德树人的思考与实践
也谈新课改下的课外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