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学徒制在高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中的价值
2016-07-05孙阳唐永鑫孟黎
孙阳?唐永鑫?孟黎
【摘 要】 本文以现代学徒制的人才培养理念为切入点,首先阐述了高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必要性,其次从培养目标、课程体系、教学方法等方面分析了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的优越性与积极作用,最后探讨了将现代学徒制引入高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基本思路,并总结了其在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中积极的作用和蕴含的价值。
【关键词】 高校;创新创业;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积极作用
2015年5月13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国办发﹝2015﹞36号,文件指出“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是国家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促进经济提质增效升级的迫切需要,是推进高等教育综合改革、促进高校毕业生更高质量创业就业的重要举措”,这是继十七大报告提出“建设创新型国家”的目标和十八大对 “创新创业人才培养” 的重要部署以来,官方再次提出高校应培养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高等专业教育与科技、经济、社会紧密结合,富有创新精神、勇于投身实践的创新创业型人才。
所谓现代学徒制,是在传统学徒制的基础上融入现代学校教育元素,形成一种校企合作式的职业教育制度。现代学徒制最早源自德国,这样的人才培养模式被认为是德国经济腾飞的秘诀,但与德国不同,要使现代学徒制更适合中国国情和学情,本文提出将现代学徒制引入高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基本思路,充分应用现代学徒制培养技术技能型创新人才的优越性的同时,总结其在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中积极的作用和蕴含的价值。
一、高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必要性
1、高校教师对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性认识淡薄
在发达国家,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是一项提高国民素质、激发青年创业、拓宽就业渠道的系统工程,是国家经济发展的“引擎”。目前国内大部分高校教师授课环节像“生产线”,只千篇一律的传授专业知识,认为掌握专业知识和岗位技能毕业后即就业,从而缺乏对学生创新创业思维的培养,这一环节的缺失正是因为高校教师对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性认识淡薄,从不考虑学生除了就业还可以创业,从不考虑“创业率”,只考虑就业率。应该充分认识到,培养学生创新创业思维不是短期、速成式教育,而是一个长期、系统的内涵教育。
2、创新创业课程体系与专业课程体系缺乏和谐性
创新创业课程体系与专业课程体系的和谐性直接影响创新创业教育的质量和效果。目前,国内高校普遍将创新创业教育当做教育部强制要求的一门课程,而不是当做培养“创客”的一种教育,因此没有考虑其与专业课程体系的关系。两个课程体系的“脱轨”,不仅不能使创新创业课程体系和专业课程体系协调合作、相互促进,而且会使两个课程体系的进一步改革、创新受到制约。高校的专业教育,不应一味注重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的培养,更要注重对学生创新创业意识和精神的培养,让高校的专业教育真正发挥其授之以渔的功能。
3、创新创业教育教学管理模式滞后
教学管理模式是影响创新创业教育教学管理先进程度的重要影响因素,因为滞后的管理不会产生创新。高校应建立适合本校校情的“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指导委员会”,并实施开放、多元且富有弹性的创新创业教育教学管理模式。目前,国内高校的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指导委员会没有充分发挥其全面领导、统筹规划和组织协调等作用,只是肤浅地进行宣传、讲座、搭建创业活动平台等,因此管理是滞后的。高校可以尝试“积分制”的创新创业教育教学管理模式,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的时间、能力、兴趣等自由组织团队参与国家级、省级、校级各项创新创业技能大赛,也可以搞发明、实用新型、专利等技术创新。对成绩突出的学生,经大学生创新创业指导委员会评定,授予其相应的“创新创业积分”,最后根据指导委员会的积分兑换实施细则,学生可以选择免考相应课程、转专业、获得交换生资格等,以此来鼓励大学生积极投入“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大军之中。
4、创新创业教育保障制度尚不健全
政府的政策导向对大学生创新创业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若政府能为大学生创新创业提供一个“直通车”式的安全屏障和保障制度,这将大大激发大学生创新创业的热情与积极性。目前,国家相继出台了鼓励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文件,但尚未制定出一套完善的、与之配套的创新创业扶持政策、咨询服务、培训指导、资助资金、风险评估、后续保障“六位一体”的大学生创新创业保障制度。
高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虽存在以上问题,但为提高对“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的贡献度,为建设创新型国家、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强大的人才智力支撑,高校必须迫不及待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
二、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的优越性
目前,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正试点于我国发达省份的高职院校,而在国家经济结构转型升级的背景下,高职教育在我国高等教育人才培养中所发挥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它以完善的现代职业教育层次结构培养高端技术型、应用型、创新型人才,最终服务区域经济发展。
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与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相比,其优点在于:
1、人才培养目标符合市场需求
传统的班级授课制虽然在人才培养的效率上占优势,但只能说是“批量生产”,不可避免地会出现课堂所教授的内容与实际工作脱节的情况,导致人才培养质量下降。因此,有目的性的将课堂“学”和工厂“做”有机结合,可以保障学生在基础理论知识、实际操作能力、创新创造能力上均得到进一步提升。
2、课程体系吸引企业优质教育资源
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是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中的核心,也是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的特色彰显。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要求实践内容与理论内容交叉进行,学中做,做中学。
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在传统的班级授课制的基础上,引入了企业技术、管理人员甚至行业内的“大师们”亲自带学生,进行现场授课的教学环节,这不仅可以使学生在毕业前掌握过硬的专业技能,还可以使学生在企业的实践过程中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素养。
3、人才培养模式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
与传统人才培养模式相比,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中增加了大量实际操作情境、项目和环节。当“师徒”共处在真实的教学情境中,学生不再是被动的接受者,而是具体任务的计划者、组织者、实施者,这样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使学生最大限度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
4、多元评价主体保障人才培养质量
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的“双主体”—学校和企业,通过双方教育合作培养出的人才定会更符合社会要求,更容易被社会认可。学校和企业进行联合培养是对双方制定的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体系、管理制度的一个检验过程,也是互建、互评的一个平台,其目的是让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出的人才与我国生产力发展相适应、相协调。
三、现代学徒制在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中的积极作用
1、现代学徒制的人才培养机制对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积极作用
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是学校和企业共同作为育人主体,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共同制定育人方案。现代学徒制的“双主体”育人机制为何更适合培养创新创业人才,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1)具备培养创新创业人才的师资条件。 现代学徒制与传统学徒制相比较而言,其主要的差别是现代学徒制培养出的人才不是普通的熟练技工,而是高技术技能型人才,是在掌握了相应的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在“双师型”教师和企业“师傅”的带领下深入现场进行实践操作和技能训练的人才。学生在整个的学习过程中需要主动参与、动脑思考,从而不断创新,因此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对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有较积极的作用。
(2)具备培养创新创业人才的灵活条件。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把实践教学部分融入日常教学中,学生有计划地在学校和企业进行工学交替,这样有利于学生有针对性、目的性地开展理论学习和实践操作,从而天然地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
2、现代学徒制的课程体系对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积极作用
课程体系作为育人的载体,其设置是否合理是决定学生培养质量甚至是教育成败的关键。高职院校传统的课程设置大多依据“学科本位”的课程观来制定,这种“本科压缩饼干”的课程设置不能适应新时期的发展需要,这也是造成社会对职业教育效果不甚满意的重要原因之一。
教育部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指出:“课程建设与改革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核心,也是教学改革的重点和难点”。现代学徒制课程体系的设置是基于运用知识比拥有知识更为重要的理念,把打造学生的职业综合素质作为教学的目标,把培养适应新时期现代化建设所需要的技术技能型创新人才作为教学的根本任务,坚持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的指导思想。现代学徒制的课程体系对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积极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培养技术技能型创新创业人才。课程体系的制定应广泛汲取行业企业现代学徒制实践者,即专家、首席技师、技术精英等的意见,并结合高校自身的发展特点,制定出符合经济发展新常态下的课程体系。
(2)坚持以激发学生兴趣为途径,培养技术技能型创新创业人才。教育的目的是激发学生自我发展之路。随着社会飞速发展,新时期、新形势、新常态下,单一的培养方式不利于大学生“创客”的涌现。因此,课程体系的设置必须考虑到将学生必备的基本职业素养和个性的发展方向相结合。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使学生可以在大的专业背景下找到更适合自己的职业发展方向甚至未来的创业方向,学校可以适当开设一些更有针对性的选修课程、创新课程,以满足不同发展方向学生的需求。
(3)坚持以考取职业资格证书为载体,培养技术技能型创新创业人才。学历更多体现的是学生的学术水平,而职业资格证书更多体现学生的专业技能水平,因此将职业资格考试的课程融入到课程体系中,使学历与职业资格证有机结合,学生毕业时可以获得两证甚至多证,为顺利就业或创业增加砝码。
3、现代学徒制的教学方法对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积极作用
科学的课程体系需要良好的运行才能发挥其应有的效果,这就对教学方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高职教育中,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一言堂”、“满堂灌”的教学方法虽然广受诟病,却依然广泛存在,很多教师也能够认识到教学方法改革的重要性,但是诸如“启发式教学”、“互动式教学”、“讨论式教学”大多都停留在口号阶段,实践起来困难重重,很难达到预期的效果。其原因主要在于课程体系设置不科学和教师教育观念、教学方法的落后。现代学徒制的人才培养模式可以天然地激发教学方法创新的活力。传统的不重视实践技能的教学或者是对于实践教学流于形式,投入少,实践课程教学条件差等问题将得到很大程度上的解决。通过在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下对教学方法的创新,一定能培养出更多能适应新常态的创新创业人才。
(1)教学内容的改变促进教学方法创新。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对理论与实践、校内与企业的学习时间做了科学配比,从教学内容的改变促进教学方法的改革创新,这在很大程度上利用了企业优质教学资源,挖掘了教师教学创新潜能,激发了学生自主学习热情,进而从根本上创新教学方法,保障教学效果。
(2)大师工作室的组建带动教学方法创新。本研究小组已尝试将大师工作室这一本土化元素引入到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中,充分发挥行业精英的引领作用,为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注入强大动力,为培养创新创业型人才作出贡献。大师工作室汇集行业、企业、学校三方精英,“大师们”除了完成传统的教学任务,还要将企业文化、管理文化、创新创业的基本素质潜移默化地渗入到学生综合素质培养中,可以为学生能够有更高层次的发展打下基础。与此同时,为企业提高效益,大师工作室还承担企业技术攻关的任务,这样以经济杠杆来提高企业参与的热情和动力。总之,通过“大师们”的引领,可以有力推进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的健康发展,以此带动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创新。
(3)考核方式改革驱动教学方法创新。考核的主要目的是检查学生的专业知识和综合能力的掌握情况,通过阶段性的反馈,使学校可以对教学方向予以把控,也可使教师对教学现状进行调整。传统的期末考试存在诸多弊端,因此对考核方式进行改革势在必行。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中的课程体系是将课程分解为若干模块或项目,每个模块或项目既有理论知识又有实际操作,这种一个模块一个模块“通关”式的考核方式真正使学生可以自主学习、手脑结合、激发潜能,在掌握知识和技能的同时激发创新、创造能力,进而驱动教学方法创新。
4、现代学徒制的多元评价主体对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积极作用
现代学徒制多元评价主体可以从根本上改变过去学校单一评价学生所造成的人才培养和需求的错位。现代学徒制以行业和社会需求为导向,通过学校和企业的深度合作、共同育人,政府的平台搭建和政策引导,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按照市场的规律来培养人才,必能实现“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新局面。
(1)企业评价。企业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从专业设置、人才培养方案制定、课程体系建设等都充分考虑企业的现实需求和行业的未来发展方向。企业以“师带徒”给学生真实的实践操作环境,使学生可以尽早接触行业,对自身发展有更清晰的定位。最终企业根据学生的实践表现给予相应的评价,能够使学生在行业内得到广泛认同,实现顺利就业,表现突出的可以引导创业,以创业带动就业。
(2)学校评价。随着人才培养模式和考核方式的改革,必然促使学校对学生评价体系的革新。高职院校更可以发挥办学灵活的特点,结合行业发展前景、地区特点和学校特色,加大对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的考核,增加创新创业课程,引入“创新创业积分”机制,以科学的评价体系对学生的创新能力进行评价,转变过去单一的以“学分”为评价学生优劣的唯一标准,以促使学生创新创业。
(3)政府和行业协会评价。政府和行业协会参与评价,既可保障学生学习的质量,又可检验学校育人的质量,还可监督企业育人的责任,最终实现保就业、推创业的目的。
四、结语
现代学徒制在传统学徒制的基础上融入了现代学校教育元素,形成一种校企合作式的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通过教育观的转变、培养模式的改造、教学内容的改革、教学方法的创新等,积极调动各方参与的主动性、积极性,充分发挥了市场的决定作用。现代学徒制在高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中蕴含着巨大的能量和价值,在前行中大胆尝试、不断完善,培养出大批适应新时期、新常态的优秀创新创业人才指日可待。
【参考文献】
[1] 孙钦秀,高汉峰.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意义与实践[J].创新与创业教育,2013.04.
[2] 孙阳,唐永鑫,孟黎.浅析技能大师工作室在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中的作用[J].高教学刊,2015.8.65-66.
[3] 赵鹏飞.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的实践与认识[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4.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