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加强民办高校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2016-07-05王庆英
【摘 要】 本文在分析民办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困境及其原因的基础上,探讨了深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路径,主张通过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教学主渠道作用、解决学生实际困难、优化教育环境、完善社会实践活动等方式,助推和增强民办高校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关键词】 民办高校;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困境;原因;路径
高校作为文明传承的重要载体、先进文化建设的重要基地,培育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它义不容辞的使命。目前,我国已经具有一批相当规模和成熟度的民办高校,由于办学条件和学生自身素质等原因,民办高校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上任务比公办高所有权更艰巨。
一、民办高校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困境
价值观指人们在对周围世界的价值评价中形成的稳定的观念和根本观点。它规定着人们的价值取向和行动选择。价值观教育包含价值认同、价值实践等方面的内容,是一个包含知、情、信、意、行等心理要素辩证运动和均衡发展的教育过程。民办高校大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教育难度大。
首先,民办高校大学生价值观认同比公办高校生更具有开放性。当代大学生是在改革开放的环境下成长起来的,思想上很少受传统观念的束缚,对社会中的不同价值和多元文化表现出比前几代大学生更多的宽容,多种思想和价值观可以并存,这也使当代大学生的思想意识和价值观越来越开放,出现了各种价值观并存的局面,表现出开放、多元化的特点,增加了这价值观教育的难度。
其次,民办高校大学生知行统一上比公办高校生更容易产生分离。具体反映在涉及国家大原则、大事件上他们常常能表现出强烈的爱国情怀,知行统一;但在具体事情上尤其是关系到现实自身具体利益时,他们又表现为知行分离,往往会从自己的角度出发去判断是非善恶美丑,也只对自己认同的事付之行动。这种知行不能一致的情况无疑加大了民办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难度。
再次,民办高校大学生平均综合素质略低于公办高校。一方面,民办高校大学生总觉得自己不如公办高校生,因些处处降低要求,在社会主义价值观的认同和实践上要求不高;另一方面,民办高校大学生在社会舆论事件上,在各种价值判断上更容易受社会负面言论的影响,因此,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上任务更艰巨。
另外,民办高校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上支持力度不如公办高校。总体上看,我国民办高校学习氛围不如公办高校,民办高校学生的校园文化生活在质量上与公办高校比也存在差距。在学生的社会实践方面,民办高校的经费支持力度也远远低于公办高校。这样,学生在课堂接受到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容,很难从外部“灌输”顺利发展到“内化”环节,更不用说到养成“行为习惯”的环节。
二、民办高校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困境的原因
1、社会转型带来的影响
价值观的形成总会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1)从社会环境来看,我国经历了三十多年的改革开放,这三十多年我国逐步实现了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从封闭半封闭向开放的社会转型,同时,西方各种社会思潮、行为方式、价值观的传入,使社会价值观从一元走向多元,另外,在现实生活中,存在着个别贪官和公众人物言行不一,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公信力降低,也使民办高校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失去应有信服力。(2)现代技术的应用特别是网络技术带来的影响。互联网是一个容纳着种种可能性的广阔平台,在这个平台上,西方价值观借助网络博文、论坛、视频等途径可以轻松进入公共视野,对学生进行渗透。与此同时,网络的符号化、匿名性使人们的交往更自由,这也加大了识别信息真假的难度,特别是在目当下,我国网络立法和监管发展滞后的情况下,互联网媒体对民办大学生的社会主义价值选择和价值判断干扰不容忽视。
2、民办高校自身发展的原因
我国民办高校在发展初期都把主要精力集中于办学规模的扩大和安全管理上,对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重视程度不足,现在虽然进入了以质取胜的竞争阶段,但前期留下的不足并没有全部克服。对民办高校而言,学生的报考情况和报到率就是学校的生命线,所以在日常管理和工作中对学生的价值教育并不是很重视,个别民办高校的管理人员甚至拿“价值观教育不能带来直接的经济效益”为由,否定过多投入;还有一定数量的民国办教师(包括辅导员)认为价值观再正确,如果学生找不到工作还是白搭,这种情绪对学生群体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产生消极影响。其次民办高校由于办学性质决定学费、住宿、伙食费等费用都比公办高校付出得多,而学校自筹经费的性质使得这些成本必然会部分转移到学生身上,这种现实也会让学生对学校有偏见,对学校的教育热情不高。再次,在学生的管理上,民办高校对学比较迁就,也容易让学生轻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方面的教育。
3、民办高校大学生群体自身的原因
人们的价值观确立往往受其认知结构、心理需要、理解能力以及情感等主体性因素的影响。相对于公办高校学生而,民办高校大学生群体总体知识结构、理解能力略低,在学习方面的惰性较大,对自己的价值观选择要求更具体更现实;另一方面,在这些年的发展中,社会对民办高校的评价低于公办高校,而且这种观念已被固化,再加上面对就业这个大学生最关心的问题,民办高校大学生群众总体处于劣势的现实,加重了民办高校大学生群体的自卑心理,这也影响他们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接受。
三、增强民办高校大学生群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现实路径
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不仅要“入脑”、“入心”,更要“入行”,这是一个从“内化于心”到“外化于行”的过程教育,离不开良好的环境,更需要有效的教育,具体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开展:
1、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实效性,助推民办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任何价值观的形成都离不开有效的教育。思想政治理论课是我国所有大学生群体必学的一门课,这是我们对大学生进行价值观教育的主阵地、主渠道,自然是民办高校大学生群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主要途径。如果不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去占领这一重要阵地,形形色色的非主流思潮就会趁势而为。因此,对民办高校的大学生群体而言,提升思政课的吸引力刻不容缓。为此,民办高校思政课老师应结合学生特点,更新教学手段,创新价值观教育理念,除此之外,还需要建立畅通的价值观教育大系统,营造全员育人的浓郁氛围,调动一切力量配合思政课的教学。当然,现实中,民办高校思想政治课教师队伍力量,不论是从职称结构、学历结构还是年龄结构上与公办高校都存在不小差距。为此,在提升思政课实效性上,也应该关注民办高校思政课教师的队伍建设。
2、解决学生实际困难,增强民办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认同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能否内化为学生的个体价值,不仅取决于价值观本身的科学性,也取决于它满足学生实际需要的程度。对于民办高校大学生群体而言,上网需求量大与宿舍、教室网络建设不够的矛盾冲突,如果民办高校能从学生的实际需求入手,体现出人性化的管理和服务,势必会拉近在学生群体和民办高校的距离,让他们亲近学校的教育;在民办高校大学生群体常遇到的感情问题、心理问题上,如果能及时得到老师的帮助,在处理学生具体事务时,坚持做到“公平、公正、公开”等,都会加强民办高校大学生群体对所在学校的认同,在无形中提高民办高校大学生群体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3、改善环境,净化民办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空间
(1)净化网络空间。加强民办高校大学生群体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需要重视网络平台中的文化建设,为此增强网络媒体的社会责任意识,鼓励广播影视、新闻出版、文学艺术、哲学社会科学在网络平台中多提供内容健康、导向正确的精神文化产品;加强网络监管,对网络舆论以正面引导为主,建立信息反馈收集机制,优化网络虚拟环境,营造健康文明的网络空间。
(2)积极培育家庭美德。家庭、家族是人们接受价值观教育的第一个场所,这种影响因其具有亲切性、长期性、稳定性倍受人们重视。加强民办高校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应充分发挥家庭教育的作用。
(3)营造文明和谐的校园环境。校园文化是大学教育“软”实力的体现,是价值观教育的有效载体,也是培育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途径。在日常工作中民办高校可借助学校宣传栏、文化展板、校史展览馆等建设主体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行弘扬;也可以积极开展专题讲座、文艺会演、艺术欣赏、体育比赛等第二课堂活动提高学生修养,在潜移默化中形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4、强化社会实践,巩固民办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实践活动是个体价值观在知与行方面的统一。为此,我国中宣部、教育部专门下发过《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社会实践的意见》,鼓励大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民办高校完全可以依此向政府提出更多支持,帮助学生在社会中完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知行统一。
我国民办高校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上责任重大,需要各部门合作,从多方面着手,充分发挥思政课主阵地、帮助学生解决实际困难,推动价值观教育实践环节,净化教育环境提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实效性。
【参考文献】
[1] 李海峰,王庆英.西安民办高校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度研究.2013年西安社会科学规划基金项目课题.
[2] 王新燕.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要正确处理好几个关系[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3(4).
[3] 王庆英.增强民办高校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度的思考[M].理论观察,201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