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康白河县新型职业农民发展困境及其对策
2016-07-05赖卓怡董蓓东陈思佳
赖卓怡?董蓓东?陈思佳
【摘 要】 本文采取问卷调查与个案访谈相结合的方式,探讨白河县新型职业农民发展困境,探讨发展对策:统筹城乡发展,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农民保障,转变农民观念;因地制宜,推进政策落实;改变宣传方式,增强官民信任关系。
【关键词】 新型职业农民;困境;出路
一、研究背景
2012年中央一号文件将“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作为工作重点,同年8月农业部在全国31省开启了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试点工作,随后全国各地开始了新型职业农民探索热潮。近年来安康市职业农民发展迅速,在取得一定成果的同时也面临着许多困境。本文采取问卷调查与个案访谈相结合的方式,分析白河县新型职业农民发展困境,探讨其出路,对推进安康市新型职业农民发展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二、研究过程与方法
本文以白河县茅坪、西营、卡子、冷水四个区域的普通农民、职业农民、农广校负责人、现代农业园主、基层政府工作人员为调查与访谈对象,发放问卷400份,回收问卷376份,有效问卷358份,访谈记录30份。从个体与家庭特征、区域经济环境、政策环境、社会资本四个影响职业农民发展意愿的维度构建问卷与访谈提纲,从中分析白河县新型职业农民发展困境,探讨其出路。
三、发展困境
1、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生源不足
调研发现,白河县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生源不足主要表现为两方面:一是农村总体剩余劳动力不足。我国城镇化的快速发展,吸引大量农村青壮年劳动力转移至城市。白河县80%以上的青壮年劳动力进城务工,农村剩余劳动力不足20%,造成职业农民目标培养群体来源上的缺失。二是满足培育条件的农民不足。县内剩余农民中“386199”部队占多数,年龄、知识水平等方面不能满足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身体素质要求、文化素质要求及技能要求。而满足培育条件的农民中有54%的调查对象认为农民不是体面的职业,收入低且地位尴尬,不愿成为新型职业农民,导致职业农民可培训对象的缺失,严重阻碍新型职业农民群体的发展。
2、区域经济发展水平低,基础设施落后
区域经济发展水平低对职业农民发展最为直接的影响便是人力资本的外流。白河县位于秦楚交界,是个较为落后封闭的山城。当地经济发展落后,人均收入低,导致大量农村劳动力为了更高的收入进城务工,使得农村人力资本缺失,职业农民培育生源不足。其次,白河县基础设施较为落后,交通尤为不便。在对卡子镇的调研中,从白河县城到卡子镇沿途都是土路,大段路段都在维修新建中。落后的交通使得规模化生产的农产品外销困难,而较低的人均收入又使得内需不足,从而导致职业农民经营的现代农场难以大规模发展,致使职业农民发展受限。
3、政策宣传不到位,政策本身不完善
从政策环境看白河县新型职业农民发展困境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是政策宣传不到位。对“您所在的地区是否有职业农民培训”,36%的调查对象表示没有,29%不清楚。但笔者在对政府相关人员访谈中了解到各乡镇是有培训的,只是培训由县相关部门直接组织,村域进行人员的召集与信息的传达,较为被动,使得与村域联系最多的农民无处得知最新信息。二是政策本身不完善。因国家退耕还林政策,白河县土地急剧减少,可供规模种植养殖的土地需由政府在地方一级申请后统一划拨,而地方政府响应国家环保政策,对土地划拨较为严格,这也制约了依赖土地这一客观条件的职业农民的发展。此外,白河县对职业农民采取考察推荐认定办法,只对列为发展对象的农民提供培训、贷款等优惠,县财政每年将300万农业发展基金的80%用于对发展对象的奖补,缺乏对培训经费专门款项的制定与应用。这极大的打击了其他农民参与培训的积极性。
4、信任缺失,社会资本价值低
调查发现,新型职业农民发展对象的选拔方式受到调查对象的质疑,他们把乡镇领导当作选拔的“权威”,认为“关系”很大程度上决定职业农民的发展,进而产生“这种好事怎么会轮到我们”的言论。农民对乡镇领导的不信任,严重打击了其参与培训的积极性。此外,现有职业农民与普通农民间社会资本价值低,双方认识偏见大,也严重制约了职业农民的发展。对政府组织的职业农民代表经验宣传,普通农民不相信职业农民会好心帮助自己,为自己提供机会。职业农民也不认为为他人提供帮助会被真正接受而非被当成“托”或炫耀。
四、出路探讨
1、统筹城乡发展,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白河县新型职业农民发展面临的首要困境便是人的困境,如何留住并吸引人尤为关键。一方面要统筹城乡发展,加强乡镇经济建设,以较好的环境及发展机会留住农村优秀人员,吸引城市有这方面意愿的人士积极加入职业农民队伍。另一方面,为了吸引和留住年轻高素质有专业背景的职业农民发展现代农业,必须抓好农村基础设施建设。[1]加大农村地区道路交通、农业生产、住房饮水等方面基础设施的资金投入,全面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吸引和留住年青一代人才。
2、加强农民保障,转变农民观念
针对目前农村地区对农民乃至新型职业农民认识不太端正问题,要以“农民是体面的职业”这一观点进行引导,端正大家对“三农”的认识。一方面要加强对农民的保障,给愿意从事农业产业的优秀人才更高的社会保障、医疗保障、农业保险保障、养老保障,让大家感受到农业不再是弱势产业。[2]另一方面要在教育与宣传上下功夫,对当下已有的新型职业农民发展的成果大力宣传,使大家充分了解其可行性,认识其重要意义。从根本上转变农民观念,促进新型职业农民队伍的不断扩大。
3、因地制宜,推进政策落实
目前安康市关于新型职业农民方面的政策有很多,各地在落实过程中要视自身情况因地制宜。一方面要确立和完善土地流转及土地使用权制度,使流转的土地真正用于职业农民的发展,促进职业农民规模化经营。另一方面要创新职业农民配套优惠政策,落实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政策。整合农业资金教育资源,做到资金、政策专项专用,使资金、项目、政策真正落到职业农民身上,在专业设备、实践基地、农业设施、教育培训等方面为其提供有力的保障。[3]
4、改变宣传方式,增强官民信任关系
改变宣传方式,增强官民信任关系要从内外宣传两方面着手:对内宣传即对农民的宣传,涉及政策、信息的宣传与更新等内容。针对农村信息相对闭塞、农民的接受度不高等特点,对内宣传应采用广播会议宣传、入户宣传、口口相传等相对传统的方式,提高农民的积极性,打破他们对政府工作的偏见,增加其满意度,增强政府与农民间的信任关系。对外宣传主要针对外界社会,目的在于发展成果展示、商业投资合作、优秀人才吸引等。对外宣传针对的受众具有一定的接受能力,应采用目前较为流行的宣传范围更广、效果鲜活的“互联网+”的方式。两种宣传对应的方式不同,但都要求有辅助的多样化宣传方式,使新型职业农民“内外皆知、绘声绘色”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金绍荣,肖前玲.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地方政府的角色、困境及出路[J].探索,2015.03.108-112.
[2] 赵邦宏.对培育新型职业农民问题的思考[J].农民科技培训,2012.05.16.
[3] 李国祥,杨正周.美国培养新型职业农民政策及启示[J].农业经济问题,2013.05.93-97+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