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智障儿童音乐学习兴趣的培养
2016-07-05冯永美
冯永美
摘 要:当前,智障儿童的音乐教育在国际上普遍受到重视,但在我国却仍然比较薄弱,提高对智障儿童音乐教育的认识,在教育理论和教育实践两方面进行研究和探索,力争与国际看齐是我国智障音乐教育的需要,是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当前所倡导的教育要以人为本、平等对待每一位学生的教育理念的体现。
关键词:音乐;智障儿童;学习兴趣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6)22-0041-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6.22.024
托尔斯泰说:“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强调学生主体性发展,以及情感教育的新课程改革的今天,特殊教育也应该把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作为重要的教育理念。
众所周知,智障学生不善于发现问题,也没有解决问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兴趣范围狭窄、单一、不稳定、不持久。所以,把智障学生潜在的学习动机尽可能地调动起来,他们才会主动参与到教学过程中,只有实实在在的参与,才有扎扎实实的知识获得。智障学生的学习兴趣不能与生俱来,也不会自发产生,它需要教师在教学中有意识、有目的、有计划地加以长期激发、培养、发展和保持。
下面结合笔者的教学经历,简要谈谈在教学环节中如何激发、培养智障儿童的音乐学习兴趣。
一、 课堂导入巧安排
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因此,新课导入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一环。智障学生的学习兴趣不稳定,比较笼统、模糊,易对学习过程的形式感兴趣并从中得到满足,任何新颖的、形象具体的事物都会引起他们的兴趣。因此,课堂导入应该注意导语方式的灵活多样,导语内容的生动活泼,以及导语本身的新颖和谐。对智障学生,宜用猜谜语、讲故事、做游戏、唱儿歌、律动的形式导入新课,从而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他们开开心心地学,有滋有味地学。
二、教学方式灵活多样
1.让学生在直观形象中理解音乐作品,在实践中体验与感受音乐。智障学生注意力集中的时间相对较短。教学中,要充分利用大量适合主题的音乐、视频、图片丰富课堂。由于智障学生学习能力不同,在课堂中,要从学生实际出发,运用实物教具、多媒体等课件营造歌曲的情境,改变枯燥的呈现形式,使智障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激发他们学习音乐的欲望和兴趣。在讲授新课时,要注重营造教学氛围,例如,在教授歌曲时,首先要让学生感受歌曲的美,以学习《唐老伯有个小农场》为例,这本是一首轻松欢快、受学生喜爱的儿歌,但教学中我发现学生刚接触这首歌时并不能认读、理解歌词的含义,若用传统教唱法进行灌输,那么,课堂就会变得枯燥,失去了吸引力。因此,在课堂中,我运用事先准备好的教具:唐老伯头饰和小鸡、小羊、小狗等动物课件,以故事的形式贯穿歌曲。通过创设歌曲情景,引导学生根据情节演唱、表演。这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歌词、记住歌词、熟悉旋律,达到良好的学习效果。
2.巧用律动吸引智障学生的注意力,在跳跳动动中快乐学习。音乐的教学离不开律动,律动能更好地调动智障儿童的学习兴趣和注意力。因此,音乐教学中要注重调动学生身体的运动,引导学生把所听到的音乐用身体动作表达出来。例如,《拍手游戏》教学时,我引导学生边感受音乐,边做拍手、点头动作,引导学生分组进行简单的即兴表演,这样既能帮助他们掌握音乐的节奏、韵律,又能启发学生对音乐的感受能力与表现能力。
3.与众不同的欣赏课让学生动起来。在设计欣赏律动《老师老师》时,我指导学生闭目聆听,让他们在音响中去感受体验音乐,培养学生热爱并尊敬老师的情感。在音乐上加入拍打节奏,以舞蹈动作编排成律动表演给学生看,适当以歌词内容加以生活化,鼓励学生随韵律再创造,这样很容易使学生理解,使他们喜欢,学起来有积极性。
三、音乐游戏适时运用
游戏活动的趣味性是实现寓教于乐的重要一环。对于注意力集中时间短的低年级学生或接受能力相对较弱的学生来说,音乐游戏更适用。例如,我设计的音乐鼓声游戏活动《走走、停》就深受学生的喜爱,游戏的规则是:听到鼓声学生要走动起来,但不能相互碰撞到;而当鼓声停下来时,学生则需要停下来。若鼓声停下时学生仍在动,则会被淘汰。通过这一游戏,学生在走与停、不断调整自己与他人距离时,就已达到锻炼反应能力的目的了。
四、教学内容合理选材
音乐活动要选材于旋律简单、活泼有趣的音乐,学习内容要结合学生生活实际,这样有利于学生理解,也能较好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如在《邮递马车》的教学中,我选择了从最基本的音乐要素入手,编制了台阶式、递进式的活动目标及内容,采用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由具体到抽象的音乐游戏及音乐活动。这个舞蹈的亮点在于“过山洞”。虽然“过山洞”看似简单,但刚开始时学生对这一形象的说法理解不透,排练的时候部分学生又因注意力不太集中而找不到自己位置,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不高。后来,我调整了教学安排,让能力好的学生带动后进的学生,通过一周的反复排练,才终于让学生完美地完成“穿山洞”的动作。
五、常规教育有效融入
通过舞蹈《波罗乃兹》可开展队列训练和礼仪训练。但为了避免让学生产生枯燥乏味的感觉,我从学生熟悉的生活常规来编排教学。首先,让学生回忆出操列队、午训列队、外出活动时的排队情况,接着播放歌曲《波罗乃兹》,让学生了解这首波兰舞曲步法,让学生模仿,体验它的节奏。体验完基本舞步后,再加入队形、列队的转换,完成整首舞曲的学习。
六、走出课堂,感受音乐
让智障学生走出课堂,走进大自然,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潜移默化地进行音乐学习,是进行音乐熏陶的方式之一。例如,在《春天》的音乐声中,在听完歌曲后,我带领学生走到户外,看看春天美丽的景色,让学生感受青青的小草、含苞待放的花朵等等。在创编律动时,我引导学生即兴表演动物和花草,模仿自然界中的小花、蝴蝶等等,通过音乐与自然环境的融合,让学生更好地理解音乐的内涵。
只要我们遵循智障儿童身心发展规律,从他们的实际出发,丰富他们的想象力,调动他们的学习兴趣,就一定会使智障儿童音乐教学生动、有趣、有效。
参考文献:
[1] 陈莞.音乐治疗在智障儿童教育中的作用[J].教育探索,2006(7):92-93.
[2] 周为民.音乐治疗对智障儿童注意力康复作用的检测报告[J].天津音乐学院学报,2003(3):67-72.
[ 责任编辑 张亚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