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生心理社团发展模式探析

2016-07-05郭佳

关键词: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大学生

郭佳

摘    要:大学生心理社团是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支撑力量。文章从大学生心理社团发展现状与问题出

发,提出了创新大学生心理社团发展模式的对策。

关键词: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心理社团;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4107(2016)03-0091-02

一、大学生心理社团发展的意义

适应能力、抗压能力及自我调节能力是高校大学在校园生活中必须培养的能力。在压力和竞争日趋激烈的现代社会,各种焦躁情绪也覆盖在大学校园的方方面面,使得人生经验和社会阅历较少的大学生产生了许多困扰[1]。而心理社团则通过各种心理活动的开展,缓解学生的不良情绪,让学生在相互尊重和平等的基础上进行正常轻松的人际交往,从而感受到大学生活的丰富多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到信任和鼓励,无形中增强了大学生的责任感和归属感。

有利于提供有效依据,深入把握高校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态。随着社会环境、家庭环境的复杂化,独生子女作为现今高校的学生主力承载了过多的关注和期望。在使用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自评量表(SCL-90)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状况进行测查时,居首位的是大学生人际关系的敏感,这是大学生进入校园后不适应校园生活的主要表现[2]。随着学业压力和竞争关系的加剧,焦虑、强迫、偏执、敌对、抑郁等都是大学生心理健康的主要问题。具体表现为对自己定位模糊、逃避竞争和压力、心理承受能力较差等。有很多学生对心理健康不了解,认为心理健康没有必要普及;有的学生因为思想观念保守,即使知道自己有了心理疾病碍于面子也不会积极地去接受治疗,从而耽误时机;还有一部分学生不相信心理健康教育,认为就是普通的聊天说话,无法解决任何问题。而心理社团则是大学生自行组织的团体,通过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不断吸引着学生参加,在一些团体辅导中很多学生愿意吐露心声,释放自己的情感,与他人分享自己的经历。定期的专业培训使得大学生心理社团的成员活跃在大学生心理健康的一线,为各个部门开展相关活动提供了准确的依据,使心理社团活动能更好更准确地把握大学生的心理状况。

有利于减轻大学生在面对就业时产生的不良情绪。就业是民生之本,是大学生毕业后走向社会自我改善生活的基本前提和基本途徑,关系着每个大学生的切身利益。但是整个社会的大学生就业形势一直严峻紧张。这种情况下,高校毕业生不仅要经受就业的巨大困难,更要经受心理上的巨大压力。此时,毕业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便有所展现。例如其中一部分大学生面对就业困难选择逃避,自身的性格也导致其缺乏竞争勇气,就业中稍微遇到一点儿挫折往往便放弃努力;另一部分毕业生是对自己定位不准、目标不清、没有规划,无法将自己的特点与条件与相关工作和职业配套,随波逐流,盲目从众,浪费很多社会资源和机会;还有一部分毕业生遭受就业碰壁后不懂得汲取教训总结经验,反而怨天尤人,故步自封,整天抱怨,却从来不付诸行动等等[3]。而高校心理社团就会为学生提供相关的职业生涯指导和规划,帮助大学生对自身情况有最大程度的调试和整合,利用模拟情景剧、团体辅导等形式使大学生对当今的就业形势有更明晰的认识,培养职业生涯选择的能力,科学的制定个人职业生涯规划。

其实,高校大学生心理社团能够利用自身的优势拓宽大学生的视野,给予他们其他学生社团所达不到的心理体验,帮助他们树立积极健康的心态,促进健全稳定人格的完善。在高校心理社团的各项活动中,学生能够有更多交流和倾诉的机会,增强存在感和归属感,在真情实感的流露中体验接纳、信任和支持的力量,从而降低消极想法,缓解负面情绪。

二、大学生心理社团发展现状与分析

(一)影响力不强

在大学校园里,各种社团组织数不胜数,心理社团如何增加吸引力,如何能够吸引更多的高校学生参加和了解,是心理社团发展的关键问题。唯有品牌活动,系统的策划、明确的目标和连贯有趣的活动内容才能真正吸引更多的大学生,心理社团的活动才有了更多的活力和动力。其实现实的状况是,大部分学生认为高校心理社团只是大学校园中一个普通社团,对学生而言没有甚多影响,一方面是由于宣传不到位,另一方面是由于心理社团的活动学生的认知度低,活动缺乏深度还没有形成品牌化,影响力上大有欠缺[4]。

(二)管理制度有待加强

目前,高校大学生心理社团的服务形式多种多样,除了利用传统媒介普及心理知识外,还经常举办各类专业型的辅导活动。但有不少心理社团活动流于形式而缺乏内涵,导致活动现场冷清无趣,没有达到预期的实际价值和对学生的现实意义。在心理社团的管理方面,常常出现“来去自由”,缺乏一些必要的规范和制度,导致心理社团内部建设显得过分单薄,换届时交接工作的仓促也导致许多优良资源流失,心理社团的持续发展受到限制。

(三)大学生对心理社团存在认识偏差

对高校大学生心理社团认识上的偏差是高校心理社团发展的一大阻碍。有的学生缺乏基本的心理学常识,在不了解心理社团的功能和作用时,认为心理社团没有太大作用,对学校学院开展的心理健康服务和辅导工作漠不关心。

此外,还有不少学生由于受中国传统文化某些消极因素的影响,对于心理健康问题往往习惯从医学角度考虑,将常见的心理状态统统归结于精神疾病,不能正确地看待心理健康[5]。在实际生活中,高校大学生处在心理成长活跃期,同时面临的压力也使他们的心理承受力异常脆弱。不少存在心理问题的大学生常常简单地把问题归结于运气不好、心情郁闷等,还有一部分学生虽然了解了心理社团的功能,但由于碍于面子不会积极地参加到心理社团的活动中,更有一部分学生对心理社团敬而远之,原因竟是怕自己的秘密在活动中得不到保护。正是由于这些对高校心理社团的认识偏见,导致高校心理社团工作缺乏扎实的群众基础。

三、创新大学生心理社团发展模式的对策

(一)创新模式,扩大影响

高校心理社团为心理健康教育的深化开展提供了良好的平台和契机。它将丰富多彩贴近生活的活动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紧密结合,注重学生本身的参与和体验,这样的方式让学生在自主选择的实践中实现真正完整的放松,培养学生更加积极乐观的心理品质,从而实现心理健康教育中完善学生人格的目标。

本着“自助、助人、互助”的原则,以大学生实际生活状态和基本心理需求为基础,然后有针对性地就大学生在学习、生活、工作、就业、恋爱等经常会产生困扰的方面进行心理状况调研,结合全校性心理健康主题教育活动,利用新媒体线上线下联动开展有特色的品牌活动,提高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时效性和有效性。

(二)完善制度,加强引导

高校大学生心理社团的建设是确保心理卫生活动成功开展的重要因素。目前高校大学生心理社团管理制度在内部机构设置上主要分三类:一是日常事务类;二是活动组织类;三是调查类。日常事务类往往是从事学生社团日常事务兼有有办公室的职责。活动类是心理社团的主要部门,也是宣传心理知识的主要实践基地,经常开展的活动有春秋两季的健康活动月、主题纪念日宣传等。调查类主要是深入学生内部,关注学生心理动态,协助指导教师做好心理普查、测试等。

此外,心理委员与心理社团制度也是及时获得学生心理状态的主要途径。只有心理委员在心理社团中培养足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使之在工作中尽心帮助身边遭遇心理问题或遇到挫折的同学,那么就占领了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第一阵地。另外,高校心理社团活动形式的多样化、内容选取的丰富化以及活动主题的新颖化都是能够真正促进高校学生心理健康和人格发展的手段。

(三)朋辈互助,消除疑虑

心理健康教育朋辈队伍包括受训过的学生骨干、学生心理协会的学生成员等。年龄相仿总是有更多的共同点,在高校学生追求个性的今天,相同的价值观、生活方式和想法经验往往使同龄人有更多的话题,也有更多的认同和理解。因此在某些问题的处理上朋辈辅导更容易建立信任感,处理的效果也会更加完善。

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想要做到全员覆盖、全程覆盖和动态覆盖,只有学生的全面参加才能取得成效,保证高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开展。想要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更有针对性并能够取得时效性,就必须把握好朋辈队伍的建设,不仅因为他们是学生,更是因为他们是心理健康教育基层战线的直接参与者,能够提供具体的、最新的学生心理状态[6]。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朋辈队伍作为学校心理教育工作的得力助手,还可以在开展心理健康知识的宣传和普及工作中发挥作用。

高校心理社团一方面能够扩大心理健康教育的宣传度和普及面,另一方面能够真正地服务于学生的心理健康,帮助学生在校园生活中解决很多实际的困扰和迷茫。高校心理社团的规范发展是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扩大影响力的快捷的保障渠道,不断创新心理社团的发展形式,既能提高学生参与度又能挖掘学生骨干,是落实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有力保证。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不仅是为了维护学生的心理健康,更是要通过扎实求真的体系扩展心理教育的途径,使高校学生素质得到全面提升。

参考文献:

[1]中青联.教育部、卫生部、共青团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

改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意见[R].2005.

[2]王斌,赵露.高校学生社团建设的理论与实践[M].成都:

四川大学出版社,2014:6.

[3]王曉刚.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发展研究[M].杭州:浙江工

商大学出版社,2011:9.

[4]肖志伟.高校学生社团会员满意度测评研究[M].湘潭:

湘潭大学出版社,2014:6.

[5]梁吉.试论高校学生心理健康社团建设[J].高校辅导员

学刊,2009,(6).

[6]周海咏.完善大学生心理互助机制的探讨[J].中国健康

教育,2005,(7).

猜你喜欢

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大学生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浅析新形势下的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政教育的融合
简议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契合
珠三角西岸精密制造产业新城规划及公共服务平台构建
永续债券探析
基于移动互联网的心理健康教育初探
心理健康教育在高中体育教学中的全面渗透
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研究述评
中学数学创造性教学的模式与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