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简析高中数学的兴趣教学

2016-07-05向金河

南北桥 2016年1期
关键词:氛围主体性兴趣

向金河

【摘    要】随着新课改的持续推进,高中数学作为教学重点也在不断完善,但是普遍存在的问题就是学生对于数学的兴趣不高,这也是阻碍教学深入的一大难题。我认为开展兴趣教学能有效带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帮助其建立兴趣。

【关键词】高中数学  兴趣  主体性  氛围  评价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6.01.067

兴趣是促进学生学习的最大帮手,新的教育理念更加关注学生学习过程中是否自觉主动,而这都是需要兴趣的支持。但是高中数学本身相对于其他学科比较难,理解上的困难和其他各方面的原因导致兴趣的丧失。以下我结合自身多年的教学经验针对相关学情谈一下如何是顺利推进兴趣教学。

一、教师是兴趣教学的设计者和实施者

第一,教师自身应该深入了解兴趣教学的内涵。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不少教师注意到兴趣教学这一教学方法,但是由于理解的表面化,以为兴趣教学就是让课堂充满乐趣,导致课堂秩序紊乱,甚至耽误教学进度,致使教学效率下降。教师要意识到兴趣教学的宗旨,就是以提高学习效率和质量为中心,那么在具体采取策略的时候就要有所选择。

第二,教师作为和学生接触较多的人,对学生的影响比较大,高中学生的性格和兴趣都在发展变化之中,教师要对其施以积极正确的影响,带动其兴趣的形成。一方面,高中学生对教师的依赖性比较大,例如不少教师发现这样一个普遍现象,学生往往会因为喜欢一位任课教师而对他(她)所授的课程也很感兴趣。这是因为学生以感性思维为主要思考方式,因此教师要注意自身的人文素养和教学技能,不断提升自身的各方面素质,为学生树立典范,以此带动学生对数学课也感兴趣。例如某些教师上课诙谐幽默却又具有深厚的教学功底,他的课堂上,学生积极性很高,也就是要用自己的实力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另一方面,我认为数学教师无论是不是班主任都应该关心学生的日常学习和生活,及时发现其遇到的问题并主动接近学生帮助其解决学习阻碍,以此获取学生的信任和尊重,和谐的师生关系顺利帮助学到建立学习兴趣。总之,作为兴趣教学的实施者,广大教师群体要不断完善自身能力,从多方面帮助学生培养学习兴趣。

二、主体性是形成兴趣的前提和基礎

主体性是指学生具备主动参与到意识,积极活跃地加入教学过程中,自觉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主体性是高中学生正常发展的必然趋势,但是不少学校过于关注学生的成绩,注重升学率而导致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追求教学速度,忽视学生具有的强烈表达自我的需求和愿望,导致学生的主体性受到压抑,对数学丧失兴趣。

第一,学校转变教学理念,尊重学生的需要,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其长远发展,使其感受到学习的自由,由此逐步建立兴趣。

第二,教师要转变教学思路,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重新为自己定位,发挥引导作用,把学习的主动权和探索过程交给学生。例如在学习椭圆的时候,教师以往都会满堂灌,先讲概念定义,然后对椭圆方程式、和抛物线结合进行讲解,学生被动接受知识。但是如果教师让学生自己准备材料亲手实践画出椭圆,之后小组讨论与圆进行对比推理椭圆的概念,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唤醒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形成学习兴趣。

第三,主体性的激发还可以借助启发式教学来实现,高中学生具备极强的观察能力和好奇心,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这个特点设置问题情境促使学生在好奇心的驱动下积极探索,形成对数学问题的兴趣。例如在学习利用抛物线二次函数求最大值部分,教师可以在课堂伊始设置情境。假设学生家里生产化肥,在资金投入和价格变化、市场需求变化之间寻求月盈利的最大化,为每袋化肥设置合理的价格。教师逐步引导学生,对其思维方向进行启发,最终解决问题,发现数学和生活的联系,形成对前者的兴趣。总之,主体性是兴趣建立的必备条件,教师要采取多种教学手段来激发学生的主体性能。

三、教学氛围的形成是开展兴趣教学的诱发因素

经过调查发现数学课堂的氛围相对于其他学科比较沉闷,学生积极性不高,阻碍兴趣的建立。为什么说氛围对于兴趣教学这么重要呢?主要是注意到高中阶段学生容易受到周围环境和同学老师情绪的影响,而氛围的形成对于学生会产生积极的引导作用。

第一,教师要利用班级整体学习环境来形成积极的学习氛围。例如下午的时候阳光照射学生很容易打盹或者疲倦,教师要关注一切细节问题,这是就应该拉上窗帘打开灯光,为学生设置舒适的学习环境。为活跃的学习氛围的形成做好铺垫。

第二,教师要为学生进行合理分组,使每个小组的成员能够互相帮助,以小组为单位带动学习氛围的建立。例如有的学生上课态度消极,即使有自己的想法也不会主动发言,据了解是因为其所在小组成员学习都很好,产生自卑心理不利于小组互动,导致氛围无法形成。因此教师要在日常教学中注意观察学生的各方面特征,根据其发展现状进行小组成员优化组合。

第三,教师要及时发挥引导作用。不少教师在学生进行小组讨论的时候没有正确发挥自身的监督引导作用,导致氛围发展的过度甚至恶化。教师要深入了解学生的互动情况,随时帮助其快速回到正确的思维方向上来,教师的加入也会是分为更加热烈。总之就是借助氛围为学生营造积极、活跃的学习环境,以此激发其兴趣。

四、教师评价的合理与否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学习兴趣的发展变化

高中学生不具备独立评价自身的能力,对于教师的评价格外在意,甚至通过教师的评价来确认自身。因此教师要注意评价方式、标准、内容的多样与合理。

第一,不少教师对学生进行分级对待,只表扬学习好的学生,甚至有时对成绩好的学生出现的错误也视而不见,使学生产生不平衡心理,导致大部分学生失去学习的兴趣。教师评价时要把学生看作单独的个体对待,每个学生都具有自身的优点,教师要帮助学生发现自己的长处,以此建立信心,促进兴趣的形成。

第二,教师要以多赞赏少批评作为评价的原则。高中学生自尊心强,情感丰富却极其敏感,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给予学生充分的尊重,如果有问题就开展第二课堂私下告诉学生,以此使其产生学习兴趣。

第三,教师要实现评价的及时性和灵活性。例如一位后进生课堂发言,教师要抓住机会鼓励其行为,帮助学生建立自信,从而唤醒学习兴趣。

通过以上几个方面的简单论述我们发现在高中数学的学习中兴趣教学必不可少,是开展其他教学的辅助手段,也是重要的教学模块。建议广大教师始终以学生的发展为教学目标,始终围绕学生的现实需求,采取积极可行的教学策略,为实现学生的综合发展做准备。

猜你喜欢

氛围主体性兴趣
独辟蹊径,语文课堂要凸显学生“主体性”
幼儿教育改革进程中几个重要问题的探讨
初中阶段的数学教学方法论
网络直播下身体在场的冷思考
论“教学留白”在语文教学中的巧妙运用
智力因素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研究
试论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交互式电子白板在历史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低年级识字教学中游戏的设计与研究
对学生自主学习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