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汉画像石看汉代民间信仰
2016-07-05王一
王一
【摘要】汉代画像石是指我国两汉时期装饰于墓室、墓祠、墓阙及其它墓葬建筑物以刀代笔、或勾以墨线,或涂以彩色的装饰石刻艺术品。它的画面异彩纷呈,但却呈现出汉代人共有的文化心理和民间信仰——儒道思想的渗透、原始宗教意识的再现,使之呈现出內在的一致性。
【关键词】汉画像石 形象分类 文化心理 民间信仰
一、汉画像石的形象分类
纵观全国各地的汉画像石,画面形象大抵呈现为以下几种:
1、反映现实社会生活、展现人生欲求的画面
较为常见的有车骑出行、狩猎、宴饮、乐舞百戏、庖厨、生产用具等画像,给人以很强烈的现实感。
2、描绘历史人物和历史故事的画面
历史人物主要有三皇五帝、文王、武王、周公等,历史故事主要有荆轲刺秦、鸿门宴、二桃杀三士等。
3、神话人物形象
主要有西王母东王公,伏羲女娲等。传说中,西王母住在昆仑山上,是掌管不死之药的神仙。她有时候单独出现在汉代画像石上,有时候则与东王公相对而坐,身边还伴捣不死之药状的玉兔和羽人。伏羲女娲是人类的初祖,传说中伏羲在“三皇五帝”中居首位,为人文之祖,女娲是化育万物的伟大母神,他们有时候单幅成画,有时候做交尾状。
4、珍禽瑞兽等动物形象
四灵、鹿和飞廉等形象。“四灵”是传说中的“四方”之神,即青龙、白虎、朱雀、玄武,他们是道教中主要的护卫神,在画像石中屡屡出现。飞廉,也是传说中的瑞兽,形似鹿,有飞升成仙的功能。
5、辟邪形象
汉代画像石石墓的墓门上常见的两个面目狰狞、勇猛威武的神人形象,即为神荼、郁垒。还有神兽与铺首衔环的组合,在汉代画像石中有大量的表现。铺首来源于青铜器上的饕餮纹。饕餮是一种贪食凶兽,面目狰狞恐怖,具有强大的威慑力,用其头部作为铺首,并与神兽结合,彰显其驱恶避邪的强大能力。
二、汉画像石与民间信仰
汉画像石这些纷繁多彩的画面,透露出汉代人独有的文化心理和民间信仰。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种:
1、汉画像石与儒家思想
汉代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政策,使儒家思想第一次上升到“国教”的统治地位。而“仁”“礼”“孝”是儒家学说中的核心概念。孔子说:“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与!”(《论语·学而》)“仁”是孔子思想的根本,而“孝”则又为“仁”的根本。《荀子·礼论》)就是说对待死者要像对待生者一样,给他们布置一个和生前一样的生活环境和生活场所,使死者(灵魂)在阴间依然享受着阳世那样的福祉,决不能“厚其生儿薄其死”,否则便是大不孝了。
为了体现儿女后人的“孝道”,至少争个“孝”的名声,一种厚葬之风——汉代画像石墓出现了人们留恋现实,渴望幸福永驻,但最终还是要面对死亡,死后的世界无从知晓,只能想象。于是他们竭尽全能地把现实的世界搬到地下,希望为死魂营造一个和和活着时候一样的空间,使死者的灵魂的得到慰藉,使生者得到庇佑,获得心灵的安慰,以此来寄托一种对生命安全感的渴望和生命永驻的美好愿望。
2、汉代画像石与道家思想
汉初信奉黄老之学,东汉中后期形成并开始流行的道教文化,因充满了对于生命延续的无尽渴望和精神自由的不懈追求,而成为民间宗教信仰中最强劲的一支力量。道教是“俗”文化,它根本的东西不在那种精神的超越,而在于满足现实世界中人们的心理欲求,乃至解决现世的种种实际问题,它的思想核心是“如何永生,如何寻求幸福”,这就极大地满足了人的心理欲望。
汉代社会空前的大一统,带来了物质的极大丰富,人们享受着现实人生,但是“人生苦短”,如何才能长生不老、幸福永驻,便成为萦绕在人们心头的一个迫切问题。对于死亡的恐惧和对人生的留恋,是人类本性深处最深的隐痛,而道教就很好的解决了这一难题,它既提倡现实的享受,又为死者寻得了心理的安慰——死后成仙,以自己开放的体系去满足人们的心理欲望,甚至解决现实的种种实际问题,所以迅速的在广泛的社会阶层中生息、繁衍,很快便成为芸芸众生的宗教信仰,并在生活中渗透它的影响了。
作为墓葬艺术的汉代画像石,当然更是承载着人们的这种文化心理。于是,汉代画像石的世界成为一个追求生命永恒的隐喻世界,到处充满了对生的留恋,对死的狂欢。对于宗教,恩格斯曾经指出:“一切宗教都不过是支配着人们日常生活的外部力量在人们头脑中幻想的反映。在这种反映中,人间的力量采取了超人间的力量和形式。”这种超人间的力量和形式包括各个信仰体系中的主神、众神、祖先灵魂、精灵和鬼怪等。因此汉画中出现了许多神的形象、载人升天和镇墓辟邪的珍禽瑞兽的形象,它们都围绕灵魂升天、追求长生的主题而展开。
3、汉代画像石与原始宗教意识
古人认为人是有灵魂的,灵魂使躯体具有生气、充满活力。当巫术或死亡把灵魂从躯体中分离出来时,它以超人的力量存在于生者之间,并时刻关注着自己的家族和与家族有关的每件事,并对其产生影响,这种灵魂观念导致祖先崇拜的产生。汉代画像石中无论是对于现实的描绘还是对于死后的幻想的图景,都寄予了生者对于死者的美好祝愿和渴望,直接表达了对于亲人的尊敬和崇拜。而汉代画像石中的三皇五帝及人间皇帝的画像,则充满了对于人文初祖的崇拜。伏羲女娲交尾图,则内蕴着伟大祖先可以保证后代子嗣兴旺的生殖崇拜和祖先崇拜的信仰。
图腾被认为是原始初民意识到人之生命起源并假设与追问人之生命何以起时的一种文化与心理现象,图腾的文化功能在于唤醒氏族的群体意识以及群体意识隶属下的生命意识。1汉代人认为,死亡不是生命的终结,而是生命形态的另一种转变,在这种转变中,升仙是最好的归宿。但在升仙的过程中,可能会遇到鬼魅邪恶的威胁,因而要给死者的幽灵制造了一个安全的栖息之所就成为当务之急。他们把图腾视为一种能使死者灵魂通过彼岸世界的桥梁,作为体现超自然力量的媒介,达到升仙的目的。所以汉代画像石中出现了许多珍禽异兽的形象,如龙、虎、凤、玄武、麒麟等。它们或作为引魂升仙的工具,或作为镇墓避邪的守护神,间接的反映了图腾崇拜的在汉代人思想中的遗留,成为研究图腾观念的活化石。
【参考文献】
[1]汪明强:《汉画的造型及启示》,《视觉·经验》,2006年10月刊。
[2]葛兆光:《道教与中国文化》,上海人民出版社,第5-6页。
[3]王振复:《中国美学史教程》,复旦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4页。